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校从加快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入手,对学校现有后勤部门经过改组、改造、改制和引进社会服务力量,建立了若干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并组建了后勤服务产业集团,实现后勤服务与学校管理体制的规范分离,向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我校深化后勤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改革成功的关  相似文献   

2.
我校后勤服务集团在四校合并的基础上于2000年下半年正式成立,经过一年的运转,已基本完成了与学校行政分离的社会化改革第一步。2002年学校工作要点对后勤改革工作明确提出:“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既定目标,在完成后勤与学校行政剥离的基础上,在本年度实现后勤实体与学校的规范剥离。”这表明我校后勤集团的社会化改革将迈入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华中师大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这是我校后勤改革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校党委、校行政对后勤管理工作十分关心和支持.作为直接从事学校后勤管理的后勤集团全体员工,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全面把握学校改革方案的要求,转变观念,以新面貌、新姿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向质量要效益,使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化,中专学校逐步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挑战和竞争,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也要积极推进后勤改革,逐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这为学校后勤工作改革提出了要求。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子,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具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专学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农林类、制造类、土木工程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  相似文献   

5.
回顾我校10年来的后勤改革,特别是在1997年以来推进学校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基础上,把重大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纵深发展,建立有重庆特色、重大特点的后勤服务体系,这是我校师生员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确立后勤改革指导思想,始终把握社会化改革方向学校确立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后勤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逐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更好的落实“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后勤服务、管理、育人和经营的四大功能,我校对后勤改革进行一些探索: 1.我校后勤改革的思路、原则及目标 1.1 改革的思路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后勤改革起步于1979年,当时的后勤改革先从伙食改起,逐步扩展到其它  相似文献   

7.
1997年我校维修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维修服务承诺制,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1.承诺制是学校发展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客观要求随着我校的不断发展,常住校区的总人口已有3万多人。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也取得较大发展,但就目前情况看,后勤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仍跟不上师生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和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要求。而社会化则是后勤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方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包括服务商品化、体制企业化、经营市场化等。维修服务承诺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  相似文献   

8.
我们尝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甜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后勤改革虽然历时近10年,但学校包揽后勤的旧模式并没有真正改变,后勤改革滞后于学校整体改革,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自1996年10月起,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后勤改革。学校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和部署,从2000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今年是完成改革任务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年,目前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年底将通过各项指标的验收。我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被重庆市教委评为“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1.后勤社会化改革两年多来,为学校减轻了负担1.1 基本实现后勤实体与学校的规范分离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转变。我校于2000年元月成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继而成立了重庆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工作小组、财经工作小组、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阐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既是后勤改革的方向,也是后勤改革的基本目标。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后勤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乐山师范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0]年1号)和我校实际组建而成的。组建时名为乐山师院后勤服务有限公司。2003年5月,根据全国和四川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学校实际,学校党委印发了《关于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新阶段运作问题的原则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公司更名为乐山师范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为一个“学校下属的,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承担学校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的经营服务实体单位”。公司现下设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进程一浪高过一浪。后勤社会化,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贯彻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我校于2000年8月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将后勤服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全省高校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我校相继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按照“小机关——多实体”的改革模式,实行了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这是新时期我校后勤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后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按照“三个坚持”的原则构建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第一,坚持社会化方向,牢牢把握社会化实质。第二,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第三,坚持立足现实,做到因地因校制宜,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后勤社会化的实现方式。1.学校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有责任为后勤社会化改革营造宽松的环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有利于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不是后勤部门自身能够解决的,因此,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科教兴国、科教兴黔战略,迎接西部大开发,在新一轮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中,我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改革。深化后勤改革,必须政府支持、社会关心,学校选择,走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校后勤改革的基本情况根据《北京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分三步走。第一步:取消总务处,分别成立了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和后勤服务集团,转换机制,完成了后勤服务由行政管理型向小机关、大实体的转变。第二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开,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第三步:通过区域联合,实现后勤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后勤实力,为进一步社会化打好基础。深化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山大学近些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 我们形成了对我校后勤改革和社会化目标的认识, 即是“保障教学科研,降低办学成本,建设和谐校园”,这其中“保障教学科研”是传统后勤一直强调的部分,高校后勤的属性决定了社会化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最终都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 “降低办学成本”是指一个最终的、综合的成本,是要从整个学校的大局来考虑,是一个综合的、最终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在对学生食堂的管理经营与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和探索,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一、转变观念,探索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为确保伙食供应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食堂的服务特色和水平,减轻学校负担,根据教育部对高校学生食堂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后勤饮食服务中心通过近4年的改革探索和工作实  相似文献   

19.
一、佛山大学后勤改革的基本思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是一个新课题,首先要明确后勤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走向,确定和选择后勤改革的步骤和途径。(一)我校后勤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教育改革与发  相似文献   

20.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高校后勤工作必须彻底改革 ,不改革没有出路 ,不社会化没有前途 ;哪个高校改革得快 ,哪个高校就能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一句话 ,早改早主动 ,早改早得益。”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4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李岚清同志的论断。我校是按照“三个坚持”的原则构建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第一 ,坚持社会化方向 ,牢牢把握社会化实质 ;第二 ,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第三 ,坚持立足现实 ,做到因地因校制宜 ,努力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后勤社会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