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校刚分配的新老师在听了许多节公开课后无限惆怅地说,听不懂!不知道执教的老师如此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感觉人家的课堂上是热热闹闹,自己却无从学起。反倒是家常课中能学到不少!唏嘘之余开始留心于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堂……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师生共同构建的语文教学课堂比作一出精彩的独幕话剧的话,那么,课前的导入就是这出精彩的独幕剧的“序幕”。因为精彩的独幕话剧是要从精彩的序幕开始的,而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也应该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有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一分钟的时间内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从课外的散漫、休闲中“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到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始短暂但却精彩、快乐的语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3.
听了邱建辉老师《最大的麦穗》一课,收获颇丰:整堂课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步骤简约,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  相似文献   

4.
课堂原本是学生与老师的世界,而我们的课堂却成了老师与“老师”的天下。在“模拟课堂”的教研活动中,我们30名老师作为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次当学生的感受,过了一把做学生的瘾。这是一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现象一:好奇心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上课后,老师刚刚把学具袋交到每个小组长的手里,我正要打开看里面有什么,就听老师说“: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我抬头一看,早已经有很多小组把学具袋打开了。这时我才想起并没有听到老师让我们打开学具袋的命令。大家停下了,你看我,我看你。一…  相似文献   

5.
邓春 《四川教育》2014,(1):29-29
前些年,语文教育在逐渐地迷失自我,语文课堂渐渐失去了语文味。耳目一新的教法,热热闹闹的课堂让众多教师趋之若鹜,大家满腔热忱地投身到这一新生事物之中,乐此不疲。公开课上,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课堂形式丰富多彩,多媒体课件让人眼花缭乱,但内涵却十分苍白;为了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悄悄地让出讲台,  相似文献   

6.
曾听一位年轻教师诉苦说,为了参加市里的赛课活动,她花了一千多元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做课件!小小课堂耗资竟然如此之大,真是令人咂舌!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位语文老师准备借我们班上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老师提前一周就让孩子们练习课中操。认真的学生每天回家都会一丝不苟地练上好多遍,到了临上课前的那一晚,他们更是练到滚瓜烂熟才安心上床睡觉。最后的课堂效果的确热闹,  相似文献   

7.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8.
有幸聆听了支老师在浙大的一堂全国小语智慧课堂名师展示课。课上使用的《最珍贵的东西》这篇自选教材是支老师从《青年文摘》上精选的一篇散文.是他凭着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最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这篇散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于是把它引进课堂。这一堂展示课充溢着支老师的语文教育睿智.语文教学于他.正如闲庭信步.却见满目繁花.着实让我深深折服!尤其让人叫绝的是他在这一堂课中实施的高妙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9.
有幸聆听了支老师在浙大的一堂全国小语智慧课堂名师展示课.课上使用的<最珍贵的东西>这篇自选教材是支老师从<青年文摘>上精选的一篇散文,是他凭着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最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这篇散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于是把它引进课堂.这一堂展示课充溢着支老师的语文教育睿智,语文教学于他,正如闲庭信步,却见满目繁花,着实让我深深折服!尤其让人叫绝的是他在这一堂课中实施的高妙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堂生动可爱的口语交际课,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在语文老师陈红霞的带领下,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体会怎样敢表达、会表达、爱表达。这个课堂,换了主人我们印象中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同学们在讲台下跟着老师学,今天这个课堂却反其道而行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作为"观察员"和"点评员",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变成这节课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上午,我想随堂听小吴老师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时,我打电话到三年级语文组,经询问得知小吴老师当天上午第二节课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这是一篇新课文,我并不熟悉。在处理好事务后,我于第一节下课前十分钟赶到三年级办公室.借小吴老师的语文书把课文看了两遍。三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听说我要听小吴老师的课,也随同我一起前往听课。小吴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我始终觉得学生学习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似乎教师牵引得太多,并没有真正地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假如这篇文章让我来上,我该怎么上呢?下课后,老师们纷纷回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北京课改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挑山工》是一篇篇幅相对较长、入选时间"久远"的文章了,可就是这样一篇耳熟能详、曾"千锤百炼"的课文,在密云二小王红菊老师的课堂上却彰显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 大胆取舍,有的放矢 王老师的课很好地诠释了如何"长文短教".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任务。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上节平平淡淡的课很容易,但是要想上一节高质量、高水平的课则很难,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下大工夫,从而在课堂上把知识讲精讲透。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对初中语文《大自然的文字》一课的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步骤的安排上基本是一致的,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似细微的差别,却造成了教学效果的极大反差。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一是关于新课的导入。他们都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故事是:一个小男孩…  相似文献   

14.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文中的“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那伸着的两根手指,就是他的标志.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为“严监生”这一文学形象增添了无穷魅力.有幸又一次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的课堂,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进了古白话文,品味着“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感受着讽刺小说的辛辣.走出课堂,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的语文味令我感叹不已:这才是语文课,这才是语文教学,这才是语文教育. 一、这是依据文本特点渗透阅读方法的课堂 张龙老师的课是大气的,他总是能从宏观着眼,自微处着手,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独有之处,却又渗透着阅读文本的共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历来众说纷芸.让人莫衷一是。有的课看起来很漂亮,却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的课看起来热闹,但华而不实,学生收效甚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何使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这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一课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只觉得整个教室都在晃动,过了约五六分钟,才停了下来。明子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了一  相似文献   

17.
如何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是佳作,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却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可有可无,把语文课当做紧张学习之余的休息课。因此,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18.
(一)成尚荣先生在2006年曾这样对语文日常课堂进行描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个性化阅读还处于边缘;课堂仍比较封闭,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杭州市的田佩章老师所做的一项检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日常课堂的教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过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感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有的老师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