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器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从数值计算器、含统计函数功能的科学计算器到图象计算器和具有交互、编辑与网络功能的计算机相继面市。新课程标准和大纲已做出了规定,计算器进入数学课堂已成为一种要求。事实上,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并不错,问题是看你如何用,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笔认为,它可以用来验证一些笔算的结果、处理一些较大数目的计算。计算机可以代替部分实物学具,演示一些具有活动性的学习内容,如图形的分解、组合等。  相似文献   

2.
张瑞才 《云南教育》2001,(17):44-4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提出:“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如何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计算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使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应该会用社会上已普通使用的计算器,这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一些大数目的的整数、小数运算,用笔算比较繁琐,运用计算器则显得比较容易,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算理。   二…  相似文献   

3.
易亿 《化学教学》2001,(2):42-43
从 2 0 0 0年开始高考 (上海卷 )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它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效率 ,而且也反映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基础教育的学习方法和过程都将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使用计算器对数据进行处理 ,成为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近几年高考中的一些试题在解题过程中的使用计算器情况 ,介绍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使用计算器。1 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主要应用到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功能。它是计算器在化学学科中应用最为频繁的部分。例 1 将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硫酸铵样品 13.2克 ,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氢…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使用计算器,对于将来踏入社会并适应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并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这样小学阶段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及复杂的运算都可以让计算器完成。如,28042 13208,56132-27236,172×586,25144÷449,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方便。而书中介绍计算器用法的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现状如何呢?经过近两年的调查.我还没有发现身边哪一个小学在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后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而禁止学生在学校里使用计算器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绝大部分老师在上完“计算器的认识”这节内容后.就让学生把各自的计算器收起来.打入“冷宫”,为防止学生在课后使用.甚至要求在计算时写出竖式。使用计算器只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段小插曲,一段让学生想留也留不住的幸福。对计算器来讲,一句话,想说爱你太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北师大版),把有关计算器的知识和使用列入必修内容。我在教学中,提倡广泛使用计算器,同学们学习和使用计算器的热情很高,已经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平方、立方、开平方与开立方,会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会用计算器计算样率平均数及样本标准差,会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同时掌握了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如话题中所说,学习过计算器的使用后,学生常常偷着使用计算器,甚至连简单的口算题都用计算器来算,计算能力大大下降.不少老师为此煞费苦心,有的苦心说教、陈述利弊,有的厉声训斥、严加看管.可是往往好景不长,老师这边一松懈,学生那边便又"死灰复燃".学生如此"钟情"于计算器,原因何在?怎么解决?下面的一则案例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计算器的使用应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开始学习.在中、低年级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基本的计算技能,养成一定的口算、笔算能力.到高年级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有助于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减轻负担,把主要精力放在思维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引入了“计算器的使用”的教学内容,引发了一些值得商榷和思考的问题。譬如比较敏感的:学生考试时要不要使用计算器?这个问题也曾引起我校数学教师的争论。正方认为:知识的力量在于运用,既然小学数学教材引入了计算器的教学,就应该学以致用,并且计算器的使用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特别是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有很大的帮助;对待考试,他们提倡使用计算器。反方则认为:教材中虽然引进了计算器的教学内容,但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惰性,计算器的使用会让他们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口算能力和计算技能…  相似文献   

10.
计算器协助下的问题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涛 《数学教学》2003,(1):43-46
目前在计算器协助下解答数学问题的方式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学习和考试,而对计算器的作用,一些教师和学生往往仍然认识不清或不够,对计算器的使用往往只限于简单的数值计算。事实上,在我们探究数学问题时,如在一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有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杨丽丽 《黑河教育》2012,(11):59-59
教学内容龙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游园计划我来做》。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怎样启动“计算器”程序,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考 浙江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安排“巧用计算器”,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是进一步掌握鼠标的操作技能。同时,在本课中学生开始接触到键盘,主要用到小键盘来操作计算器,为后续课程使用键盘做一个铺垫。本课以计算器为例,初次引入了程序这一概念,让学生知道在计算机中是通过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的,“计算器”就是计算机中的一个程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使用计算器,掌握“删除”与“清除”对应的两个功能键,并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复杂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设计背景:"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以后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新内容,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是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以及建立模型、探索规律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计算器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可借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数学、进行思维训练的辅助工  相似文献   

14.
计算器的应用被纳入课堂教学当中后,有人担心,学生使用计算器会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降低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运算能力).实际上,国外一些资料记载了下面的事实:"对70多项调查研究的最新数据的分析表明,计算器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计算技能的掌握并没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5.
最近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部分内容,我发现学生作业时,不仅耗时长而且正确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繁琐的计算造成的。于是,我遵循新课程理念,尝试着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繁琐的计算,以解决作业中耗时长、正确率低的问题,同时也想减轻学生的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使用计算器后,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高。相反,有些学生不分题目的难易,盲目地使用计算器,出现了一些使用计算器计算仍有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小学教学研究》2010,(10):114-115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对数学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产生了影响,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是否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和怎样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计算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计算中解脱,  相似文献   

17.
李幸 《数学教学》2002,(3):40-41,29
计算器的使用是社会前进、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始关注它的使用.上海作为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在课堂、考试中已广泛使用多年;它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节约计算时间,探索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猜测可能  相似文献   

18.
计算器早已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在教育者和普通大众中,对于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及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例如,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计算器会导致学生在禁用计算器的考试中处理计算问题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几何推理是从"平行线和相交线"这一章内容开始的。这一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几何推理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论证、度量计算。学生是数学学习中的认知主体,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有充分、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实践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平行线的性质"为例,对应用图形计算器帮助学生开展数学创造力和理解能力实践进行分析,旨在为同行在使用图形计算器教学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用计算器计算". [预设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