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好吗?做游戏前请你们先猜一猜老师哪只手里有东西?(学生猜测,教师出示手中的硬币。)二、玩一玩活动1:抛硬币。师:同学们请拿出壹圆硬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一面印有大大的1字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另一面印的是大大的菊花图案。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就把印有“1”字的这面定为正面,菊花面为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板书:抛硬币)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个面…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怎么才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玩起来百玩不厌,乐此不疲。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在指导学生写练笔作文时,我通过玩贴鼻子游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课前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请看!出示画在小黑板上的一个“小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娃娃…  相似文献   

3.
【案例】北师大教材第三册“抛硬币”。这是一节对“可能性的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一位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教师出示一枚硬币,介绍正面和反面,然后向上抛落在桌面上,让学生猜是哪一面朝上。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并急于知道自己猜的情况。这时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验证,猜中的学生欢呼雀跃,没有猜中的学生既有一点失望,但更多的是想继续猜下去,让老师再抛一次。于是教师立即安排了小组活动,为每组准备了一枚硬币,一名学生抛,其余5~6名学生猜,然后轮流每…  相似文献   

4.
“抛硬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三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的第二课时,内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节课,旨在通过猜测、实践、验证,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实录一建立“可能性”概念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抛硬币的游戏。写有“1元”字样的我们称之为正面,印有国徽的一面称之为反面。游戏前,请同学们猜一猜,抛出的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生1:我猜是正面朝上。生2:我猜是反面朝上。开始游戏后,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  相似文献   

5.
一、训练目的:①以身边最喜爱的物品为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②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与人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写作能力。③以身边美好的事物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二、训练过程:1作文前的准备:请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样物品带到课堂上来(除不能带的之外)。2活动过程与指导提要:①全班同学依次向大家汇报自己今天带来了最喜爱的什么物品,并展示给大家看(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②先概括地向全班同学或同桌介绍自己心爱物品的来历及它的内外构造,并将介绍的各部位指给同学看。再简要地说说你为什…  相似文献   

6.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 ,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掌握画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前准备 :几幅人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课间活动的时候 ,看见不少同学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谁能说说他们都做了哪些游戏?(有的踢键子 ,有的手拉手 ,还有的跳绳。)他们在做这些游戏时的动作特别优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这些人物动态(板书 :人物动态)画出来。二、学习新课1 请同学们看课本 ,仔细观察 ,说说这几幅图的内容相同吗?他们都在干什么?2 教师小结 :这几幅图的内容不相同 ,他们…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3.初步懂得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发兴趣教师谈话:1.(教师将杨树枝、剪刀、红墨水、玻璃杯、盒子等放在讲台上)大家看,教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2.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制作红枝叶”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板书课题:制作红枝叶)二、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三、展开讨…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简单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请大家做个游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示)猜猜他是谁?(1)动画人物。(2)善于断案。(3)少年神探。2.他是怎样断案的?(学生回答:智慧、观察、分析、判断)对!柯南就是根据现场的情况,经过分析判断来找出凶手的,这种思维方法在我们数学上叫推理。(板书:推理)今天老师请大家也来做一次小柯南,用推理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8-91页。课前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教学过程:一、猜与掂  相似文献   

10.
王霞  周学松 《山东教育》2002,(13):56-57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乒乓球。师: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乒乓球的?生:用拍子对打。生:向墙上打。生:用拍子颠球。……〔用学生熟悉的活动导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流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己动手设计游戏师:你们的玩法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几种更有趣的乒乓球游戏,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游戏最多、最新颖、最有趣。(板书课题。每组准备活动用具一套:罐头瓶子、漏斗、乒乓球、纸板、两面胶、线、筷子、酒精棉球、记录设计游戏用的表格)师:为更好地设计好游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镜子会照见人和物体,简单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2让幼儿知道镜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用途。3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活动准备小木偶一个,镜子若干,带反光镜的儿童三轮车一辆。活动过程1引发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动机游戏“猜...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一次公开课谈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中的进步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创设情境中,教材会呈现一个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根据所呈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如情景创设一猜硬币游戏: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这里有一枚硬币,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首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师:大家真了不起,不过你们能告诉我眼睛有什么重要作用吗?[学生畅所欲言,说了很多]二、角色体验,自我感悟师:是啊,眼晴对每个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可是,在我们周围却存在着不少有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的人,他们是——?生:盲人。师:课前,我曾布置大家亲身体验一下盲人生活的诸多不便,你们做到了吗?生:做到了!师:请把你当时的情况和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分组交流]师:现在我请大家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学生分别说出走路摔跤、看不…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二、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朗读、背诵古诗。三、课前准备1.准备本课生字卡。2.圆月的夜空挂图或幻灯。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出谜语给大家猜,之后由教师出一道谜语给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猜一个自然景物。(谜底:月亮)2.出示挂图。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圆月像什么?(像圆盘、像镜子……)3.出示课题。今天,我…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通过一些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会学生掌握观察的办法并能灵活运用。 [活动难点]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观察的办法。 [活动形式]游戏法、活动法 [活动准备] 1.准备好数学题目、人物、风景的图片。 2.准备好一个装水的容器和盐水。 3.每人准备一张白纸。 4.媒体课件。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活动过程] 一、计算题目,揭示课题 1.教师导语:大家请看一组数字,请问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比一比谁求得快? 幻灯片:求1、5、9、13、17、21、25、29的和 2.教师问:说说你为什么能迅速计算出来? 3.教师小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数字中存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略)二、讲授新课活动1:小组抛硬币。师:(出示一枚硬币)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板书:抛硬币)师:请同学们观察硬币有几面?生: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两面。师:现在老师把硬币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对称图形”例2。背景介绍: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前面、后面、侧面,初步了解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这一节课学生要进一步观察物体的特征,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教学上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自己观察物体,动手创造图形等形式,让学生在眼看、手动的活动中自己探索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让数学融入生活。片段一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喜欢吗?老师这里有许多叶子,我发给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最多。”拿出准备好…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从常见的水果基本形状进行联想,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作. 2.通过联想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水果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摸摸它并说说摸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一、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课前,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2根长纸条,现在请你拿出一根,任意地剪成3小段,看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和做实验,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我想,学生一定会学得更好。于是,我对《找石头》这一课作了如下设计和实施。第一部分:“众里挑一”找石头师: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呀,咱们来做一个找石头的游戏好吗?生:好。师:每个同学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石头,待会儿,我要把大家的石头放在一起,看你能不能迅速地把自己的石头找回来。生:(学生很快完成任务)(评析:这个过程,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好自己手中的石头,对石头在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感知。)第二部分:“探囊取物”摸石头师:请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一块石头放到每组的布袋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