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3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集成MSS、TM、ETM、CBERS-2遥感数据及地形图提取哈尔滨市1976年、1989年、2001年、2005年共4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信息,利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与城市年增长速率模型分析哈尔滨市近30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2005年城市土地面积是1976年的2.65倍;1989年~2001年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加速发展及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导致扩张速度最快;2001年~2005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带动下,工业发展与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城市化进程;1976年~1989年以重工业为主,对城市进行扩建和旧城区改造,且因经济发展较慢,城市扩张速度偏低;1976年~2001年因原始城区位置和松花江的阻隔主要发展江南地区,2001年~2005年受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业等的影响城市重心向江北方向移动;城市年增长速率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城市重心转移方向基本吻合。城市扩张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带动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人口的增加、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在开展旧城改造项目时,其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旧城是城市欠发达地区,也是城市管理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计划重点开发和管理的地区,因此其规划设计的方案和总体部署要符合未来发展的基本需求,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中,旧城改造项目要深入了解城市发展的具体规划思想和内涵,要从城市发展的全局来考虑旧城改造和继续开发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的提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热潮已经涌动,普遍的模式是正在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迄今已有多个城市编制了或正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性规划或详细规划,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数量快速增长,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成为城市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很多关于城市建筑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为我们的旧城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探讨了旧城改造中城市建筑设计的方法,总结旧城改造中的建筑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吴养国 《科技风》2012,(24):240
规划在对旧城改造项目中出现的模式单一、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行适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旧城改造项目如何结合“三旧改造”政策,选择适宜改造模式促进项目快速推进的思路,希望通过多种改造模式应用,重构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市政公用建设的投资也在大幅上升,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涉及的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等工程日益增多,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不少小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无论项目属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往往忽视对建设场地原有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而在白纸上规划。人们对于再生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兴趣,大大超过对原有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兴趣,无疑这是当前小区规划建设的一个误区。秉承文脉,利用好基地环境资源,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保持本地化的特色,增强老百姓认同感;这也符合自然优先原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众多城镇迈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土地资源有限,因此挖掘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对老旧城区进行拆迁改造,成为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的必然选择之一。探讨了城镇建设用地中旧城、旧厂房、城中村等拆迁改造的模式类型,并对模式的特征及改革方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光谷创业街旧厂房改造方案为例,探索出旧城新区的设计途径.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针对其现状,罗列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解决途径: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强调市井文化;③因地制宜的渗透式设计理念;④利用现代的建筑语言,以达到城市空间可持续良性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旧城改造对于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味有着重要作用。旧城改造目前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同时围绕着旧城改造的问题也日渐凸出,其中工程投资超概算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以西北干旱区内蒙古巴彦浩特为例,重点分析其城镇规模、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前,巴彦浩特城镇空间扩展缓慢,新着新区的建设,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张主要表现为新区用地的不断蔓延,老城区则由于受到地形条件限制及经济中心的转移影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从总体上看,巴彦浩特城区空间遵循“先主要道路两侧发展,后地块内部建设”的发展规律。城镇空间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政府层次、经济层次与社会层次3个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各种动力的作用效果是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是最基本的动力,政府调控是重要的因素,对巴彦浩特而言,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交通因素的影响效果目前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属性划分产业类型的全球城市体系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倒“U”型统计关系。根据产业的环境需求和环境压力两个指标,划分了六种产业类型。统计数据显示,由新分类指示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最后,文章从人的需求以及全球分工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结论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等级位置相适应。就环境政策而言,其合理性不能以其严格程度来评价,而在于这种环境政策是否与城市自身对产业价值链条某个环节的吸引、控制能力相适应。城市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城市竞争力、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找到合理的结合点。这样,才可以推动城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快速、稳定、均衡并可持续地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刘奎  王健 《资源科学》2021,43(4):764-775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采取“以地生财、以财养地”的城市土地经营模式,凭借土地出让获取土地收益,并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投资,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但土地经营对城市规模的空间扩张机制仍有待理清。基于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两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土地经营驱动的城市空间扩张理论逻辑,选择2003—2017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17年中国城市空间规模、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均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然而以地谋发展的城市土地经营模式逐渐呈现出不可持续的端倪;②从全国尺度来看,土地经营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均显著推动城市空间规模扩张。城市非农人口、城市人均GDP、城市三产产值占比以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对城市空间扩张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③从区域尺度来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均显著推动城市空间扩张,但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仅对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存在显著推动作用。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仅对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基于城乡互动关系,积极推进城市发展格局优化下的城市空间均衡扩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大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来判定城市群的强弱,建立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三大城市群的15个样本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对城市群进行归类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及群内城市间发展均衡差异的原因,提出要实现城市群的持续发展,应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缩小城市群内部差距,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涛  陶爱萍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17-18,32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最重要的区域、国家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自主权不断增强,城市政府之间在资源、要素等方面展开竞争,并日趋激烈,提高城市竞争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对城市竞争力理论做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构成部分,并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系统自身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选择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整合卫星影像、数字地形、地籍、交通以及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型,并利用人口预测为基础的城市用地类型增长预测,构建土地供应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可得龙岗区近期(2003~2005)和中期(2006~2008)可供应土地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提供龙岗区未来土地供应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及规划的重要抓手。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是深化城市认知并进行人与自然和谐调控的基础。文章简要回顾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新时期技术革命、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指出城市空间结构在组织原则、组织方式、优化目标及要素成分方面的变革性转向,阐明传统理论用于解释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局限性。提出从人地地域系统理论出发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范式、重新认识城市空间结构载体空间、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关系解析,以及革新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体系等新时代认识路径。未来应对城市空间结构认知方面挑战的关键举措,即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集成城市空间结构解析关键技术、融合应用多源数据、建设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数字孪生平台。  相似文献   

18.
马超  李纲 《现代情报》2019,39(8):3-9
[目的/意义]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升城市治理与运行能力、打破城市发展困境。[方法/过程]从三元世界理论在城市空间的映射,将城市空间认知解构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以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将用户画像的理念映射到城市环境中,提出城市数据画像的构建路径。结合智慧城市和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构建城市数据画像分面模型,并进行时空透视。以城市交通画像为例,介绍城市数据画像的应用模式。[结果/结论]借助城市数据画像,能够全景化呈现城市运行状况,以智慧数据辅助城市治理、运行、发展,实现智能化城市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罗文 《科技与管理》2005,7(1):13-15
产业集群这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种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影响着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从而对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产业集群是如何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来推进城市化,并对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来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主体,基于生态位理论,从农业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生产水平、结构与成长等四方面竞争力维度构建区域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农业竞争力生态位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并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各市农业竞争力演化与时空格局,划分为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和边缘城市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浙江省11市的农业竞争力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市排名次序相对稳定,整体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的距离衰减;(2)各市的综合农业生态位与生态位宽度出现背离,因此衡量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其影响支配力(生态位值)和资源获取力(生态位宽度);(3)各市之间农业竞争力生态位高度重叠,竞争显著。最后提出浙江省应强化核心区辐射带动,开展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发展策略,优化生态位结构,提高各市农业竞争力,破除农业经济固化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