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这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对幸福的解理和对人生命的理解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同样也关注对生命的理解,因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应用之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在对幸福做出生命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为了解决当时雅典城邦公民只顾自己的现实利益,而普遍缺乏对城邦的责任感这一现实问题,在《理想国》中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理想城邦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以所有公民都认真履行其城邦责任为基础。柏拉图从城邦产生和繁荣的角度论证了公民履行其责任的必要性,并将个人责任视为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得以实现的基础,从而为城邦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依其正义现建立的"理想国"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对和谐思想的历史追问为我们充分理解和谐范畴并进一步深刻领会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柏拉图首次将"和谐"思想引入治国安邦的层面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和谐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和谐、灵魂和谐、社会和谐.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邵振国 《教师博览》2014,(12):54-55
人性是有差异的,因而有的人具备正义的德行,有的不具备.柏拉图的《理想国》开篇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正义者和不正义者谁活得更幸福?换言之,正义能给人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论证柏拉图德性伦理学以“爱欲”为基础,以“德性即知识”和“德性足以幸福”为原则.尽管爱欲有欲望和理性的双重面相,但它借助审美机制可以使人从性爱转向爱善.同样,知识也有经验知识与自知之分,唯有后者才等同于德性.德性是灵魂的道德功能的完善,幸福是德性的实现活动,因此德性足以幸福.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理想国"终归于"理想人","正义论"即是"人性论",本质上是"人性和谐论"。柏拉图的"这一面相"之于当代都市人的生存境遇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争意识是柏拉图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但这一点常被柏拉图研究者忽视。实际上,战争意识影响着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建,"理想国"中的各项重大方案设计——比如城邦正义、哲学王统治、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战争意识支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对传统的价值诉求进行了辩证否定,转而追求"有效教学"或者"高效课堂"。然而,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追求不能止步于"有效"或"高效",同样在对其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应该进而追求学生"幸福的学"和教师"幸福的教"。一、追寻幸福课堂之三问课堂幸福真谛是什么?早在古希腊三贤时期,柏拉图认为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关于人之功能的最充分的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对文艺下了两个重大的结论 :文艺不能给人以真理 ,以及文艺对人发生伤风败俗的影响。朱光潜把造成柏拉图文艺观偏激且片面的原因 ,简单地归之于其贵族立场。其实柏拉图文艺观的真正源头是他的哲学观和认识论 :沉迷于理式世界的柏拉图看不见艺术世界的真实 ;追求理性的柏拉图一心想扼杀公民软弱的感性。而柏拉图驱逐诗人 ,也只是为了给理想国培育最英勇、最自制的保卫者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成功的意义建构——从一次篮球比赛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洞穴中的囚徒"这个著名的比喻说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那就是把人,把人的灵魂、精神引向真理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如柏拉图通过充满辩证意味的煌煌巨著《理想国》来构建其人治理想国一样,卢梭则以同样的方式在《社会契约论》中挥毫泼墨于其法治理想国蓝图的描绘。卢梭法治理想国是通过由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由社会状态到政治状态、由政治状态到法治状态等四种状态的一系列过渡并在不同的阶段确立自由原则、平等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思想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重要论述,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而在构建理想国时表露出来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强大的理论魅力对我们今天的公民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几个世纪以来,以《乌托邦》为主流的西方文学作品,对理想社会进行了繁复的设计和构想。上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文艺复兴后期的《乌托邦》《太阳城》的出现,“乌托邦”思想得到了独立的发展和繁荣。鸟托邦更多的被冠以空想,但是在其空想的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对科学的启迪,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对乌托邦思想中的几个显著特征进行梳理,以期对我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及教育思想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与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相适应的;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家篇》被公认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篇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其中他用大量篇幅谈论和阐发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学界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都未能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与其纯粹哲学、政治理想契合一致地展开讨论;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往往从狭隘的视域窥探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误解甚至歪曲了《国家篇》的思想实质。为了正本清源,还柏拉图教育思想之真貌,有必要对《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柏拉图以理念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悉心勾画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宏伟蓝图。他把正义作为这个理想国家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以期使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契合一致,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幸福。他认为唯有通过教育,使心灵转向,培养和塑造健康和洽的心灵、正义良善的灵魂,才可以实现城邦正义,构筑理想国家。教育是理想国家得以构筑的必要条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至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的《受活》运用怪诞的手法,在历史叙事中对生命的本源意义和主人公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描摹和展示。但在反复推演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的同时,又借助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乡村乌托邦图景的巨大诱惑力,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启迪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其间既有苦涩也有幸福,使置身中国广大乡村之外的我们,在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受活、以荒诞的心理阅读《受活》时,也会感受到以"善"为内核的真实的中国乡村的模糊映像。  相似文献   

17.
从柏拉图到夸美纽斯,再到斯宾塞,标志着西方快乐教育思想发展的“三级跳”。斯宾塞基于功利主义幸福快乐论和自然主义教育心理学,在英国传统乐趣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体系完备、理论与实际结合、至今仍未超越的快乐教育思想,由此使我们领略到这位著名教育家的又一不凡之处。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都具有观念的特征,两者在形式、内容与功能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本质上,乌托邦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乌托邦具有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能力,它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意识形态则往往以维护当前的社会存在为目的。混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阻碍着人们对于乌托邦的正确理解。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现实标准和价值标准来区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renewed interest in utopianism within educational theory. In this essay, Darren Webb explores the utopian pedagogy of Paulo Freire in the context of what one commentator has dubbed “the educational comeback of utopia.” Webb argues that Freire's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way he embraced both “utopia as process” and “utopia as system.” Thi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the contemporary rejuvenation of utopianism has extended only so far, embracing utopia conceived as an open‐ended process of becoming but shying away from utopia conceived as the delineation of a normative vision to be struggled for and won. Webb outlines the pedagogical operation of utopia as process, cognitive‐affective orientation, and system, and he argues that Freire was right in insisting that each is constitutive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