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培育新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明确农村成人教育的基本概念,结合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以及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认识农村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策略,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农村成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于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本文论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强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而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农民的综合索质,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现代价值观念,提升农民在转移过程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贺晓敏 《文教资料》2011,(30):98-99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维护农村稳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村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对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当然也是农民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了8亿多,所以农村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迫在眉睫。只有农民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其关键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河南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奠基作用,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历史任务,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要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换代。把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促进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不致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来抓。时代呼唤农村成人教育必须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将促进成教事业的壮大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实际,我们认为今后必须致力于做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地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搞好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是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从农村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旅游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促进作用。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必须做好科学规划、特色开发、农民参与、政府支持以及规范管理等工作,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村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把农业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陶冶农民情操。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创新,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可持续推动农村建设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认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这五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路径在于国家财政支持,村级经济、农村人口的新兴就业和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民就业后提高技能和提升素质的教育,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成人教育存在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政府投入不足、缺少理论支持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应增强农村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政府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改革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农民利益为根本,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与农民富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发展目标来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全面性目标;从发展思路上来看,它不是就农村建设农村,而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上来谋划和实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求真务实,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发展农村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重点在于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人教育无疑要承担重要的历史责任,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文章在概要盘点了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培训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作用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培养“五支队伍”、炼就“五大功夫”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的培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的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有不小的差距。要创新职业教育,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的力度,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