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成功刻画了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而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章分析了造成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对郑庄公做出的道德评价;而新观点是从历史高度对郑庄公做出的政治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鲁庄公对曹刿论战一事的态度与做法,还是应该肯定的.鲁庄公不"鄙",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3.
对《曹刿论战》(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鲁庄公的形象,人们历来依据课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把他当作一个“鄙”的典型,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其实,鲁庄公身上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于是,在分析庄公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刨设了“我为庄公找优点”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备课偶有自己的心得,现汇集于此,以就教于大家。一、庄公有无优点过去讲《曹刿论战》,大都把庄公讲成一个反面形象,这是不妥当的。笔者觉得在这篇课文当中,庄公虽然有“鄙”的一面,但基本上还是一个正面形象,他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5.
黄泉小释     
“黄泉”一词,始见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鄙》一文中郑庄公对母亲姜氏说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一句。这里包含着一个典故: 郑庄公的母亲生他时难产,因而取其名曰“ 生”,待生其弟“段”后,其母姜氏就开始讨厌庄公,一心想让段继承王位,取代庄公。结果段的谋反阴谋最终败露,庄公痛恨母亲姜氏的无情无义,遂置姜氏于城颖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话一出口,又追悔不已。后来他的属下颖考叔体察此情,就给庄公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让庄公“掘地见母”。这样,既实现了他与母亲生前团聚的愿望,又使天下人觉得庄公“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6.
《曹刿论战》是解放三十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可参考的资料不少。但是我发现这些资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鲁庄公这个人要么把他看成一个“鄙”而“未能远谋”的“食肉者”,要么把他看成十分可笑的糊涂虫。总之,在赫赫有名的“长勺之战”中,鲁庄公除了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其实,在这次以弱胜强的战争过程中,曹刿固然是主要的决策人和指挥者,但是鲁庄公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小的。至少在以下三点上应该加以肯定: 一、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治国方略,是好的,是连曹刿也肯定,并誉之为“忠之属也”的。由于这种忠于职守的态度,鲁庄公获  相似文献   

7.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8.
英语代词的种类比较多,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相互代词、反身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等,而且其用法也比较复杂;同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中考考点,其命题的角度也比较广泛,本文试图对代词在中考英语中可能的命题切入点作一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代词是高考英语中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就代词本身来说,虽然它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知识点,但由于命题者在进行代词考查时往往会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将多种代词综合考查,或考查普通代词的特殊用法,或将代词知识融入到语境中考查,等等),从而使比较简单的代词考点变得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本专题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代词考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运用自然分类法和词汇选择法,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对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组织和运用。实验1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汉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组织不同。汉族大学生对英语代词与汉语代词的分类不同。分类结果与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有关。实验2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汉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有一个学习过程。五年级学生对汉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受代词所指的性别比例和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仫佬族关于动物、植物和事物等名词的替代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本文仅就仫佬语中对这三"物"的替代表达和英语中相应的代词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得出仫佬语无"它"亦是"它"的独特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山歌》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歌》反映了明末苏州一带吴语用词特色,其中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例明显多于其他第一人称代词“我侬、我搭、我里”的用例;第二人称代词以官话“你”为主,也有“尔、尔侬”的用例;第三人称代词以“渠、他”为主,没有出现“伊”的用例。这些特征已和现代吴语的三身代词相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that,which,as在定语从句中的语法功能及特殊用法进行了分析,详尽地论述了它们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和"俺","我"只能用于个体自称,可作主语、宾语和领属语;"俺"可兼指单复数,没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之别,主要用作领属语,其次用作主语,较少用作宾语,与"我"相比,用"俺"自称常有客套、礼貌、谦虚等语用意义,无论是叙称还是对称,"俺"均可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具有北系官话和南系官话的交融过渡特征,本研究对于了解汉语方言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情景对话、重复、强化等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代词使用训练,以培养其对代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研究结果发现:经过针对性的训练,自闭症儿童能够获得代词运用能力;自闭症儿童对“我”、“你”等需要转换成“你”、“我”等来回答的代词及对“怎么样”、“谁”等需要判断才能回答的代词掌握起来相对缓慢,对“他”、“这”、“那”等不需转换可直接使用的代词则掌握较快;自闭症儿童对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及指示代词的掌握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6.
"焉"字在古书训诂中解作"于是"或"于+宾";古籍异文中"焉"与"于是"相当;"焉"与"于是"对文、互文;焉字在语法意义上与"之"或相当于"之"的代词完全不同,而同于"于+宾";此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动词,既有及物动词的用法,又有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后面加"之"或加"焉"词义不同;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焉"可以做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用.  相似文献   

17.
六甲话是流行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的一种方言.六甲话的代词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部分外,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词和用法.人称代词有几个合音词"鹅""挪""拖"①,分别是"我屋""你屋""他屋"的合音,指"我们""你们""他们".处于亲属称谓的领格地位时,这三个可以指单数的"我的""你的""他的".指示代词有一个合音词"娘",是"挪样"的合音,指"这么""那么"的意思.指示代词"筒哩""筒满"作主语比较特殊,如果后面带着的是量词,则将"筒"换成量词,与"哩""满"组成新词作主语.如果后面带着的是名词,则将该名词插入"箇哩""箇满"的中间组成一个词作主语.  相似文献   

18.
论《金瓶梅词话》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的代词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三大类十二小类60个单词,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近代汉语在明代中叶这个历史阶段代词的全貌。历史地看,其中有传承、有发展、有存古,为近代汉语和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吴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樊莉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2):69-70,80
以国家语委研制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感叹句为研究对象,对检索出的20世纪20-30年代和70-80年代的感叹句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感叹句以无标记感叹句为主,所占比重超过一半以上。第二,在有标记的感叹句中,标记之一是感叹成分,其中语气词的感叹程度最高,典型的感叹语气词是"吧"、"啊"、"呀"、"啦"、"呢";标记之二是标记词,典型标记词是副词"多么、真"和疑问代词"什么"。第三,标记词中的代词标记词又以疑问代词为主,在感叹句中,疑问代词比指示代词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