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民居民宅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它们的形制、布局、结构无一不受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民族众多,文化风俗各异,因而其民居民宅各具特色。四合院北方的四合院以北京四合脘最为典型,它那严谨、内向、封闭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宗法观念、伦理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纵观建筑历史长河,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东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物质载体,是中国人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沉淀,映射着中国严肃的传统伦理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浓郁的"恋土"倾向、"恋木"情结、中正和谐之审美和建筑之术的道德制裁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从审美到题材、从形式到风格深刻影响了山西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图案特征的形成。神秘浪漫及清高远逸的双重审美取向,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题材共存,谐趣、形象、写意的形式与风格等特征让山西传统民间建筑雕刻艺术显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晋商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建筑,其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从大门的形制与装饰,院落的基本格局、空间分配原则及院内的附属建筑等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等级意识、伦理观念及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明宗祠建筑在选址上依循风水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天人合一之境;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观念,注重对称平衡,尽显儒家尊崇的伦理秩序与中庸之道;而建筑雕饰则精美生动,取材广泛,凸显吉祥庄重内蕴和伦理教化色彩。由三明宗祠建筑可以洞见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也可以领略在儒、释、道思想浸染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涵的丰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室内设计中的玄关设计源自中国,其最早出现于中国传统建筑民宅中的"影壁文化"。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文化在传统建筑风格方面同样讲究含蓄与内敛,玄关设计正是将传统住宅文化中的"藏"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住宅设计中的过渡空间,玄关设计是神秘的,它为来客指引方向的同时也是主人家自身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室内精彩隐匿于玄关之后,令人浮想联翩,正是这样一个具体而微的设计缩影令人顿感阳光和煦。文章针对室内设计中的玄关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徽州文化更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如何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汲取徽派建筑的优秀特征,从而促进徽派建筑风格得到传承与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灾害伦理文化建设必须从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丰富的灾害伦理文化内容,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适合本土的防灾减灾伦理文化,最终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目前针对人为性自然灾害的伦理文化研究还是局限在西方的生态伦理文化的背景下,表现为对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的都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在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就中国来说,现代中国的发展,正在逐步反思中国自身传统的伦理文化,正走着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反思的构建现代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伦理文化的道路,这是我们反思传统灾害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灾害伦理文化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9.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风雨桥建筑的选址、装饰、构造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如"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神人以和"等。对民族建筑文化伦理思想进行研究,试图弥补我国现代建筑民族伦理文化的缺失,弘扬和丰富多民族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拉祜族建筑文化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别具特色,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同时体现着传统的宗教信仰及家庭伦理关系等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从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华。它就像一个永远深藏着秘密的博物馆,带给人不尽的猜想和意境。单就故宫建筑群的屋顶就深刻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能力,其设计中涉及到的美学思想无不映射着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心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其屋顶样式与人、自然相互亲合,相互融入。从颜色,样式到装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设计美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等级性。  相似文献   

12.
“伦理法”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而言的,即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为“伦理法”。但“伦理法”的概括,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外延与伦理的外延全部重叠,而是就其总体精神而言,中国古代法受着伦理道德的支配,从而成为伦理的附属物。其主要表现为:立法的道德化、司法的道德化、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大溃坝事故,波及下游500米左右的矿区办公楼、集贸市场和部分民宅,造成建筑毁坏,人员伤亡。当天早上8时左右,襄汾新  相似文献   

14.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和实地考察方法,以山西大院文化为出发点,寻找山西大院文化与山西武术的关系,对中国明清时期山西大院文化与山西武术的发展,及山西大院文化对山西武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经济基础对社会文化的基础作用和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而说明明清时期大院文化与山西武术发展的关系,以及阐明山西传统大院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极其珍贵、极为丰厚的历史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区域性的民族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伦理文化。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及影响进行探析,希冀激起关心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鲁班精神是中国文化在传统建筑行业形成的特有精神品质,是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建设类院校培养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过程中,将鲁班精神贯穿到高校德育过程始终,对培养优秀的建筑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鲁班精神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传统建筑行业对鲁班的崇拜,是鲁班精神世代传承的基础;祖先崇拜现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实基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影响下的鲁班精神,有中国传统伦理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传统建筑文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实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即: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普世伦理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现代观念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文化自觉的关系;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传统的现代性转换的关系;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现实功用教育的关系.尤其应认识到,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某些伦理价值只是普世伦理的来源之一,而不是全部,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伦理价值教育来代替普世伦理教育;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作为当下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在陶育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关系是互补和相通的.当然,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应该服务并服从于培育现代化新人的大目标,应该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伦理价值观与社会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传统伦理价值观对中国现代化过程所发挥的影响和功能作用,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冲击很大;另一方面,传统伦理价值观作为一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文化传统,又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和进程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向。 一、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伦理道德基础的国家,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且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论理道德规范体系,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与之相应,山西的戏场建筑数量多,价值高,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戏场建筑的功能特点出发,阐释了山西传统寺庙戏场的布局特点,论述了戏台和山门之间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