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可嘉在1946~1948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新诗现代化、新诗戏剧化的精彩理论,促成了新批评在中国语境中的嫁接与改头换面的成活,并成为中国诗论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英美新批评的中国化与中国诗论的现代化有其深刻的学理依据(观念契合)和历史根由(走向综合),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英美新批评理论对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袁可嘉不仅借鉴英美新批评的诗学观念,提出了一整套“新诗现代化”理论,而且还在批评实践层面对英美新批评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使自己的新诗创作既不脱离时代又达到了个人经验与社会经验、个人情感与普遍情绪之间的和谐统一。其独特的诗论对中国新诗之现代性建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新诗的本体论问题”、“新诗的现代化”及“新诗戏剧化理论”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极为繁复,以《新诗歌》派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论与以《现代》诗派为代表的走向综合的现代主义纯诗诗论之间的论争呈现出主流风貌;而它的支流很庞杂,主要有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现代解诗学、心理原型诗歌批评、"新批评"诗歌理论批评和新诗史研究。它们的合力使得在20年代确立起来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体系走向深入和成熟。同时,30年代新诗理论批评,在接受前苏联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观念和方法上,比起20年代来,面更广、力度更大,而且自觉意识也更强;因此,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的现代性表现得更足。  相似文献   

4.
四十年代袁可嘉针对中国新诗出现的两种不良倾向,借鉴新批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理论。新诗现代化理论在本体论、有机综合论、戏剧化论等方面吸收新批评的合理成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了中国的新诗传统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对李广田、朱自清、唐Shi、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各自出版的诗论专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特点:集中性和系统性,并总结了“新诗现代化”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王富仁我在《闻一多诗论》中曾经提出,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初期,对中国新诗创作贡献最大的有下列几个诗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和冰心。胡适是首先用现代白话文作诗的人,他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胡适...  相似文献   

7.
在对李广田、朱自清、唐、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各自出版的诗论专著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特点:集中性和系统性,并总结了"新诗现代化"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自现代主义文学传入中国,便有了中国的现代主义诗论。其中关于晦涩的论述是现代主义诗论中重要的一环。朦胧诗论争以后,有关晦涩的问题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中心问题。研究者借助于新批评的张力概念,并和修辞的研究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了晦涩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诗诞生以后,经过无数诗人、诗论家长期的创作实践和艰辛的理论探索,无论是诗作,还是诗论,都为继续探索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代文学中的新诗的研究,仅局现在诗作研究方面,对于诗论的研究还很少涉足。人们总有这样的遗憾:与新诗创作并列的、属于现代文学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的新诗理论,其研究还没有专著出现。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潘颂德同志的《中国现代诗论40家》(以下简称《40家》,重庆出版社出版),在1991年1月问世了。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次较完整的研究新诗理论的著作,是中国现代诗论研究的硕果。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他的许多杂文、书信中经常有关于新诗建设的精辟见地和批评。在“民七的新诗运动”中。他与新诗的创导者一起,亲自参加新诗的创作实践。在20年代中期,他还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本文就鲁迅诗论、诗评、诗作三个方面对中国新诗发展史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艾青诗论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青诗论的性质艾青的诗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是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成熟的,是在祖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发展的。他的诗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个人风格。艾青的诗论很少引用中国古人的诗话,却继承与发展了中国的古代诗论;艾青的诗论也很少引用西方洋人的言论,却借鉴与刷新了西方洋人的诗论。他的诗论既没有食古不化的毛病,也没有食洋不化的缺点。他的诗论立足于中国现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静观默察,以古人和洋人的诗论作为参照系,融汇贯通,成为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特定的时代精神。他的诗论…  相似文献   

13.
抒情是诗歌最本质的特色。古今中外的诗论都认定诗是抒情的文学。中国新诗在抒情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解决好。本文试图从感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新诗诗人感情的典型化,新诗的抒情方式与技巧等几个层面,对新诗的抒情本质特征作了描述,表达了作者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由六大核心观念更迭形成的中国现代诗学史大致可以划为六个发展时期。诗体解放论:奠定新诗发展的坚实起点;为诗而诗论:开辟新诗发展的第二纪元;大众诗歌论:实现新诗发展的方向转换;综合传统论:探索新诗发展的宽广道路;服务政治论:构建新诗发展的政治模式;个人写作论:开启新诗发展的无名时代。在这发展过程中始终交织着新诗的善和新诗的美的双重变奏。呈现的面貌或是偏离。或是融合。或是消解。中国现代诗学观念尤其是核心观念的演变,是超越新诗流派的,它受到新诗发展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对各种诗学理论应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沙鸥诗论“主体外化”说试析赵心宪生前出版了31种诗集、4种诗论集的沙欧(原名王世达).既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卓尔不群的著名诗人,又是真正自成体系的理论家。如果说诗集可以看到诗人“主要不是用理论而是用作品探索瘛新诗的形式”[1]的艰辛足迹的话,上述诗论集...  相似文献   

16.
康白情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杰出的早期白话诗人.也是一位颇具诗学理论修养的诗论家。他的诗论文章《新诗底我见》以其理论的开创性和系统性在新诗史上独树一帜。这篇文章不仅集中体现了康白情独到的新诗理论.而且也是新诗早期仅有的几篇出色的诗论之一.对早期新诗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批评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流派,持续时间也最长。但是新批评对中国文论界的影响始终不大。英美新批评与作为中国现代主流文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艺术理论上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中国古代文论带有强烈的印象式批评特点,而新批评则带有强烈的形式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尽管新批评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但是两者之间这些强烈和根本的异质性,决定了新批评在中国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境遇。  相似文献   

18.
新诗研究专著《中国新诗人论》最近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荣街同志系徐州师院中文系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新诗的创作和研究。在书中,作者以中西诗论为指导,联系中国新诗发展的实际,对艾青、郭小川等十几位有影响的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由于作者有创作的休会,书中评论分析不乏精彩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康白情的《新诗底我见》是一篇综合性研究的诗论,它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综合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新诗底我见》是中国现代诗学综合研究的开端之作。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诗论和其新诗创作实践一样 ,有不可抹杀的启蒙和开路的意义 ,但是它也有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胡适早期新诗主张中自我论述部分的梳理、分析 ,揭示其“向后”(立论的文本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古代诗歌 )特征和封闭性 (缺乏向西方现代诗歌借鉴的成熟心态 ) ,从而进一步反思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新诗理论对后来新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