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是改革各科教学的指针。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装进学生的头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当前我们必须明确地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好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就是建立知识体系,揭示思维过程,达到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目标,最终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在学习上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听、学会看、学会说、学会用。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会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3.
韩志芳 《文教资料》2006,(17):105-106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的钥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生学习其方法至关重要,方法不当,犹如在黑暗中摸索,举步艰难;方法得当,犹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生生存》一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生是否“会学”,是“学会”的关键;学生只有“会学”,才会为未来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才能成为祖国将来的栋梁。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这是现…  相似文献   

4.
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石嘴山市二中汪荣荣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他们手中握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富尔曾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产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里所说的“教”主要意思就是指传授学习方法,“不教”就是指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己能独立思考问题,积极探求科学文化知识。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师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与先进国家教学方法的差别之一就是我们给学生的是“鱼”,而他们则是提供“鱼杆和钓鱼的方法”。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为了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教出语文味的序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式教学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当成了教师课堂表演的道具。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逼迫的被动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不讲学生不学;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这就是人们口头上常讲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事实上,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获得很少一部分知识,大部分知识是靠自学获得的,教师真正应该做的不是把水倒给学生,而是培养他们自己打水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课前预习训练,加强学…  相似文献   

8.
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身为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络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一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西汉的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方面,既是教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导师。教师自身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模样,是知识与美德相结合的以身示范者。纵观人类教育史,古今中外,为人师表一直做为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为人们所赞颂,并为历代教育家发扬光九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最早将为人师表作为教师道德要求的人。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大力倡…  相似文献   

10.
周占海 《职教论坛》2000,(11):59-59
我们所进行的各项教学改革,其宗旨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加强素质教育,其终极目的就要变学生被动的客体状态而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就是把学习方法和知识规律教给学生;不教是指学生能运用教师传授的方法和知识规律去驾驭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依据这一原则,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一、创设乐学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焕荣 《文教资料》2006,(19):102-103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在自己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独立钻研,自觉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素质的高低是以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为主要标志的。吕叔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何等重要。通过探索和努力,我们形成了“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的五环节“十字”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学生预习、议论等探究活动为主体,贯穿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 ,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 :“尝为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教 ,而学生能自求探索 ,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谓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精神 ,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涨热情…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育人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般人对此理解为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着眼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其实,广义地理解这句话,教师“教”的内容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都是做人的学问,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视为高于单纯的书本学问。因此,最好的“教”是将知识传授和教学生学会做人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求知和做人两方面都最后达到不用”教“的程度,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操守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还要熟练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  相似文献   

15.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写的一段话,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这就是说要在让…  相似文献   

16.
文摘     
教学观念的三大误区: 一、知识与智慧等同; 二、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无缺; 三、“知”“情”断裂。——这位教师指出,许多人把应试教育当做素质教育的拦路虎,其实却是头脑中的观念误区在作祟。一直以来,我们教师的任务仅仅是将一把把“钥匙”交给学生,认为钥匙多了自然就能开门。我们认为知识即等同予智慧,有知识的人就是充满智慧的人。因此,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的一切努力,就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至于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智慧,则往往不会涉及,即使偶有涉及,也是一些诸如“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牵强附会的标签。为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目的不光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离开老师、离开学校后,能够独自学到知识、学会技能,能够终身学习,因此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于盲人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还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力主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现代教学思想已进一步提示:“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我们要把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往今来,善于学习的人,不要求教师奉献“黄金”,而是教给他们“点金术”。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拿着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一、巧设疑是掌握“钥匙”的前提1.疑要设在”文眼上”。所谓“文眼”,就是章节重点的关键点,在这个关键点上设疑,解决重点就会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莫把学校变成教校”,意思是说,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不能只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工作,继承“教校”传统模式的却为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地传、授、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抄、记,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受到压抑。这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的。诚然,“学”离不开“教”。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讲解。但是,教是为了促进学。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