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2.
廖娟 《今日教育》2005,(7):41-42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的问题已成为课改进行推广阶段的研究热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形成共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曾一度认为:只要课堂中的生成是孩子们兴趣所在。教师就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改变原来的预设,带领孩子去体验另一种精彩。但是,在一次尝试课中.使我对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李敏 《吉林教育》2009,(7):24-2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在“意外生成”中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河床,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真正的河流,是预设的深化与提高,二者相辅相成。预设能促进生成,生成离不开周密的预设,课堂因预设更充分、更饱满、更有实效,课堂因有生成更显得生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教学过程是“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安凤吉老师的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正是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既有课前预设的一面,也有课中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缘自于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郁盛东 《中学数学研究》2009,(3):F0002-F0002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是有效的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的课堂又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时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生成许多“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0.
王修鼎 《教师》2008,(14):58-5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学不应是预设方案的机械执行,而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政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动态生成。倡导政治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同时要求教师有临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这句话精眸地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案剧(预设)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动态调控过程,这也预示着“课堂意外”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林婷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11):30-33
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双重特性,对于优质高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运用“动态生成”的教育理念审视教学过程,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进行多个维度的预设,在动态实施的课堂中秉持兼容兼顾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上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数学课堂教学应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预设”、“生成”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一线教师。所谓“预设”,足指教师在教学前对课程教学所做的研究与设计;所谓“生成”,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实践表明.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的课前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如何在课堂中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生成中更加精彩。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周智 《教学月刊》2008,(10):5-7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境界,以致有人认为,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计”与“生成”俱佳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与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学习的新信息、新需求持续涌动,通过讨论、辩论、争论,学生的质疑不断产生、知识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虽然说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但其实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也就是关注生成,做足预设。生成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出现了浪花闪耀、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预设,预设对有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把握教材、分析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精心规划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需要生成指导下的预设,因为,课堂教学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和信息,凭借自身的数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互动交往、知识迁移、尝试探究、质疑问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