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中学没有统一的课程和教材,各校水平参差不齐,评分标准高低不一,因此大学录取新生需要有一个共同标准的统一考试,但是,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由“教育考试服务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主持的“学术水平测验考试”,简称“学能测验”(Scholastic  相似文献   

2.
学能评价是与学科内容无关的,并且绝不提倡操练学生的一种能力评价。在中国香港,学能评价也叫学能测验。自1978年香港地区推行九年免费教育以来,学能测验一直使用到现在,并以学能测验取代中学入学考试。从1978年起,香港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都可以升入中学。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也为了解决小学六年级学生分配就读哪所中学的问题,当时香港教育署进行了中学入学考试改革,设计了基本上与学科内容无关的,并且绝不提倡操练学生的学能测验,还三令五申各小学不得机械地操练学生,摧残学生。  相似文献   

3.
高考、会考的设计,本质上都是基于学科的学业成就考试,都不会改变应试竞争的状态。而所谓多元评价或多次机会的改革,也不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态。就目前国情,“多元化或多种类考试”只会促使家长不放弃任何一种考试。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措施是用“学能考试”替代所谓“不超纲的学业成就考试”。真正的无法复习的考试就是“学能测验”,当然编制学能测验的成本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4.
1 台湾省大学招生“学能测验”简介 1.1“学能测验”的产生 1992年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1999年6月台湾省“大学招生策进会”通过了“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2002年起台湾省废除了实行已长达47年的“大学联考”(相当于大陆的统一高考),改为“多元入学方案”.“多元入学方案”包括三种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入学;学校推荐和大学甄选;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其中第一种是指学生自己向大学直接提出申请,第二种是指学校向大学推荐,大学择优录取.第三种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派.前两种主要适合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30%左右;后一种占709/6左右.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通过全省统一进行的“高中学科基本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能测验”).测试成绩是许多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因此,“学能测验”在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参加完“学能测验”这一上大学的“门槛考试”后,学生还要参加自己所报或自己所分大学的单独命题考试(“指定科目考试”),考试科目由各大学自己确定.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教委提出要在上海的中考和高考中推行“学能测试”,一时间教育工作者对“学业评价”这一问题又关注起来。那么,什么是“学业评价”?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学业评价”?下面这组关于“学业评价”的文章也许会给你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6.
最近.很多省市均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做出取消“三好生”评定的举措,此举是耶,非耶?我们探求此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向是:为什么取消“三好生”评定?其做法面临哪些问题?取消“三好生”评定后的学生评价又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7.
高考如何考查语文学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师大“高考研究·学能测验”课题组,通过“七五”、“八五”两轮研究,分别对美国SAT、ACT以及英国GCSE(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考试)进行了文献研究、实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华东师大·学能测验”,笔者在本文中将利用课题组若干研究成果,针对我国语文高考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求对高考改革作出点滴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本报告两个分测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能组合测验研究是本课题组继“一般学能测验”(七五课题)之后的连续性研究八五课题。 研究学能的组合测验是为了加强对学科学习中特殊能力部分的研究。阅读是接收理解书面信息的一般工具,语言知识、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写作表达能力则是更为专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改革自2012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对其评价:“杭十三中主动改革难能可贵,我们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让更多的学校围绕转变育人模式,提高育人质量进行大胆改革探索。”近两年的课改,集团经历了哪些教育教学的变革,又获得了哪些成绩与启示?本期专题,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新课改”。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以来山东参加美术类专业高考的人数猛增,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高考群体,这一现象倍受全国关注。美术专业高考“热”,为何持续“升温”?“热度”是否正常?由此,带给我们哪些“冷”思考?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部分美术专业新生及多所中学。以下,结合我们的调查所得,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校”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悠久的大学管理理念.近年来又逐渐引起高教界人士的关注。在现代大学中,“教授治校”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真正做到“教授治校”的途径又有哪些?文章将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1 台湾省大学招生“学能测验”简介1.1 “学能测验”的产生1992年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1999年6月台湾省“大学招生策进会”通过了“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2002年起台湾省废除了实行已长达47年的“大学联考”(相当于大陆的统一高考),改为“多元入学方案”.“多元入学方案”包括三种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入学;学校推荐和大学甄选;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其中第一种是指学生自己向大学直接提出申请,第二种是指学校向大学推荐,大学择优录取,第三种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派.前两种主要适合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  相似文献   

13.
一、学能测验的概念学能测验研究的首要工作是为"学能"定义.一般认为学能测验就是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cho?as?ic aptitudetests),它是以学生在认知领域中的现有成绩,去预测作为效标的将来学习的某些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推断其发展的可能情况.由于现有成绩的测量载体,即认知行为的反应项目,必然依赖于学生的校内经验而不可能是纯粹的、抽象的一般能力.所以学能测验与学业测验,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分界(学能测验也常被称为学业能力测验).当这个测验被用来检查过去学习的成功程度,则称作学绩测验;若用来预测将来成功的可能性,则被称作能力测验(Cronbach, 1960).当然,学能测验的预测功能决定了它在测题取材上,与学业测验有本质区别.简要地说,它对行为样组的要求是能够迁移的知识和技能、能表现诸如整合、抽象、推理等能力的思维品性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4.
考试评价含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不同类型的考试功能有所侧重。现在高中常见的考试有高考、会考、期中期末考试等,新课程下模块测验的功能定位如何?新课程下的模块测验与这类考试有何异同?模块测验的命题应该有哪些策略?本文就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幼稚可笑,其实不然。对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从来就没有弄清过。不信?咱们随便举两个例子:“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初中应该了解哪些?高中又应该了解哪些?是“了解”“通晓”,还是“掌握”?到“杜牧”这...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09,(7):32-33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被国外的顶尖名校相中,引起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那些跻身世界名校的高材生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期“直面留学”,我们为您介绍这些顶尖名校高材生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评估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而诊断测验是课堂教学评估的一种重要工具,它用与具体教学目标非常相关的试题作为“听诊器”,去探明师生在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与接收过程中“卡壳”的地方及其原因,对发现的教学困难及时开出“处方”,然后通过相应矫正措施有效地改进教学。一、编制测验试题首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试题细目表,细目表的宗旨应与教学大纲一致。该表将教学目标与具体题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成绩测验和学能测验,两种测验的分数比重要合理。英语课堂教学诊断测验题细目表二、实施诊断测验,重在对测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珍…  相似文献   

18.
画超市 评价对于幼儿的成长、活动的延伸等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哪些活动难于评价?怎样评价最有效呢?经大家讨论后,老师们一致认为绘画活动的评价有难度。过程和要点难于把握。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画超市”活动,让老师当一次“孩子”,自己来体验。  相似文献   

19.
透视数学表现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表现性评价创设具体情境,从“做”中评价数学知识与技能:它凸显数学化思想,分层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它更新评价理念,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我们要重视数学表现性评价,进行“测验嵌入式”和“教学嵌入式”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庆祥 《教书育人》2007,(12):40-41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人,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们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独特体验的尊重,但同时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尊重似乎过于放任,趋于盲从。那么,课堂上哪些“独特体验”我们应该警惕,又有哪些有效的对策呢?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