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精神作为志愿服务的精髓,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表现出浓郁的时代内蕴和积极的价值,笔者主要剖析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及实践层面上的交融关系。并探索相应对策,将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志愿精神弘扬有机结合,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志愿精神的行动指南,使公民在弘扬志愿精神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入手,首先揭示志愿精神如何在精神追求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由此阐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哈工大理学院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和实施措施等不同层面构建了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入手,首先揭示志愿精神如何在精神追求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由此阐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哈工大理学院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和实施措施等不同层面构建了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内在联系入手,阐述了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引领功能。最后结合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可以从推广普及志愿服务精神,管理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健康的人格、热心公益的热情,都是彰显大学生良好风貌的标志。当代大学内志愿者组织不在少数,本文就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匮乏的内在原因,志愿服务及志愿精神的必要性,如何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资本技术时代已被创意时代侵蚀,创意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繁荣的新方向。志愿文化作为创意中国的新文化,它掀开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篇章,让志愿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进步的标志。通过对志愿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兼具指引价值、整合文化、创新方法等三大价值功能研究,结合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可以深刻了解当代志愿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对策:即要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加快完善制度保障、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价值层面的范畴。而与之对应的"担当、务实、奉献、分享"等概念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方向和动力,同时又要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依托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野中志愿精神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地、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我们应结合中国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的优点或长处,从和谐社会的视野深入研究志愿精神,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创新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制度构建和政策保障,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状况还不理想。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平台,它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目的,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帮助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侵袭。可以通过志愿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将志愿服务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史践教学、建立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行为之中的精神特质,是志愿服务的本质所在,是志愿者行为和感受的升华,其发端有着文化渊源,发展有理论的支持,创新需注入时代动力、体现时代价值。志愿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志愿精神现代价值的弘扬要坚定"富强、复兴、幸福"的共同理想,培养"责任、友爱、互助"的道德品质,营造"崇善、扬善、行善"的社会氛围,提供"参与、实践、奉献"的修身方法。  相似文献   

13.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中国提出了专属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继而出现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简单说说化学学科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向世人展现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志愿精神尚难以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等。要增强和弘扬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协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弘扬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15.
志愿精神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及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动力不足、志愿行动连续性不够等问题的深层原因.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向前发展的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使志愿服务成为他们今后可能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改善社会生存环境和推动公民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入手,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在新兴信息媒体中挖掘兴趣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找准结合点、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找准共振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找准实践点,阐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志愿精神是自愿、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我国志愿精神产生于传统的仁爱思想,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而不断传播和发展。志愿精神有效推动并促使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学生志愿精神对践行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承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高校正面临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机遇,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在准确解析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从思想基石、价值取向、文化渊源以及目标追求的视角,深入剖析两者相互包容、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内在一致性,从而揭示出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对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青年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志愿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它自源起之时就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化、政府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当代中国,我国志愿精神的发展还存在缺失问题,因此,分析当今社会的现实条件要求,借鉴国外志愿精神的激励理论及方式,探讨中国志愿精神的激励途径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