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证据问题作为贝叶斯知识论在科学检验情境中出现的一大应用难题,如何消解旧证据问题成为贝叶斯知识论长足发展与合理应用进程中的重要话题之一。拒斥旧证据的确实性认知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消解路径,许多贝叶斯主义者沿着这一进路提出了多种消解方案。这些消解方案试图从确证事件的发生视角为旧证据与假说之间的确证相干性提供定性辩护,它们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揭示贝叶斯确证分析的一般困境。拒斥确实性认知进路并不能有效消解旧证据问题对贝叶斯知识论的责难,根本原因在于旧证据问题并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涉及确证本质的知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
旧证据问题是贝叶斯确证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对旧证据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消解方案,成为贝叶斯确证理论之合理性和可行性辩护的重要环节。自问题提出以来,多种消解方案从不同视角对旧证据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逐渐形成两大类消解方向:一类是以伽伯的学习策略为代表的动态消解方案,另一类是以豪森的反事实策略为代表的静态消解方案。前者并未对旧证据问题的问题实质作正面回应,而静态消解方案有着诸多优势,为揭示旧证据问题的实质和原因,以及为彻底消解旧证据问题提供诸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旧证据问题表明,旧证据在贝叶斯主义框架内不能确证任何理论或假说.这使得贝叶斯主义的合理性遭到了质疑.贝叶斯主义者对旧证据问题提供了多种可能解法.反事实概率的引入讨论便是其中一种.豪森Colin Howson认为反事实概率具备有效性,并且存在评估反事实概率的一般法则,最终提出了一个贝叶斯式的旧证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绿蓝悖论在科学哲学、归纳逻辑、形式知识论等领域激起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沿着语言论、科学方法论、贝叶斯主义和知识论等路径形成了几十种解决方案。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上围绕包含绿蓝谓词的绿蓝假说本身之"合法性"展开争论。这些方案认为谓词绿蓝不具可投射性,而包含不可投射谓词的假说是不可投射的,因此这些假说不可被确证,不能根据它们进行预测,从而悖论不会产生。这些方案在解悖技术上很直观明了,但在哲学说明和辩护上遇到极大难题,没有哪一个方案得到学界广泛承认。从确证的另一个关系项证据这一崭新视角来审视绿蓝悖论的构造过程,可以表明古德曼所断言的绿蓝悖论不成立,从而绿蓝悖论被消解;进而对该方案进行辩护,并利用证据路径上的新研究成果佐证绿蓝悖论和确证研究的证据转向这一指认。  相似文献   

5.
贝叶斯推理是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的一种归纳推理形式,它可以成功避免经典统计推理中的主观因素问题和先验回避问题,并有效消解科学确证、科学接受和归纳逻辑中的诸多悖论和难题,因而在现代归纳逻辑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一种关于归纳推理研究的"贝叶斯主义纲领"。但贝叶斯推理会导致许多与直观概率判断相悖的结论,从而形成诸多的认知困境。这就对贝叶斯推理的有效性形成了挑战。借助认知科学的知识可知:认知困境的产生并不是因为贝叶斯推理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人们在进行直观判断时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判断策略。通过采用"使用自然频率来表征概率信息"和"使用无代表性内容的问题"等方式可以有效消解此类认知困境。  相似文献   

6.
确证的困境与超越的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回溯问题是确证理论的核心。基础主义、一致主义和语境主义这三种当今流行的确证理论在这个问题上各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是否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能够将三种理论的优势集中起来呢? 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探讨相应的确证标准,以及提出应该接受为证据的几项主张,或许这样的尝试便可成为走出确证困境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论领域,有两种相互竞争的信念确证理论。一种是基础论,另一种是一致论。基础论认为存在少数的基础信念,其余的知识和确证都是基于这些基础信念之上。一致论声称,基础论所说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信念只是在与其他信念的相互关系中得到确证。作为竞争的理论,一致论和基础论都有相对于对方的优缺点。而语境的一致基础论,也许能兼容二者在解决知识确证问题中的优点,为“回溯问题”的解决提供另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Testimony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Testimony信念的确证是testimony知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知识论学者们长期争论不休,主要分为还原论和非还原论两种主张,但这两种主张都面临难着以解决的困难。不过,近十年来出现了两个很有创见的新理论,即詹妮弗·拉基(Jennifer Lackey)和保罗·福克纳(Paul Faulkner)分别所提出的testimony信念确证的理论。这两个理论是对还原论和非还原论的片面性的超越,这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此外,针对这两种新理论,文本给出了一个补充,即认为语境在testimony信念确证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实质归纳理论是近些年归纳逻辑领域发展出的一套新理论,它拒斥带有普遍模式的归纳理论。该理论指出,概率方法不能为归纳推理提供普遍适用的解释。不可否认,贝叶斯推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至少为这些领域提供了一种绝妙的工具。我们远未拒斥贝叶斯主义,但贝叶斯主义是否适用于某些领域是由其领域的背景事实所决定的,这些背景事实也将决定贝叶斯主义推理的适用范围。为此,讨论扩展1,3,5,7序列的归纳问题,能更好地阐明实质归纳理论的基本思想,说明贝叶斯主义的局限性。因此,不应该期望概率方法的普适性,试图去构建大一统的归纳概率理论,一种局部适用的概率观或许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0.
顿新国 《红领巾》2005,(3):92-95,100
亨佩尔发现的确证悖论表明,一只粉红色的鞋确证假说“所有乌鸦都是黑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屋子里不用出门就可以进行鸟类学研究,但这是违反我们的直觉的.因此,亨佩尔提出一个消解性解决方案来进行辩护.这种消解主要是通过保留等值条件和抛弃尼科德标准中的“非相干性“条件进行的.保留等值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设性,因此不能令人信服;保留“非相干性“条件不具有导致悖论的必然性,抛弃它也不必定能避免悖论的产生.因此,按照解悖的罗素-策墨罗-哈克标准,亨佩尔方案不具备一个良好解悖方案的合法资质.  相似文献   

11.
贝叶斯决策理论与归纳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叶斯决策理论是主观贝叶斯派归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归纳逻辑遇到 “归纳接受”的难题,一部分学者用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导致了信念 修正理论的产生。从只考察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到全面地刻画归纳推理的动态 认知过程,现代归纳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而贝叶斯决策理论是其中承上启下的一 环。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检验和修正导致了富有成果的新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Reiter 1980年提出的缺省逻辑的基础上,将缺省条件视为获取知识的背景知识与所得到的知识同等地加以考虑,提出了一种缺省模态逻辑。它是一种非单调逻辑,并且具有在Reiter的系统中所不能保证的两个重要性质:扩充的存在性和非单调性,然后通过知识从其背景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给出了一个缺省理论扩充的概念,它是Reiter的扩充概念的一种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危机”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必然要出现的过程。当旧理论的基础业已摇摇欲坠,新理论的基础尚未确立或巩固之时,就是科学的“危机”时期。因此,危机是革命即将到来的前夜,是新理论诞生的前奏。危机能加速旧理论框架的变革与新理论框架的建立。危机不能看作是坏事。危机是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个正常时期,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Reiter 1980年提出的缺省逻辑的基础上,将缺省条件视为获取知识的背景知识与所得到的知识同等地加以考虑,提出了一种缺省模态逻辑。它是一种非单调逻辑,并且具有在Reiter的系统中所不能保证的两个重要性质:扩充的存在性和非单调性,然后通过知识从其背景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给出了一个缺省理论扩充的概念,它是Reiter的扩充概念的一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一门基础学科,从小到原子、电子,大到整个宇宙,几乎无所不包。物理学的发展历经几千年,融合了历代物理学家的辛勤劳动,也运用了一系列独特的思维方法。物理学的新假说和新理论大多数是在旧理论的框架上或者利用了旧理论的某些名词术语所建立的,完全抛弃旧理论的新理论是稀有的,其中,类比的方法对新假说和新理论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恩逻辑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避免了数学概率逻辑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先验性,使得归纳逻辑更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同时局部主义及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归纳逻辑解决了休谟问题的诘难.科恩逻辑的实践意义在于:它顺应归纳逻辑研究的确证转向,避免了H-D模式和贝叶斯模式的困境,为科学确证提供了新的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17.
知识确证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其困境主要表现为知识的三元定义问题、知识的基础问题、无穷回溯与假设武断、循环论证等问题。知识确证的困境在于以旁观者的角度,在实用目标或人类兴趣范围之外去寻找知识确证的条件;在思维上过于注重理论理性,忽略实践理性;注重知识的无限性、普遍必然性,忽视知识的有限性、地域性。马克思主义实践确证路径为解决知识确证困境提出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上最先把“革命”一词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斯涅德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的突破,使用革命一词来描述自然科学进步的科学家越来越多。美国科学家库恩曾对科学革命作过专门的深入探讨,把它作为自然科学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总之,这一概念已被普遍接受和使用。什么是科学革命呢?目前有诸多解释,新理论战胜旧理论、新规范取代旧规范等,虽然表  相似文献   

19.
滕利民 《考试周刊》2013,(94):57-57
<正>一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就提出做笔记是"必要的痛苦"。他说,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它对于理解学习内容,复习和记忆旧知识,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识有重要意义。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可一到考试时就发懵,会做的题都做不上来?""越复习到后面,脑子越乱,这是怎么回事呢?"等等。  相似文献   

20.
尽管目前看来语法隐喻研究尚处于欣欣向荣之机,但是,一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包含的内容过多,而且很多内容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二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无法解决语义和语法形式无法割裂以及语义和语法形式的合理融合问题,由此使得语法隐喻理论未来的“消解”成为可能。我们认为“消解”首先发生在术语层面,“语法隐喻”和“一致式”这些术语所遭遇的诸多理论问题可能使得它们最终被弃用或者取代。其次,“消解”也可能发生在理论解释层面,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可能最终导致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一是,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使得词汇语法层的存在受到质疑;二是,对意义动态构建过程的详尽描述和揭示可能消解“语法隐喻”机制的解释作用。最后,语法隐喻理论新解实质是对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从事物发展的螺旋形上升角度来说,“消解”的理论指向性是多维的,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