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4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及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2.
观察课是自然课中的一种基本课型,属于这种课型的课文有一册的第2、4、6、7、8、9、1214、15等课,二册的第1、2、9、11、13、14、14、15、16、17等课,三册的第18课,四册的第1、17、21等课,五册的第1、4、5、10、11等课,六册的第2课.观察课型的特点是:学生用各种感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按观察的内容不同,观察课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直接观察课和间接观察课.这是以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来区分的.自然课的观察多数是用人  相似文献   

3.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14课。其教学内容包括: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本实录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学  相似文献   

4.
(注:《草原》为人教版国标本第10册第12课,北师大版第7册第13课,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16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品味语言,认识草原特点,感受草原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张伟 《教育艺术》2008,(4):49-50
一、激趣导课感情铺垫 课前,我先由旧知回顾做起。让学生齐背《微笑》(为北师大版小语第九册第三单元:礼物、第2课)后对同学们的实况进行了及时的点评。  相似文献   

6.
《猫》(现行统编六年制语文教材第八册第4课,五年制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4课)作者老舍先生抓住猫的特点,精心刻画,抒发了自己喜爱猫的感情.这是一篇感情纯朴、平白如话,很有特色的教材.它对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分层描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课文主要是抒发喜爱猫的炽烈感情.第一大段,没有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猫的天真、可爱.第二大段,作者一开头就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结尾大加赞美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的《燕子》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选录的重点——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1课、沪教版第八册第1课、鲁教版第六册第1课、苏教版课标本第八册第3课、浙教版第八册第4课、冀教版第六册第2课、长春版第九册第7组。其结构,其视角,其语言,其情感都堪称经典。燕子外形的描写是最简洁的勾勒,如同一幅工笔,又似一幅剪影,寥寥几笔,一个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第14课《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一课中,有一幅关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四个不同位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插图:  相似文献   

9.
根据《可爱的草塘》(第十册第22课)一课的特点,把学习掌握主要内容、抓好文章思路和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为此,我是这样教学的。一、抓“草塘”,引导学生领会主要内容本课是抒情散文,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  相似文献   

10.
《母鸡》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传统教材。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实践,就本课教学做如下设想,愿与大家探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章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熟悉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了解课文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一课》(第十二册第10课)这篇阅读课文,通过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高雄一所乡村小学所经历的难忘的事件的记叙,赞颂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相似文献   

12.
谢正国 《文教资料》2009,(36):62-63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水滴及文中人物坚韧不拔的韧性、持之以恒的毅力。  相似文献   

13.
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穷人》一课用来描述人物感情,与他们境遇的词句确实恰如其分。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要紧扣训练重点,可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最近,随陈大伟教授到轵城镇赵礼庄小学观看该校老师观课议课的情形并聆听陈大伟教授的指导。该校作课教师张小芳所作的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的第2课《林海》,提出的关注点是:怎样品读才能让学生体味出作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自然常识》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运用浅显的语言正确地阐述有关科学概念是很值得得探讨的。本文就市编自然教材的第二册第6课《种子》,第四册第13课《种子的传播》,第14课《种子发芽》等章节对“种子和果”实谈一些个人看法。市编自然教材第二、四册重复出现三次有  相似文献   

16.
《葡萄沟》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组的讲读课文。教学这一课,应从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这一特点出发,重点指导好感情朗读,并背诵重点段落。由于学生对新疆吐鲁番的地域环境缺乏了解,且课文中有的句子较长,句子中节奏变化大,朗读和背诵便成了教学的难点。教学时...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10课《难忘的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反映台湾从日本统治下收复之后,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编在“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重点训练内,即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写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用词造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4课)第二课时,请看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2.初步理解信的深刻内涵,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9年义务教育6年制小学教科书第9册第26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英语课本第四册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同第三册一样,第四册也是十二课,课次接第三册算起,即第13课至第24课。全书分为两个单元,每单元的最后一课(即第18课和第24课)为复习课,不编入课文等项目,只安排练习。除复习课和第19、20课外,每课都由下列九个项目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