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代音乐史以学堂乐歌作为新音乐的代表,将中国音乐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曾志忞在这一时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尤其是美育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本文以学堂乐歌时期为背景,对曾志忞先生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概述,进而引发出对当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堂乐歌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随之涌现出了很多音乐教育人才,他们编撰了大量儿童歌曲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本文重在把学堂乐歌与现如今的音乐教育进行比较,梳理分析,从音乐教育角度和音乐审美角度去思考“学堂乐歌”给我们现行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康明安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突出成果,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传播来自西方的近代音乐知识,普及音乐理论和推广群众性的歌咏形式以及为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可以说,学...  相似文献   

5.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创作和发展的主要标志,它伴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而诞生,在中日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形成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区别的新的音乐体裁.学堂乐歌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并且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在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近代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国际前所未有的肯定和关注。这时候国内同仁对我国音乐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对"学堂乐歌"掀起了关注的最高热潮。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教育家,这离不开"学堂乐歌"对中国现代音乐的渗入和影响。本文针对这一论点进行阐述,使音乐爱好者从中得到启发,让音乐创造者及爱好者对"学堂乐歌"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学堂乐歌”作为本世纪初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种产物,其本质和宗旨是改造国民的品质。培养和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利用音乐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学堂乐歌”为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的推动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对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学堂乐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79-81,85
在中国音乐史的分期中,常常把学堂乐歌看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开端。学堂乐歌缘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变法新政",为适应中国人民富国强兵、抵御外侮、追求民主自由的强烈要求,由李叔同、沈心工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所倡导,它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发展,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而且为音乐知识的普及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堂乐歌”的兴起 ,促使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产生了质的飞跃。它使音乐教育不局限于专业化技能训练 ,而成为培养国民文化精神的基本手段 ,为后来的学校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 ,除继承“学堂乐歌”重视教化、强调娱乐的基本精神以外 ,要用现代科学的音乐观念全面把握音乐功能 ,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当时称唱歌或乐歌),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她"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便有了我国近、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它的出现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确立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也受时代的局限,没能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上形成中国特色。研究这段历史,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学堂乐歌之得失。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作为一种歌诗体的音乐文学样式,在当时各种新式学堂中相当普及和流行。学堂乐歌的广泛传唱,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新型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学堂乐歌的大量传播直接参与了早期白话新诗语言的形式变革,为早期白话新诗的大众化奠定了一系列坚实基础。二者构成了一种实质意义上的同构关系,学堂乐歌在新诗发生期当属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在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下,随着新式学堂的设立,学堂乐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应运而生。它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西方音乐知识,促进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是以学堂乐歌的兴起为标志的 ;学堂乐歌在中国兴起的原因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乐歌自身的特点以及早期教育家主观努力的结果紧密相关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中国新音乐发展所经历的一种必然现象 ;探析学堂乐歌兴起的原因能促进我国现行普通音乐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的歌曲、演唱形式、钢琴、风琴、小提琴等乐器、新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西洋音乐的基本乐理等陆续由学堂传授而逐渐扩展及于社会;同时,也为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重要开端,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存在着盲目崇洋,否定传统民族音乐的固有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这一时期是我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进入初步发展的时期,在音乐史上被称做“学堂乐歌时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特别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一点,可从当时名教育家们的论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随着我国新式学堂的设立,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也逐步兴起,学堂乐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应运而生。本文就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发展经历、内容和形式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次新音乐启蒙运动,它的产生有赖于学堂的普遍设立并受西方宗教音乐的影响。它以救国图存为主要内容,以选曲填词为创作形式,以文白相间的歌词语言为基本特点,揭开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历史,开合唱艺术之先河,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在我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学堂乐歌到北京师范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都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建国以后,音乐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西方及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创新现代音乐,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