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与哲学     
各位从事教学论研究,我也是搞教学论的,还是做过学科教学论的,做过数学教学论。我最初是搞数学,然后做数学方法论,再做数学教学论,第四阶段就做一般性的教学论、课程论了;第五阶段做教育学,做教育学的一般理论;第六阶段就做教育哲学了,做了三个方面的教育哲学:课程哲学、高等教育哲学和教育哲学;第七阶段,也就是现在,我做了纯粹的哲学,写了两本不以教育为背景的哲学原理。中间还做过管理学、心理学研究。从纯数学开始,走到现在,走到纯哲学。  相似文献   

2.
为匡正广大一线教师对于对话教学认识上的误区,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三个方面为有效的对话教学寻找理论依据.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审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哲学依据;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审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育学依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意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是审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语境教学观的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教学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角度看,有马克思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观,以及环境与人辩证统一发展观等;从语言学角度看,有习得理论及语用理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有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从教育理论看,有教学交往理论和语文教学论。本文着重从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谈谈语境教学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对学习者获得全面和深刻的教育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中外有主要论述教学问题的《教育学》,全面系统和比较全面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哲学或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学》等。现代中国的一些《教育学》教材则存在心理学化和教学论化、理论化和学术化、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组成应该坚持基础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公共性和有特色相结合等标准和原则,概括阐述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处理好与心理学和教学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基础性与最新研究成果等关系,高度重视内容科学化和针对性研究,严格编写和编辑资质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看成是一种无形的教学载体,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探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目的旨在让人们重新审视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扭转人们对传统有形教学载体的认知,从而拓展人们对教学载体的研究领域,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的文学叙事和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杜威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和哲学探索,提出"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全新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超越了心理学框架,回归到产生它的社会实践、甚至大自然中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知识论到教学论都与西方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科学思想传统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逻辑一致,由此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学生、教材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学生的视角看中小学实际的德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从教师的视角看教师自身面对德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偏移;从教育学原理的视角看中小学德育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  相似文献   

11.
目前教育学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仍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反映在教材方面就是以能力为本位还是以学科知识以本位来建构课程的问题;反映在教学方面就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还是以教师工作过程为主线来传授的问题。从职业教育课程论的角度,对教师职业进行工作分析,以建构教育学课程的“学习领域”,是教育学指向教师的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认知论的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有机会去外省八地参观学习,在和同行的广泛交谈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重视,那就是如何利用心理学材料来改进教育学教学的问题。下面我把各地所闻和个人心得作一简要综述。教育学教学要重视利用心理学材料,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以往的教育学教学中,教育学与心理学本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教育学里要讲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具体到教学论中讲教学规律,目前虽然各家具体说法不一,但认为教学规律必定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即智力活动规律相联系,却是一致的。但把如何充分利用心理学材料改进教育学教学的问题提到更高的高度上去认识,把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讲授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视角,分析活动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活动教学的新主张。  相似文献   

15.
学习环境设计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而且可以利用诸多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正是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多元的深入发展。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的新进展需要我们不断从各个学科的领域吸取营养,获得启迪。学习者、社会、知识是教学行为设计的核心问题,而对这三个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讨论是最深刻的,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发也是最大的,所以,一般来说,学习环境设计的审视都离不开四大学科视角: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16.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使语文课更加生动、有趣,实施情境教学是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中小学学生的互动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是一个存在永远互动作用的系统。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社会的构成 ,他们之间的互动是必然的 ,也是必要的。其必然性是由人的本质———社会性所决定的 ;其必要性既有心理学的原因 ,也有教育学的要求 ,更有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学生互动学习是心理学的社会学习论在学校教育中的一种表现。社会学习论是“对人的发展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 ,这种解释是根据这样一种假设———人在成长时所获得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他们与别人相互作用的结果。”[1]在社会学习论中 ,有一个主要看法是“当一个人采取行动时 ,随该行动而出现…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课程论学科的母概念,其含义自古以来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由此分野为成人控制和学习者自主两条路径。从微观上看,课程实质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总和及其组织方式与实施进程的安排;从中观上看,是指学生在学校指导和影响下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及其过程;从宏观上看,是各种课程主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学科教学论与哲学、心理学、普通教学论、学科教学法、学科教育学、学科知识及学科实践的关系,以确定学科教学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伦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都为教育学关涉幸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幸福可以说是人需要培养和有待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好的教育特别道德教育来磨砺。道德教育要改变长久以来幸福目的失缺的状况,倡导道德智慧教育,让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生幸福为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