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高考语文卷名句默写题应当说是比较浅显的,但很多考生的得分依然不理想,对这些名句一无所知的是少数,我暂不作议论,而能写得出句子但因错别字等问题不能得分的占有很大的比例。分析错误的原因,我以为名句的学习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惧。写错别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的错别字完全是不良的书写习惯造成的。比如“玉不琢”的“琢”字,有的中间少了点,有的右边少了撇捺两笔,有的把偏旁“王”写成“口”字。甚至把“玉”写成“王”,“尖尖角”写成“尘尘角”,“寻常”的“寻”上面写成“录”字头…  相似文献   

2.
〔问疑解难〕 1、审题怎样才能准确无误? 审题就是仔细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和要求,它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拿到作文题之后,一般从三方面考虑: ①审清文章体裁。一般说来,凡文题中有“记”字的,要求写记叙文。如《国庆记事》、《记一位革命前辈》,文题中涉及时、地、人、事的,也要求写记叙文,如《难忘的五月》、《童年趣事》,如果文题中带象征性或抒情意味的,写成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的散文。如《春雨点点》、《红棉颂》。凡文题出现“谈、说、议、析、读、感、体会、启示、想到的”等字眼的,都要求写成议论文。如《谈立志》、《说勤奋》、《从“忠言逆耳”想到的》。如果题目中出现“驳、斥、批、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受考生欢迎,出场后他们大多“欣欣然有喜色”,可见没有跑题。至于写出什么档次的应试文,那就是水平问题了。在具体分析高考作文题之前,我先引述两则年内出现的材料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一位中学生买了副新鞋带,就把旧鞋带丢在...  相似文献   

4.
这道题的要求是:“下面每组句子中,只有一句没有语病,把它选出来”。对这道题,有的考生感到困难,不知从何下手。有的考生只凭自己的语感,虽然答对了,但是说不出理由。现在我们要对这些句子做一点分析,说明哪句对,哪句错,为什么。这样做对中学语文教学也许能有些帮助。第一组 (a)“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b)因为“英语广播讲座”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作文考题]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目甲:《心事》题目乙:《礼物》要求:工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②思想感情健康。③文章中不准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考场作文]。O寄(一类文)河北乐亭一考生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写贺年卡,而我这个人平时好友不多,所以也就没有了这方面的麻烦。这天早晨,我照例从书桌里拿出书,打开一看,咦,怎么有张精美的贺年卡?我连忙把书合上,暗自寻思道:“难道是有人送给我的2不会,以前可从没有人给我送过呀2对,一定是没错了书桌!”于是,我悄悄地把它取出来,一看,…  相似文献   

6.
“题好一半文”。1999年高考作文要求自拟题目,不少考生运用辞格拟出生动隽永的佳题,产生了使阅卷老师“心动神驰一瞥间”的阅读效果,值得借鉴。一运用比喻江苏一考生所拟文题为“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形象,前加“小心”两字,使作者对“记忆移植”的态度更加鲜明。江苏另一考生拟题“领略人生的万花筒”,以此比喻移植记忆的特点和功用,也很熨帖生动。  相似文献   

7.
考场上怎样进行话题作文的作,有四点总的要求,这就是:一、突破应试作文的写作模式在阅卷场上,由于每天的阅卷很大,因此,对于千篇一律的文很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尤其是有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当然,什是模式化的应试作文,也没有统的说法,但是,就是前年高考的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也有的考生写成读后感,有的把自己早已经写好的创新作文考场上套,有的则是三段论式的式化的写法,批一批,联一联,再发号召。平时及考试作文时,一要避免受僵化的写作模式的影,不能在写作形式和写作内容上思考的懒汉。要根据试题的要,认真思…  相似文献   

8.
周鼎安、严瑞志同志编写的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风范集》,最近已和广大读者见面了.书中记载了我党近百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斗争生活中的小故事.内容丰富,它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的坚定性,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值得一读. 革命的坚定性来自对理想的追求,这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舍得付出一切代价.”“荣华富贵如粪土,共产主义值千金.”“可断头颅,可流热血;唯有主义,高于一切.”革命前辈的这些豪言壮语,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革命的信念,激励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千千万万革命者.有的历尽艰辛,远渡重洋去找党;有的抛弃高官厚禄毅然投奔革命队伍;有的视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高一语文期中考试中,默写了“钥匙”一词,以了解学生对常用名词的掌握情况,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全班五十七人,全对的三人,全错的占半数,其余的两字错一。有的把“钥匙”写成“药子”,有的写成“阴池”,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一情况使我为之一惊。我又翻阅了学生的语文练习簿和作文簿,发现他们的错别字中,有不少是“钥匙”一类的常用名词,如把“垃圾”写成“拉及”,“烟囱”写成“因筒”,把“植物”写成“值物”等等。这一情况说明,学生在常用词语的掌握上是有很大缺陷的。我想有这种情况的可能不只是我们一个学校。这种情况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分析,主要的恐怕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给作文拟个好的标题益处很多。精彩的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为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怎样才能给作文起个好名字呢?下面列举出的几种拟题方法可供同学们参考、借鉴。1.对比法。即把文章中出现的两个相对的写作对象(或者同一个写作对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的拟题方法。如某同学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爸爸出于鼓励说“棒极了”,而妈妈则责备地说“糟透了”。这个同学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文题是《“棒极了”和“糟透了”》。这样的文题反差鲜明,很吸引读者的眼球。又如一个同学在以写“我”为题材的作文中,用《小小的“我”和大大…  相似文献   

11.
题好一半文。去年多个省市的中考要求根据所供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有些考生运用辞格拟出生动隽永的佳题,使阅卷教师“心动神凝一瞥间”,值得大家借鉴。 一、运用比喻 1999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是,提供一组漫画,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漫画内容:小女孩佳佳暑假与妈妈上街拾到钱,妈妈用这钱买棒冰给佳佳,佳佳却把这棒冰交给了警察。不少考生拟题时不作推敲,随手写下“佳佳和她的妈妈”、“佳佳真好”这类平淡的题目,有位考生与众不同,拟出“烈日下,绽开一朵小  相似文献   

12.
《草地夜行》(六年制第九册第九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紧扣题眼“行”字,理解课文内容.一、紧扣“行”,理线索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后,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含有“行”字意的句子.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出了:①我“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②他“和我并肩朝前走”;③“听了他的话,我快走  相似文献   

13.
[文题]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忙兮忙兮奈若何上海一考生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4.
唐中笑 《学语文》2004,(11):65-66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高考文题应该用词准确、简洁,文字使用规范,使考生在读题、审题时不致产生歧义。而今年的部分高考文题,在表述及用词等方面,却有多处不尽如人意。一、全国卷一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1.根据下文可知,向玻尔发问的应该是某个人,不应该是“一些人”,因此,此句应把“有一次”删掉,把“人们”改为“有人”。2.“不料玻尔却回答说……”上文并没有表达和暗含“可料”之意,“…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因此,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拟好题目呢﹖下面举例介绍几种方式方法。一、修辞法。这是拟题出妙的常用方法,就是标题用修辞方法构成。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会给作文题目增辉添彩。1.运用比喻。以“假日”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假日———爱的桥梁》,把假日比喻成爱的桥梁,写父母离婚后,“我”被判给爸爸,于是利用假日与妈妈构筑了一条情感的纽带。一考生则拟题为《给点阳光就灿烂》,把假日比喻成阳光,写出了对假日的热切期盼之情。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一位考生…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18.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颇有创意、能让考生发挥出自己真实写作水平的妙题。试题是一个半命题式作文题,选材的空间虽看似十分自由,且文体不限,而实际上文题中的“芽”和提示语对这篇作文在选材、立意诸方面是做了许多限制的。考生若要写好此题,务必把握好如下几个环节:一、审清题目,明确意旨。从提示语及文题来看,这里的“芽”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也不能牵强地把它理解为“为什么”,而应把它看成是陈述的对象。考生应在把握这个“芽”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从而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对生活现象的追问、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之意。二、…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参赛组第二道作文题是“假如”,根据题目说明,参赛者可尽情发挥想象。有的参赛同学将这道题目写成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幻文章,如《假如我见到了外星人》;有的写成一篇行文严谨的科普小品,如《假如臭氧层消失》;还有的写成一篇声情并茂的小小说,如《假如我不说那句话》;或者写成一篇文采飞扬的抒情散文,如《假如风有颜色》,等等。这些作文都因发挥了参赛选手的写作特长而各呈异彩。而本期选发的两篇文章,在风格上却又区别于上面诸文,内容上更是相映成趣:江苏的一位女孩用充满艳羡的笔调写《假如我是男孩》;而福建的一位男孩却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写《假如我是女生》,两篇文章比照而读,不觉莞尔,刊登于下,请大家共飨。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一家?是本有着极其深刻教育意义的好书。它不仅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还处处表现了革命同志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的高贵品质。指导儿童阅读这本书,是向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劳动的有力措施。现在,把我校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我的一家”的作法和收获介绍如下。首先,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宣传动同工作。同学们在寒假里就从“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我的一家”的片断,他们深为书中的事迹感动。所以当我们一提出要读这本书时,同学们争着买这本书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