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关心     
一位朋友7岁的孩子不爱吃蛋,为了让孩子吃蛋,她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猜输了的吃。弦子就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我问她,孩子后来是不是就喜欢吃蛋了呢?她告诉我,每次吃蛋都得玩这个游戏。我说:你想过没有。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习成绩优异、温文尔雅的孩子,却爱玩“诅咒”他人的游戏,对谁不满就“诅咒”谁。父亲自认对儿子教育有方,可眼下,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有的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又蹦又跳,高兴得不得了,输了则一脸懊恼,有的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不止,使游戏活动无法进行。怎样让孩子正确对待输与赢呢?一、成人在与孩子做游戏时,要掌握好让孩子输赢的度和时机。如果想培养孩子对某项游戏的兴趣,可让孩子多赢少输;在孩子对某项游戏已产生兴趣,并已较熟练地掌握了游戏规则时,要让他输几回,切身体会到竞赛性游戏既可能赢,也可能输。二、多创设条件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孩子们在一起玩,有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输赢都必须遵守规则。如果谁输了耍赖,别人就不…  相似文献   

4.
“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过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又是谁和谁?”“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以上两段文字是从《读者》杂志中摘录的。人们不难从这两段文字中看出一道不等式———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  相似文献   

5.
邻居家的孩子小琳,一双活泼的大眼,两个挂在嘴边的小酒窝,洁白无瑕的脸蛋,谁见了都说:“这孩子长得真俊!”可是,这孩子近一年来,当家里来客人时,就兴奋起来,跑上窜下,玩这玩那、吃这吃那、问这问那、要这要那……。缠着家长或客人提出各种要求,如家长或客人不能满足便  相似文献   

6.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7.
“非非,你要是不舒服,不想吃饭,那就别吃了。”正在班上玩幼儿园游戏的楠楠,做出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小手抚摸着非非的头,语调柔和又亲切。 楠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按游戏安排并没有这些内容呀?这时我突然想起早晨入园时,楠楠的妈妈和我说的话:“张老师,昨天楠楠跟我说老师一点也不关心她,她感冒了,不想吃东西,老师还硬要求吃完,样子还挺委屈的呢!”我马上追问现在好了没有,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弟弟洋洋的生日,姑妈准备了好多我们喜欢吃的零食。当然还有很多糖果啦!一共21粒。舅妈让我和洋洋借助糖果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夺宝”。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取巧克力,每人每次只能取1粒或2粒,谁能取到最后1粒谁就获胜。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规律,我就试着去找。于是,我和自己玩起7“夺宝”的游戏。玩着玩着,我眼前一亮,规律找到了!只要让对方先取,我就一定能拿到第3粒。  相似文献   

9.
儿子今年刚刚9岁。最近,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抢数”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甲乙双方玩,从1开始,每次说1个数或者2个数,指定一个大于2的数,谁先抢到谁就赢。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时候,我是他的老师。但没想到的是,这次他竞成了我的“小老师”了。我惊奇着儿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挤狗屎”,大概是孩子玩的一种很老的游戏了。尤其是在冬天,孩子们特别愿意玩。所谓“挤狗屎”,就是一大帮孩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一长溜,顺着一个方向往一起挤,看把谁从中给挤了出来,被挤出来的人便自然是“狗屎”了。冬天天冷,用这种挤成一团的方法连玩带取暖,一举两得。当然,现在沉浸在激烈刺激又程序复杂的电脑游戏中的孩子看来,这实在是太原始单调的游戏了,早就不会去玩它,对它不屑一顾,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种游戏。但是,我小时候,常常玩这种“挤狗屎”的游戏,起码在小铁小时候还是玩这种游戏的。正是因为这个“挤狗屎”,小铁才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中的例1、例2。教学过程描述:片段1:在游戏中引入师:小朋友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老师也觉得这个游戏挺好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游戏开始。)师:谁赢了老师?谁输了?(赢的学生显得  相似文献   

12.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但是以往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们却顾虑重重,认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丰富,能力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布置起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家”。这样的游戏其实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  相似文献   

13.
小的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孩子特别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就躺在炕上,动都懒得动。有一次,孩子母亲要到娘家住几天,临走的时候烙了一张大烙饼,把中间掏空了套到孩子脖子上。母亲想,这张大饼够孩子吃七八天的,等她回来,孩子肯定不会因为懒而饿死。谁知,等母亲从娘家回来以后,孩子还是饿死了。因为孩子只吃了嘴够得着的大饼,其他地方他懒得去转,根本就没吃。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却说明一个道理,懒惰会使人养成依赖别人的恶习,丧失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今天,老师带我们做了个游戏,名字叫"寻找巧克力"。哈哈!就是老师把巧克力藏起来,让我们去找,看谁是"火眼金睛"!谁找到了谁就吃,真让我流口水啊。游戏开始了,时间是三分钟,刚开始,我把目光全集  相似文献   

15.
鸡蛋价廉物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是婴幼儿重要的食品来源。有的孩子喜欢吃蛋,家长就随他吃,早、中、晚餐顿顿吃蛋,把鸡蛋作为主要的营养来源,这样的吃蛋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幼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2.5~3.5克,而成人每天每千克体重仅需要蛋白质1克。鸡蛋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如一个鸡蛋50克左右,含蛋白质7.3克,另外还含有1.3毫克铁,23毫克钙,89毫克磷,612单位维生素A,70-195单位维生素D,还有维生素B等营养素,利用率可达到99.5%,鸡蛋与谷类、豆类中的蛋白质也有互补作用,所以每天食用新鲜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不少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于是,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便只是享受:吃任选,穿任挑。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其目的是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因此,孩子也变成了整天只知道吃好、穿好、玩好的“三好”人才。这让他们逐渐变得讨厌劳动,怕苦怕累起来。面对这一令人忧虑的变化,家长们却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在玩游戏时变得“输不起”了。那天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女儿和我共同定了游戏规则:谁赢了,就刮对方的鼻子。开始两次都是女儿赢了,她很高兴地按规则行事。第三次她输了,却不肯受罚,还嚷嚷起来:“不行,我们重来!”  相似文献   

18.
大眼瞪小眼     
玩过大眼瞪小眼的游戏吗?就是同桌两个人眼睛瞪着眼睛,谁先眨眼谁就输。  相似文献   

19.
把数学知识溶入游戏活动中,吸引学生参与,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会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一、在游戏活动中,主动体验概念的内涵案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片段课一开始,就做一个游戏。教师拿出2架纸飞机。师:谁愿意和老师比赛扔纸飞机?看谁扔得又高又稳,持续的时间最长?生1:我最会玩了,我和你比。(很有自信心)(学生输了)生2:我能赢你。我来!(学生又输了)第三个学生仍然输了。学生傻眼了,细心聪明的孩子开始寻找原因了。生:老师,比赛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生(抢着说):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游戏行业日新月异、蓬勃向上地发展,“搞游戏”成为时下越来越多青少年过度沉迷游戏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不知你是否仔细想过:把游戏拿来当“饭”吃,自己有那个本事么?把游戏拿来当“饭”吃,真的就仅仅是玩玩游戏、悠闲拿丰厚报酬那么容易么?笔者的小辈Sun今年16岁。自从考上高中后,Sun拿着家里奖励的电脑,彻底迷上了游戏。原来成绩偏上的他,跌落到全年级中下水平,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有时候,谈到家里人对他的期望和他未来的出路时,他哼一声道:“我搞游戏!”游戏中华丽的3D界面映射着他年轻的脸庞。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游戏真能拿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