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犹如一尊油灯前的圣像,烟熏火燎,形象黯然失色,难以辨认。”历史上似乎从未有像斯大林这样遭到如此评价,但是,毫不夸张地说,斯大林的掌权和执政,构成了世界历史上最不寻常的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至今已有50年。回过头来分析作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赫鲁晓夫,通过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推动改革并取得的成效与失败的种种原因,得出的一个最重要教训是,任何一个搬用斯大林模式的国家,要发展,要使体制、社会与经济迈向现代化,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的体制模式,改革要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方向发展。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只批判斯大林个人,把问题主要归结为斯大林个人品性,只是向斯大林告别,而不是告别斯大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始终是中苏论战的焦点之一。苏共对斯大林采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的深度也不够,但对斯大林晚年所犯错误进行批判,反对个人崇拜却是必要的、符合苏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改革和冲破斯大林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应该肯定。中共一开始强调对斯大林要进行全面分析,不能把所有错误都推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是完全正确的,但中共对斯大林问题的分析难以摆脱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中苏论战高潮期又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否定批判斯大林的积极意义,助长了个人崇拜思想的膨胀,结果,毛泽东又把斯大林犯过的错误重复了一遍,酿成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地区高中优质课的评委工作 ,参赛选手是经过地、市、学校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教师 ,课题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每位教师的课都别具特色 ,均属上乘。但有个“普遍”现象 ,就是在2 0位参赛教师中有 1 7位都引用了“白马非马”论的典故 ,并且几乎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讽刺的口吻、简单地否定进而揭示出“‘白马非马’显然是很荒谬的” ,以此引入课题……教法是如此的一致 ,真令人惊叹 !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 ,这当然包括对待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评价一个命题不能割断历史 ,断章取义 ,更不能…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中,有同志提出:现在应该怎样评论斯大林一九三六年关于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从一九五六年我们党发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来对斯大林这一提法所作的批评,今天应怎样看?华国锋同志《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论述是不是又回到了斯大林的提法?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斯大林是怎样论述的。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首次明确宣布:在苏联国内“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是: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斯大林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和思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是当今世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于其人其事的研究已成了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抑或是资本主义国家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这是因为斯大林本身,就是世界政治舞台中心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思想理论,他的政治行为,不仅对苏联,而且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都有着极大影响。 这里,我仅就所谓“斯大林主义”,或曰“斯大林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即斯大林模式,谈一些批判性的认识,以期得到学术界同仁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拿破仑不但是法国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各经典作家对他作过不少评论。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评价的主要倾向是肯定的;而列宁、斯大林对他的评价却基本持否定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法国人在从事于革命的时候,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他们称其为“英雄人物”,“真正的、伟大的波拿巴”,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而列宁、斯大林从未作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成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斯大林模式”是我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相关的论文、专著不断问世。同时 ,该问题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鉴于此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对“斯大林模式”研究中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内容做一简要概述 ,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章,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这两篇章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正确地评价了斯大林的功过,维护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二,分析了个人崇拜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反对和防止个人崇拜的问题。三,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挫折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对待其错误的态度;四,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批判了企图否定苏联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修正主义错误;五,论述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坚持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在政、史教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规律性总结,理应成为政、史教研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为有效地理解、掌握历史史实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范式;具有“与时俱进”特性的“三个代表”思想,能够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借鉴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3.
林世芳先生撰文用意在于“重新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这是针对“文革”期间学术界几乎一边倒地为秦始皇歌功颂德,阿谀之声贯耳的学风而提出来的。学术界对秦始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挞伐其暴虐,骂为“暴君”;有歌颂丰功伟绩,美为“千古一帝”。历史学家只要坚持史德,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那么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作用就不难了。德才标准是评价领袖人物历史作用的尺度。所谓才,就是治国的才能,它包括在群雄逐鹿中能否独占鳌头,有能力去压倒群雄而统一全国,始终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又包括在和平年代,能否坚持发展经济,具有使社会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前进的治国本领。用这条治国才干、能力的标准去衡量秦始皇,应该说是值得褒评与肯定的。所谓德既包括法治与德治,又包括个人品德。如果以这条标准去衡量泰始皇;那么,他应该是遭鞭挞,被人民唾弃的暴君。总之,泰始皇是一个有才能的缺德皇帝。一个领袖人物,他统帅全国,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领航式的积极促进作用,“大节”固然重要,“小节”也不能等闲视之。在评价秦始皇时,不能因为他对统一中国,促进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步有功而一白遮百丑,避谈他的无德之“小节”。  相似文献   

14.
范文澜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历史评价体系作出了贡献。其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演进中对外关系的格局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的论述,深刻揭示出历史问题的本质,具有突出的警策力量和启发意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史学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5.
魏徵是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其政治活动表明,他既是一个谙于当代政事的史论家,又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政论家。魏徵之所以被史家誉为"雅有经国之才",同他在这两个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魏徵政论的历史底蕴,是他的政治敏感和历史智慧相结合的表现,也是他的诤谏风格的突出特点。史学和政治的关系,在魏徵那里,实际上也就是古今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洛神赋>主旨,以史实为据,考究赋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具体的政治环境,对<洛神赋>主旨的"感甄"说和"寄心君王"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联系作者创作时的特殊处境,分析其写作心态,对照其政治追求,并溯源"求女情结"的文化嬗变,因此认为赋作的主旨是"政治失落的遣怀".这既便于加深对赋作内涵的体悟解读,亦更加深入对曹植政治人格的全面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Michel Foucault showed by his genealogical method that history is random. It comprises sites of disarray and dispersal. In those sites, Simone de Beauvoir wrote philosophy through lived experience of woman as Other in relation to man as the Absolute. Here lies a fecund site for revisionist analysis of female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relevance to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 paper works with a feminist approach to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examining textual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in the recording of history and the ‘othering’ of women through dominant cultural discourses. Infusing this discussion is a feminist politics of interrogation on cultural change for women. The paper investigates contributions of women to fields of art, politics,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and to the ways their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received, positione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feminism become apparent i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under discussion. This leads to a final consideration of feminist challenges in context of the politics of neoliberalism as it seeks to identify a feminist potential for ‘a cleansing fire’. The interventions in this paper trace political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for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o keep the momentum of feminist histories and issues to the forefront of scholarly enquiry and political/social action.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和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缺憾:一是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偏颇理解;一是对法、法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不够,更不用说对法制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前者的缺憾,在实践上造成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上的一些偏差;而后者,在实践上造成“以法治国”观念的淡薄,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的“跨超”发展与正确的法、法律的制定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我们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认识不够。这些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由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局限在一般抽象的概念上,不深入研究人类的历史造成的。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理论,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不同道路及其原因,从而加深对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论著的译介和中国左翼文艺理论的建立。尽管其文艺思想在今天看来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在对某些非左翼的文艺作品进行评判时,有出于政治的原因而否定过甚之嫌,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作为文人的瞿秋白是无法完全回避他的政治家身份及思维定势对其观念的影响的,对此应予以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