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爱心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在新时期,由于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爱的教育存在许多缺失:只知道享受爱而不知道奉献爱;片面强调对学习的热爱而忽视对其它方面的热爱;缺少爱的锻炼活动。青少年爱心的缺失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实效性的重要根源。加强爱心培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培育爱心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建立教育大场域,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爱的教育合力;遵循情感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教育青少年从“小爱”做起,逐步养成“大爱”的品质;提供体验爱的机会,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发展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在生源素质不太理想的高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一批数量很多"后进生"群体,他们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如何转化这批学生,师爱是转化良方,我们必须以爱心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以诚心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和进步,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爱心教育调节学生,使优等生全面发展,后进生全面转化。  相似文献   

4.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1.从关爱学生中体现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作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具有宽广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5.
浅谈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行为者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操作能力的预期。由于许多原因,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低下,这是他们丧失学习信心、品德和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培养和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充满爱心。帮助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归因方式和人生目标,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6.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开启学生心灵之窗,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情感交流,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是教育的最好的调节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者具备一颗爱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用炽热的激情,把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上,让它发芽、开花;用爱的甘露滋润学生心灵的心田,扬起树立美好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7.
师爱的力量     
教育是爱心事业,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首先是教师的品格的陶冶,行动的教育。”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都足以使一个冥顽不灵的孩子感动一生,使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无比温暖。接班的第一天,有一位双眼忧郁的高个子男孩坐在最后排,没有同学与他说话,上课时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当我表扬其他同学时,从他那双闪亮的眼睛中看出他对赞扬充满渴望。一刹那间,我的心一阵震动:我怎么没注意这孩子呀?从这时起,我开始关注他,发现他上课时特安静。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一次”他的眼…  相似文献   

8.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复兴,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体现出来。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在一种温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基础的。同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其基本表现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在快速地发育、成熟。在急剧的生理变化下,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容易变化,产生对成熟的强烈追求,他们认为自己已具有独立的人格,渴望外界给予他成人式的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10.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的确,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纽带。古今中外,教师热爱学生的行为均被誉为美德。一、教书育人的基础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准则是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应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主要的是教育本身的信念,是师道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为此在新课程素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以自己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伴随自己无痕的师…  相似文献   

11.
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育工作者除了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之外,还应讲究教育方针,并且逐步掌握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体会。一、调查研究、找出症结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对于后进生更需如此。后进生所以处于后进状态,常常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基本上是以下四种情形:由于年少无知或认识上的错误,受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存在问题,学校教育不得法,而这些因素在每个后进生身上的影响又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对具体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校内…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职高专院校的许多学生在入学时成绩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低一些,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但对于学生本人有用,而且对学校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里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地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打消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目标,进行职业规划;学习上要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要多关心和爱护;建好班级干部队伍,抓好领头羊的作用;要客观公正、赏罚分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会带好班级。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些耳熟能详的佳句,不得不让人对教师产生敬意,可是,“工程师”要塑造“灵魂”不是一件易事。在当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的顶梁柱的话,那么科任老师则是他身边必不可少的支架。怎样作好科任老师这一角色呢?这就是要谈到的科任老师的“三心二力”。一、“三心”即信任心、爱心、责任心(一)信任心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激励。在这点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教育管理艺术,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梅 《阅读》2014,(8):36-36
<正>如果学生的心灵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爱和希望的田地,那么教师就是辛勤的耕耘者,渴望让这片田地美丽富饶。然而,想要进入这片田地,并没有那么容易。教师必须小心翼翼地去触碰学生幼小的心灵。一、以"德"导其心智刚开学时,我就要求学生写字要坐端正,还"警告"他们:"坐姿不端正,就会变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加强情感倾注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的确,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师爱的倾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会被高度调动起来,从而使教育者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师爱,不仅能使师生情感得到融合,…  相似文献   

16.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没有对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亦极力呼吁注重情感教育,并将情商的高低列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结合实践,我认为非常重要。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言之有情“言之有情”即教师的语言要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转化学生的心灵。有位哲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也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都应在爱  相似文献   

18.
语言艺术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语言更有其独特重要的意义,关系着学生心理及社会人生。教师在心灵高贵、学识丰富、关爱学生发展的角度上,恰切运用语言艺术于教育教学中一定能够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生存生活能力。本文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入手,着重阐述了在师生沟通中,尤其是后进生的教育上如何恰切运用语言,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和体会,归纳出实用的方法技巧,为今后转化教育学生提供借鉴和帮助,构建了语言艺术成就教育梦想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挫折教育研究中的错误认识及其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主要有认为现代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缺少挫折 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或磨难教育 主张设置挫折情境 挫折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训练或能力训练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对处于不利生存处境的人的关怀理解帮助指导 教育者对学生的爱信任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又耐心细致的工作。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有所感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有“知”“爱”“树”“严”“导”这几把钥匙。“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诸多情况,以获得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如:在接到初一年级的新生时,应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走访学生的母校、家庭及邻居,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性格、品质、爱好、学习习惯等情况。对学生的诸多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在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头脑中或班主任工作日记中有一个详细的学生档案,以作为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