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晖 《教书育人》2006,(9):84-85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能力。不同的人素质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素质也有差异,而每个个体的素质综合起来,又会构成整个社会的素质,个体的普遍素质又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显然,个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决定着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个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要有先天的自然、生理条件作为物质基础,但更主要是后天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它既需要个体主观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吸纳向上的东西,更离不开素质赖以形成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2.
素养,是通过先天的和后天的诸多因素形成的,但侧重于后天的教养、修养。人的素质是由先天形成的自然素质和后天形成的素养组成的,因此可以说素养是素质的一部分。也有研究者认为,人的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天社会本质,即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素养”。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它包括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学习、训练而逐渐内化的养成素质,是一种先天素质与后天养成素质融于一体的,人的身心特点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而其中后天养成的素质尤为重要,它主要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和新身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得。而中小学学生又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见,中小学素质教育如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特殊重要性。素质教育从本质…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梁建风从遗传学角度上说,素质是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但是从教育上说,“素质着重表现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至于素质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和个体...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在教育上的要求。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毫无疑问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对此有一个理性的、深度的认识,才能将这种促进作用在教学和实践中充分的发挥出来。根据广义意义上的素质概念,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个概念界定了人才素质包括先天生理的遗传部分和后天环境教育的获得部分。因此,在思考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时…  相似文献   

6.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什么是素质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素质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按照心理学的解释 ,人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的先天生理特点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 ,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 ,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  相似文献   

7.
素质通常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由此看出,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们根据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实际,认为素质教育归结为“无形”和“有形”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对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炯 《培训与研究》2006,23(9):111-112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个体成员在先天的生理素质和后天发展形成的心理与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信息品质。信息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有效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增强个体的信息意识,提高个体的信息能力,丰富个体的信息知识,树立个体的信息观念,加强个体的信息道德,从而使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教育。开展信息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应建立适当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素质的原义源于心理科学.《辞海》把素质解释为:"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意的素质较强调先天特征(后天的影响一般称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质是个体能力的内在前提和基础,是一种潜在的准备状态,由个体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两方面获得。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成分,与个体的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共同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个体的人生成功和内在幸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基础性心理素质、实践性心理素质和综合性心理素质三个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首先要弄清这种素质的内涵。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里品质。依此类推,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则是指领导干部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在领导  相似文献   

12.
一、素质教育及特点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与技工学校的以技能教育为主的教育不同,它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获得全面发展,这里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全球的竞争主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应有大批高素质的教师 ,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深入研究教师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不断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素质与教师心理素质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从素质结构的整体性来看 ,人的素质是由自然素质 (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 ) ,心理素质 (先天和后天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个概念强调了素质形成过程的内化特征,即将社会所期待的各种知识、能力、意识内化为个体自身的稳定品质。因此,从社会化理论来看,素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个体素质社会化过程,是社会化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素质自我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等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何为素质,如何培养素质尚需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本文拟从学生工作角度,结合山东大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认识与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其培养做一些探讨。一、资质与在合资质素质一词虽然使用频率很高,但其涵义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人们往往在不同意义上理解素质概念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我国高校的心理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在日益开放和复杂纷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仍然不够良好,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犯罪等问题时有出现,2004年初的“马加爵案件”震惊全国。因此,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素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它指个体先天的生理解剖特征,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这是狭义的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它指影响人才未来发展可能性的各种基本品质的质量和水平,亦即人才在思想上、道德上、专业上、文化上和心理上所应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是由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经验所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发育...  相似文献   

17.
李支敏 《教书育人》2004,(2M):26-27
一 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生理基础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自我控制约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同时素质又是知识内化和升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Ⅰ)--有形无声的校园环境及其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在此,教育环境包括有形无声的校园环境及其延伸、有声无形的校园广播和无声无形的校园制度和非制度文化。“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主要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人类共同经验。因此,隐性课程又可定义为:学校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人类共同经验。隐性课程具有隐含性、辐射性和蕴涵性,其作用是非强制性的、潜在的、缓慢的和长久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较为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虽然人的素质有先天的自然生理条件作为物质基础,但主要是指在后天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首先应正确理解“素质”一词的含义。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主要是通过遗传因素获得的;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身体、心理等品质。后天素质对人的影响则取决于教育的状况。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因此,人在正确地认识和改造自然,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杨学忠在《山东电大学报》2 0 0 4年第 3期撰文指出 ,人的身体素质与先天性遗传有关 ,社会素质如政治、道德、知识技能等均为后天获得 ,而心理素质具有后天与先天相结合的性质 ,这就决定了既受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也反过来渗透在生理素质的社会素质之中。心理素质对人的整体素质影响是很明显的 ,良好的认识、感性、意志等心理因素 ,可以促进生理潜能的挖掘和发展 ;同时 ,健康的心理活动能够促进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健康发展 ,高水平的社会素质更有赖于高水平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