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坛往事     
李法德 《成才之路》2011,(23):99-I0016
徐悲鸿看到办公桌上的一幅国画,当即问秘书这幅画是从哪里来的,秘书回答是看见大街上一个老头卖的画,觉得不错就买了一幅回来,徐悲鸿立即叫秘书带他去看看。秘书带徐悲鸿找到这位老头后,徐悲鸿让这位老头把身边的画都拿出来。当徐悲鸿看完画以后,当场决定聘请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头为教授,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青少年时,曾随父亲(民间画师)学画和外出卖画。五四运动前夕,经刻若努力,到日本和欧洲学画。他牢记老师达仰(法国画家)的赠言:“勿慕时尚,勿甘小就”,留学八年,作画上千幅。回国从教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人们最为喜爱的,是他创作的奔驰无羁的马。徐悲鸿画马能够那样传神,一方面源于他对马的生活情态作过深入的观察;更重要的,是他的画借物喻情,我们从画面上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更能感受到它所激发起的奋起自强的勇气。徐悲鸿与他的绘画艺术@佚名  相似文献   

3.
徐悲鸿是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小镇的贫寒画师之家。13岁时,家乡发大水,他跟随父亲到处为人画肖像,写春联,完全依靠卖艺为生。17岁时,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独自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宜兴三个学校同时担任图画教师。徐悲鸿  相似文献   

4.
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教书人家,早年生活甚为艰苦.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以此来形容他年轻时的艰难生活.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耕种半教书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识字,7岁时对画画产生兴趣,就想跟父亲学画.他父亲认为7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于是他就偷偷地求人画了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后,觉得儿子实在喜欢画画,在他9岁的时候,便让他每天临摹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  相似文献   

5.
正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集藏任伯年作品很多。他慨叹任伯年几个学生都早逝,只剩倪墨耕民国初年还在上海鬻画,"不过油腔滑调而已"。任伯年1895年下世,有一子一女。女儿叫雨华,学父亲画艺很有成就,嫁湖州吴少卿为继室。吴少卿的孙子吴仲熊是徐悲鸿的好朋友,他知道徐悲鸿喜欢任伯年的画,找出任伯年和任雨华父女还未装裱的几十幅画送给徐先生,那是徐悲鸿集藏任伯年画作的底子。此后,他又陆续搜集并得了几十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小时家贫,吃了很多苦,17岁时就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因为替父亲求医治病,家里变卖了一切能变卖的东西,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可以卖几个钱的东西了。有一年初夏,徐悲鸿要去赴一  相似文献   

7.
说到画马,大家都会马上想到美术大师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亲徐达章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画家,淡泊名利,不慕功名。父亲的这种处世态度,对徐悲鸿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画的老虎像小狗小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但他更喜欢学画画,常常手里捧着书,脑子里却早想着画青青的小草、弯弯的小河,当然还有他心爱的马儿了。他一天一天地等啊,盼啊,可是迟迟不见父亲拿出大画笔来教他。“你不教,我也会画。”失望之余的小悲鸿心想。一次,父亲给他讲述《论语》中的一个英雄故事,勇士卞庄子如何一人擒住两只老虎。听着听着,…  相似文献   

8.
《小火炬》2013,(Z1):52-53
徐悲鸿的求学故事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从小时候起,就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书、画、印,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到了17岁那年,徐悲鸿已经是宜兴当地知名的画家啦!但是徐悲鸿并不就此满足,1919年3月,徐悲鸿从上海乘船到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求学,并拜法国国家画会领袖达仰为师。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收藏     
徐庆平 《科技文萃》2004,(6):187-188
父亲徐悲鸿有一方收藏用章--"暂属悲鸿".意思是艺术珍品属于民族,他收藏的画只是在他手里暂时存放,不是他的私有藏品.  相似文献   

10.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 徐悲鸿在7岁时就已经很会画画了,在儿童中间也颇有点名气。为此,经常得到大人们的赞誉。一次,悲鸿画了一只小老虎给父亲看,得  相似文献   

11.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中,他发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上“南北二石”的傅抱石和齐白石,也都曾得到徐悲鸿的相识之力。20年代,民间老画师齐白石定居北京、由于生活清贫,他只能以卖画维持生计。面对当时为保守派垄断的北京画坛,齐白石“十载  相似文献   

12.
正任伯年是"写实"通俗画风新传统的开拓者,其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的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受家庭熏陶,任伯年幼年即能绘画。据徐悲鸿《任伯年评传》中载,其父"能画像,从山阴迁萧山,业米商",曾向任伯年传授肖像画法。青年时期,任伯年在太平天国军中"掌大旗",直到天京沦陷才回到家乡。后来,他到上海学画,并长期以卖画为生。当时的上海,外国商人、地主富绅、官僚巨贾云集,为江南最富庶繁荣的商业大都会。  相似文献   

13.
<正>有种动物又酷又飒,既能驰骋在无垠的草原,也能奔腾于凛冽的冰原。没错,是马!而最擅长画马的人,非大师徐悲鸿莫属。年少不平凡徐悲鸿原名“寿康”,出生在清王朝的尾巴上。因感于生活疾苦而常在夜里哭醒,他改名“悲鸿”,取“鸿雁悲鸣”之意。徐悲鸿的父亲是乡土画家,受其影响,徐悲鸿10岁时就能给别人画肖像,帮邻居写春联。那时,他署名“神州少年”“东海王孙”等,皆表明振兴中华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     
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为改造中国画奋斗一生并产生深刻影响的,当首推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9岁跟父亲学画,承续“一宗造化”的绘画作风。之后又接受康有为、蔡元培关于中国需要写实绘画的思想影响,并且在上海结识了岭南画派画家高奇峰。他1914年进震旦大学习画,1917年赴日本考察美术,1919年赴法国师事写实画家达仰,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这期间,徐悲鸿废寝忘食地苦学,接受严格的学院绘画训练,此外,  相似文献   

15.
城里有一处叫画市的地方。每年的腊月间,才形成一处卖年画的集市。其他三百二十多天与画毫无关系.但平时人们还叫它画市。 父亲年年在腊月二十几的一个晌午,带我来买年画,还置办别的年货。父亲自小喜欢画画。他选购年画时看了又看。挑了又挑,很少有他真的欣赏的画。他一边观看一边给我小声地评论着画的技艺。  相似文献   

16.
祖传名画     
从前,有个富家子,整日游手好闲。他父亲临终时留给他一幅画说:“这幅《寻斧图》是祖传的,千万不能卖!”再富的家底也会被吃穷。终于,他已经没有钱了,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交给他的那幅祖传的名画。他想了想,决定把那幅画在家门口卖掉。可是一连几天,这画却无人问津。有一天,来了一个古董商,  相似文献   

17.
雄雌麻鸭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雌麻鸭画错了。您画的是雄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雌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18.
徐悲鸿画马     
画家徐悲鸿以画马著称,而且善于画气质非凡、活灵活现的奔马,关于徐悲鸿与马,有不少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9.
正李苦禅是近代著名国画大师,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六十余载,他笔下的鸟和写意画具有特色,笔法大气、气势磅礴、形神兼备。李苦禅的画幅幅精品,而他以画品教子的故事更为人称道。李苦禅的儿子李燕受父亲熏陶,也迷上了绘画。上了中学,李燕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李燕听多了好话,就开始骄傲起来。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李燕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七月十九日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百年诞辰,我国著名肖像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琦先生以他的新作《徐悲鸿大师在水库工地》来表达他深情的纪念。画中描绘了徐悲鸿解放初期不顾疾患在身,到山东水库工地体验生活,专心致志地观察眼前所要描绘的对象。可以想见,画面之外是劳动大军。大师的半身以下未作交待,倒使人感到工地的沸腾气氛。大家知道,徐悲鸿的油画、国画都画得好。表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