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春燕 《广东教育》2013,(10):28-30
一、家长的类型1.自信慈爱型家长X的父母几乎每周都会给他送爱心汤水,我还在篮球赛的时候看见他们在球场边为他和他的朋友加油。细心的妈妈看他们水喝完了,专门开车去给他们买水。闲聊中了解到,X在上高中前一直没有住过校,现在每周一次的送汤对于家长来说完全不是负担,而是和儿子沟通、了解儿子学校生活的一次绝佳机会。他们与儿子的关系是平等、信任的,只是在需要作出选择的时  相似文献   

2.
具身的力量     
包华 《教育艺术》2013,(3):76-77
一名品学兼优、刚考入重点高中的男孩,突然让人始料未及地提出辍学,焦急的父母经过周密调查才发现,原来儿子恋爱了。女友是他在初中时同一年级的校友、出身于单亲家庭的小兰。他们同校时并没有情爱的迹象,初中毕业后的暑假里通过网聊情感才日渐升温,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儿子提出:要么和小兰一起辍学到南方打工,要么转学到她所在的普通高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了一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渔王的故事》,大体意思是说:有一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尊为“渔王”,他把自己常年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儿子们。可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普通渔民的儿子。原来,渔王为了让他的儿子们少走弯路,一直只传授给他们技术,却没有把教训传授给他们。  相似文献   

4.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学生减负 ,但教学质量不能减 ,教师的责任不能减。学生的负担过重 ,确实需要减负 ,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减负 ,教师应该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入手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尽量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某小学生家长则表示 :我看不出老师的负担有多重 ,我倒觉得他们蛮轻松的。他说 :我儿子现在读三年级 ,下午4时回家后就是玩。老师从未来我家家访过 ,也没有打过电话给我们家长 ,我儿子在学校的情况我只能从他口中得知。广东:学生减负,教师的责任不能减  相似文献   

5.
莉莉 《家长》2013,(8):56-57
杨杨已经上初二了,但是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不仅仅是因为成绩一直上不去,而是因为他没有一心扑在学习上。他从来不逃学逃课,也不捣乱纪律,还很听话,老老实实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老老实实坐在家里写家庭作业,节假日的时候,家长给他报课外辅导班,他每次都去,辅导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他也做。但是父母发现儿子只是在做样子.,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也不愿意主动问老师和家长。从儿子看电视、玩游戏、与同学交往的积极性与聪明劲来看,父母判断儿子的智商没有问题,问题是人在学习,心却不在学习,父母不知道他整天在想些什么,他自己也不说。眼看就要上初三了,父母很着急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这个夏天,给儿子带来的不仅仅是酷热的高温与焦躁,更多的是“成长的烦恼”。一场“绯闻女友”带来的风波,不仅让我们虚惊一场,也让他拥有了许多不同以往的人生阅历。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和异性同学交往?孩子的挫折与成长也会给我们家长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相似文献   

7.
百期感言     
春天来了。大家都在享受阳光,雨露。一位考生家长却开始了她的陪读之旅。她说,儿子今年考大学,没办法,春节后就向单位请了假,在儿子住读的学校旁边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一边给儿子做饭保证他的营养, 一边帮他收集各种招生资料。"这值吗?"我问她。她说:"我没有读多少书,儿子考上大学,我就心满意足了。"看她乐此不疲的样子,我相信,她说的话  相似文献   

8.
《孙子从美国来》导演:曲江涛国家/地区:中国大陆时间:2012年2月老杨头是一个孤独的皮影艺术家,在一个小山沟里孤独地等待自己38岁还未结婚而且三年没有回家的儿子——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可最后却等来了一个洋未婚妻和一个洋孙子布鲁克斯。观念受到冲击的老杨头还未回过神来,儿子和女友又打算远赴可可西里工作,匆忙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措手不  相似文献   

9.
说来惭愧,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进行过着意的教育。儿子也就顺其自然地发展着,以他特有的方式应对着这个世界。“校长也是普通人”闲来无事,与儿子一起翻看影集,当看到一张我与学生的毕业留影时,儿子指着一个个学生,报着他们的名字(儿子那时经常来我的教室,认识好多我的学生)。我指着照片上领导坐的那一排,问儿子:“你认识他们吗?”儿子一个个说:“袁校长、李校长……”“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我不敢说。”儿子抬起头,一本正经地看着我。“没关系,说吧。”小心翼翼地说:“袁炳飞。”“好好好,我去告诉袁校长,你喊他名字了。…  相似文献   

10.
萧于 《家庭与家教》2006,(10):54-55
我们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三岁,养尊处优惯了,心理非常脆弱: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暴跳如雷;批评一句,就要反驳家长十句;刚刚把他从“掌心”放下就说家长冷落了他,不爱他;稍微延迟一下他的要求就四处告状(向爷爷、奶奶等),甚至以破坏家电家具相威胁;学习成绩不好还不让说,一说就骂人、赌气,甚至离家出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简直来了个大掉个,父母成了“孙子”,儿子成了“老子”。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四川家长李民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表面该指责的是孩子,实际该检讨的是家长自己。家长为人父母之初就没有摆好孩子的位置。若从小就把孩子当做家庭的普通…  相似文献   

11.
《孙子从美国来》导演:曲江涛国家/地区:中国大陆时间:2012年2月老杨头是一个孤独的皮影艺术家,在一个小山沟里孤独地等待自己38岁还未结婚而且三年没有回家的儿子——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可最后却等来了一个洋未婚妻和一个洋孙子布鲁克斯。观念受到冲击的老杨头还未回过神来,儿子和女友又打算远赴可可西里工作,匆忙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刊登的《有这样一个学生》,介绍中师毕业生雷光文的情况。据文载:雷光文,在思维科学上颇有研究,已发表几篇论文,并为大家瞩目,是一个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然而却遭到有的领导非议责难。雷光文的女友却很有眼光,热情支持他,毅然和他结合,并“申请从城关调至他所在的单位”。这引起我一些联想。雷光文女友的眼光是可贵的。但这种眼光只是一个姑娘择偶的眼光,却不能用这样的眼光去看一个教师、一个师范毕业生。因为一个好青年,不一定是  相似文献   

13.
寓言是通过假想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渔王的儿子》就是一篇寓言。作者从成功渔夫的苦恼着手(权且不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于司空见惯之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孩子们总是在自己的实践中积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条路径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渔王”正是因为没能看清这一点,没能给孩子独步人生考场的机会,“只传授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所以最终导致他的三个儿子虽然拥有渔王丰富的成功经验,但“纸面”上的“教条”却没…  相似文献   

14.
当被问到最喜欢哪一门课程时,杰森·艾布拉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午餐。”他以为他这种恶作剧般的回答会引来一阵笑声。但是他的父母———简和斯图亚特却认为杰森不把学习当回事儿。他们担心儿子的学习成绩———凑合但不优秀———让他不能顺利的升级。“你总是希望你的孩子能是最好的。”简说,“我们知道如果杰森努力的话,他的学习成绩能更好。”但是他愿意努力吗?大多数家长都会出于善意地为孩子制定高目标,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犹他州大学儿童成长专业的心理学家萨姆·戈德斯登说,“但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孩子…  相似文献   

15.
侦探荻村的助手石原近几天正为女友遇到的麻烦而心神不定,终于他向荻村讲了这件事的原委:女友的父亲因交通事故住院,上星期去世了。在葬礼之夜,她的伯父,也就是死者的哥哥,拿着她父亲的遗书,提出要分一半财产给他。遗书是去世的前两天写的。内容是:“生前多蒙哥哥照料,故将我财产的一半馈赠于您,作为报答。惟恐儿子或女儿反对,故立此遗言。”女友的父亲负重伤后就卧床不起。她伯父说这份遗书是她父亲在他一人去探视时写的,没有第三人在场,因为不能坐起来,是仰面躺在床上用普通的圆珠笔写的,所以上面的字简直就像蚯蚓一样七扭八歪的,无法同生…  相似文献   

16.
家长咨询:我儿子高诚现在上五年级,爱画画,喜欢运动.高诚上课爱做小动作,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家长想尽了各种办法,如带他去做感觉统合训练,严格管束,批评教育,甚至还带他看过医生,但学习上一直没有效果.请问王博士:我儿子的问题出在哪儿了?怎样才能帮助儿子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一位家长来信说,前不久他为孩子的生日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可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孩子说,只要爸爸妈妈以后别老拿他与别人比,就是最好的礼物。本来,他们平时拿孩子与别人比,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没想到……那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究竟是好是坏?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家长和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家长张先生(来自山东):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也不可能都上同一所大学,干同样一个工作。所以,你不能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吃饭时,儿子吞吞吐吐地对我说:"妈妈,我下个星期三不想去了"。我立刻就猜到了是什么原因,但我没有点破他,而是鼓励他说出来。果不其然,他说道:"因为值日的只有我们3个人。"儿子在上学前班,这几天气温骤降,很多小朋友都提前休息了。儿子每个星期三值日,以前有5个小朋友一起完成,现在只剩下3个。其实他们班孩子有50多人,但不知为什么,老师安排一天5个孩子,算下来才有25个人在值日。刚刚开学时还是夏末,我们5个家长在门口等。后来有细心的家长就发现了问题,说这样  相似文献   

19.
王保东 《小学生》2005,(4):F0002-F0002,3
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函,反映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比如,“儿子非常倔强,逆反心理重,如果顺着他,他又放松自已,我该怎么办?”“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样让同学们喜欢他呢?他只爱和一两个同学玩,该怎么办?”“我和儿子说话时,他总是生气不满的语气,不知该怎么办?”我粗略统计,家长所反映和咨询的问题,90%以上都属于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0.
我9岁的儿子在一所普通的小学里念书。到了他升三年级时,换了新老师。在开学之后的家长会上,我得知这个班是全年级基础最弱的。好在儿子平时成绩还不错,我自我安慰: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总不能为这个再想办法换班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