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课堂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课堂即时评价,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一种有生命力的主要评价形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本身是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个体及群体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在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影响中实现的,那是一种成熟的生命对稚嫩的生命的影响,是一种文本的生命对人类的生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诠释课堂生命力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以学习活动为主师生共同生活的时空。作为构建课堂的主体——教师、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课堂的组织、生成、建构等均是通过这两个生命个体完成的。因此,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是具备充盈的生命活力的。所谓生命力,它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活力,当这种活力被激发后,个体的潜能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因此,课堂生命力的价值就在于要将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力完全激发,使其生命价值在课堂中不断得到体现,个体在课堂这一时空中能够不断地彰显其生命的存在与意义。因为,教…  相似文献   

4.
课堂如云     
课堂像一片云,“云聚云散”“云卷云舒”“云蒸霞蔚”。课堂如云,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价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在对象化活动过程中,通过物化劳动追求和创造价值,既是人的生命力、潜能和素质的表现,也是对个体现实外在价值的确证。据此人生价值可分为生命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三个层次,这体现了人生价值纵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天生就具有的思维能力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效地组织数学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活”,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愉悦的“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含义 生态课堂是将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作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能力。生态课堂通过最有效、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天赋,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生态课堂中,学生不只是掌握技能和知识,教师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堂”构建的理念1.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2.新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新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精神世界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新课堂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是彳丁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考试却把思想政治变成死记硬背,使许多学生从小对思想政治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基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构建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生活,教给他们有生命的思想政治一下面我就以儿节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政治课为主线,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瑞英 《师道》2007,(7):81-81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活动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段。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过程,更是学生焕发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长的过程,还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和享用的过程。课堂理应充满智慧,理应成为师生诗意的栖居地。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秉承"至善至正"的学校文化,开展了"生命化课堂"的建构活动。这是学校"善正"特色文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由学校"善正"特色文化孵化出来,并进一步彰显学校"善正"特色文化的一项教学创新实践。一、"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校"生命化课堂"的本意,是用"生命"来定义课堂,追求一种具有知识的生命力、情感的活力和素质发展的潜力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让课堂有生命、让课堂有快乐,让课堂成为生命延  相似文献   

13.
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完整的人的生成与生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走向生命课堂的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 生命课堂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完整的人的生成与生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齐月忠 《生活教育》2012,(20):16-18
国家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就是要构建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对话教学"是构建"新课堂"、唤醒生命力的途径之一,因为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教学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目前需要廓清错误认识,屏弃虚假对话,创造对话条件,实施真正对话,构建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6.
知识学习是个体生命的重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的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中,追求生命质量的完善.正因为如此,知识教育成为一项直面个体生命,并以提升个体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的课堂是指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追求人的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活动.它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应是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生命化课堂是以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和生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活动,历史课堂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生命教育,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