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学孟 《健身科学》2012,(12):18-19
十一、浑圆无极 气至命门,四门略沉,两臂上升撑圆,掌心朝内,劳宫与膻中齐(图55)。丹田鼓荡,内动外随,两腕松宽,意念于指端,十指相对而吸,至欲吻合则相斥(图56)。,两肘平开,十指相对拉长,胸阔至极,肺气充盈,提肛卷闾,气满丹田(图57)。而后十指相对而吸,舒肛展闾,内气灌注毛发,渐归天宇。  相似文献   

2.
第一段1、无极势立正站立,双腿缓慢下蹲,双手自然下垂,双足跟并齐。然后,双手同时从身体两侧直臂上抬,掌心朝上,高过头顶,然后左右手手指尖相对,掌心朝下,沉气按掌。随沉气按掌的同时,双腿下蹲,左右手按至丹田处变拳,置于小腹丹田两旁,下颏内收,目光平视前方(图1)。  相似文献   

3.
第一段1、无极起式立正站立,全身放松,目光平视前方,气沉丹田,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下颏内收;两足跟相贴,足尖外摆,两掌同时从两侧直臂上抬的同时吸气,舌顶上腭,撮肛,双掌上举高过头顶,两手指尖相对,掌心朝下,沉气下按掌的同时,身体下蹲,双掌按至丹田处变拳,分置丹田左右。目光注视前方(图1、2)。要点:动作配合呼吸要一致。2、圈手冲拳式接上式,右手掌抬至口唇处,朝前往下拍按掌的  相似文献   

4.
孙学孟 《健身科学》2012,(11):18-19
动作与解释 意念与元气于丹田至命门,两臂撑圆,两手以小拇指为轴,翻转至掌心朝天(图35)。以肘为轴,平旋至指尖分朝左右。元气归于丹田,两肘内合,两手以小拇指为轴,翻转至掌心例地(图36)。  相似文献   

5.
浑圆按莲功     
浑圆按莲功亦称“玉女按莲功”,是峨嵋拳上乘内手功夫。练此功法,可将丹田之气疏达于身体四梢,即上稍百会,下梢涌泉,前梢劳宫或指端,后稍肘尖。四梢相撑,使身形处于无形的浑园圈内,形成浑圆之气,并以浑圆气之整力去习掌功。它不讲究丹田,可以说整个人体就是个大丹田,讲求浑圆之力,全身之整力集于一点。初始意念诱导方可求得,达到炉火纯青时,浑圆之力自然而来。一是要身体放松。“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目自然前视,意随前手。二是要呼吸通畅。体内  相似文献   

6.
[一、单推手]1.平圆单推手1(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腿外侧,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对方。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微内收,舒胸展背,敛臀收腹,呼吸自然。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图1) (2)甲乙两拳变掌,下落还原。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用意念调整身体姿势,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意念落于丹田,称之为意守丹田。(图2) (3)甲乙身体稍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摆45°。接着,两手外旋侧上举至头上方,掌心相对,掌指向上…  相似文献   

7.
刘绥滨 《武当》2011,(11):8
一、起式双腿弯曲,双手分开,左脚向前向左向上划弧捧气,掌心向上,目视左前方。身体向右回转呈马步,双手随之下落呈捧气状,身体继续右转,呈右弓步,双手向右向上划弧捧气,掌心向上,目视右前方。双手向上向前翻掌划弧于体前,拇指相对,其余指尖向前收回膻中穴处,身体屈蹲呈马步,目视前方。然后十指相对下压于丹田,翻掌,掌心向前向上分两边划弧  相似文献   

8.
意念身体训练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意念导引,调动本身的内气力量,作用于运动器官,使之意、气、力充分地发挥,来提高身体素质。训练时要做到:心静用意,始终保持心平气和,完全用“意念”来引导动作。要内外相合:外合是要求动作非常协调,左右上下前后配合得当,姿势自然、舒展。内合是要用心意来指导气与力的运用,意到何处,内气也随之运到:外形随之而动,力亦随之而至,达到内外合一,心身合一。在身体训练时,注意呼吸的深度,要求气从小腹(丹田)发出,掌握好发力的顺序。避免用气过猛,动作僵硬。开始训练时,动作可稍慢些,体会用意、运气、发力的过程,然后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熟练地把意念应用到身体训练中去,使之提高运动  相似文献   

9.
李慎强 《武当》2000,(9):12-12
(1)六合采气法。这是调息法与五行功相结合形成的功法,吸气意念左右前后上下六方之真经百会、膻中、夹脊、左右期门、会阴六穴吸纳宇宙之真气,人丹田气穴中,呼气意念气穴之丹光从五心射向五方。  相似文献   

10.
[二、双推手] 一、平圆双推手 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腿外侧,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对方。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额微内收,舒胸展背,敛臀收腹,呼吸自然。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图1) 2.甲乙两拳变掌,下落还原。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用意念调整身体姿势,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意念落于丹田,称之为意守丹田。(图2) 3.甲乙身体稍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摆45度。接着,两手外旋侧上举至头上方,掌心相对,掌指向上。(图…  相似文献   

11.
金钟罩功法     
一、吸水上提姿势:自然站立,两足与肩平行,入静。两臂缓缓从两侧胯部往上提,与肩平,成前平举,五指松开微屈,掌心成凹形,两臂收成前平举时,掌渐立起成45°,舌顶上腭,腹部内收(见图1)。意念:似在井边练功,两手掌将井中之水提上来,气从下丹田上引至中脘穴,然后到膻中穴,此时内气往两侧分开,从宿井到曲泽,至内关,达劳宫穴。收功:两掌成平行,两臂徐徐往身体两侧放下,掌心向下往下压,内气从腹部往外,恢复成原状。二、击水下沉姿势:两臂前平举,五指松开,两膝徐徐弯曲成45°,上身直,膝不超过足尖;两臂往下沉,肘关节  相似文献   

12.
周天搬运功     
周颂南 《武当》2008,(1):49-50
周天搬运功,是运用点穴、推拿、按摩等方法,使后天气(谷食之气)与先天气(丹田元气)合而归一,酝酿生聚。然后,以经络为通道,以呼吸为动力,以意念为主宰,引气从脉,进行周天运转。“气会膻中,腑会中脘”,即谷食之气聚会在膻中,六腑运化之门在中脘,又中脘乃胃之募穴,胃乃运化谷食之场所。因此,运用点穴法开启膻中与中脘穴,使谷食之气、脏腑之气沿任脉人丹田与先天元气汇合,再运用按摩术使汇合的先后天气旋转凝聚,从而“生药”、“结丹”。用后天呼吸以生火温煦先天真气,使丹田如炉中火,渐生温暖热感。待到丹田力足,再以呼吸、意念与导引相结合,使气人经脉,往返运行。  相似文献   

13.
王敬爱 《武当》2015,(1):56-57
无极起势两脚开立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提肛敛臀、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头悬顶,下颏内收,唇微闭,舌轻顶,目微闭;两臂自然下垂,手腕微上屈,十指朝前,掌心朝下。全身放松,鼻吸鼻呼。静站5分钟。(如图1、图2)气润周身接上式,两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两掌心朝内,目视前方。两臂同时外旋呈八字掌,由身体两侧向上抬至与肩平,掌心朝上,两肘略沉,头部略右转,两眼余光注视右掌。(图3)  相似文献   

14.
十、乾坤开合功 乾坤开合功是修炼丹田混元气与天地混元气共同鼓荡的功法。在鼓荡中逐渐做到五心归元。本功法分天开地合与地开天合两个层次修炼。 动作: 1.天开地合 ①交叉抱腹:由无极式双手左前右后交叉抱于丹田前,然后指尖向下自然下垂于体前(图42)。 ②上分开天:接上动,双手上抬并逐渐外分,重心亦随之微微上升至最高时,双手开至最大(图43)。 ③下松合地:上动不停,双手缓缓下松内合,掌心逐渐相对而合,身体亦随之微微下沉,双手对合于裆前(图44)。如此反复18次接下式。 2.逆行前进动作为地开天合(图45、46)。反复18  相似文献   

15.
文存 《健身科学》2008,(10):33-33
太极拳的"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到最大限度放松的前提下,在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以意引气,将在丹田集聚的内气,运行到全身关节,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再复归丹田,这样缠绕往来,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内劲。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的"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到最大限度放松的前提下,在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以意引气,将在丹田集聚的内气,运行到全身关节,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再复归丹田,这样缠绕往来,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内劲。  相似文献   

17.
安呈林 《武当》2013,(11):25-26
武当赵堡三合一太极拳,流传四百多年来,原汁原味的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粹——太极阴阳哲理。太极内家,性命双修,丹田乃根本也。据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理解,丹田也就是所谓的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事实上也就是上焦、中焦和下焦气集中的地方,即印堂、膻中及丹田。丹田其实不是一个穴道,而是气的发源地。膻中产生的气的谐波传到心脏,心脏出来的谐波由膻中产生,膻中出来的气聚到丹田,  相似文献   

18.
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而言。下丹田是指以脐下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面积或体积而言。此处正值人身之中央,和命门穴相对。中医认为气海穴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从此而生。意守此处,具有加强元气、协调脏腑、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消除疾病、益寿延年等作用。其他意守部位虽都有各自的作用,但在作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方面远不如下丹田。所以,锻炼中就以守下丹田为主。多种锻炼都要求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形成的开始要以意领气,其气由浅入深逐渐达到小腹(即气贯丹田)。每当呼吸出入时,思想即集中于呼吸的出入,并注意由呼吸而致的小腹鼓起和回缩,此即…  相似文献   

19.
道门九转功     
《健身科学》2012,(5):37-37
一、静功l、太极混圆式:晨时择空气清新之地面东而立,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手心向体内抱合在气海穴处,意注丹田,想像身处鸟语花香自然之境,周身内气混圆鼓荡。练功时间在15分钟以上为宜。2、收功:练完以上桩式后,双手分别从两侧划弧,似抱一圆球般至丹田处下按,掌心向下。如此往复八次以上为宜(练时意想天地自然之灵气渐渐归收于下丹)。  相似文献   

20.
刘登信 《武当》2005,(6):10-13
第三节19.单腿悬躯①身体微右移,右足尖内勾45度,复坐实左胯。同时,右拳外旋,从左往右划一小平圆,拳心朝上。左拳心朝下伏于右肘内侧。提右足向右后方铲出,右足跟先着地,腿成大仆步。两拳变掌。右掌顺右膝内侧下插至右足踝骨处变掌心冲地,掌指向右。左掌心朝下含棚劲,略高于肩,挺伸于身体左侧,(图109、110)。②腰胯右旋拧,蹬左足,身体重心右移成右大弓步式。同时,右掌心冲地顺裆腿内侧上抄至右肩前平举,掌心仍朝下。左掌心朝下随动在后与右臂顺直成担山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