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祛除手段遮蔽。还学生真实体验 教学手段的功能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以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眼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在“怎么教”的技术性问题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们热衷于选用最“好”的教学手段,希望教学能够出彩。音乐、图片、影视剪辑等涌入语文课堂,多媒体取代了学生的想象,取代了语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一切似乎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师,学生成了“看客”,师生都在课堂之中,又似乎都游离于课堂之外,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现代课堂的重要载体,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的改革及教学的优化。利用多媒体上课成为一股潮流和时尚,似乎离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就不够生动。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到有些教师在课后抱怨,说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自己,以致于课堂气氛不活跃;或者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很难教,课堂上不跟着老师走,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诸如此类的话。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学生便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替罪羊”。但仔细研究一下,再用现代教学观念审视一下,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个别教师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认为上观摩课、公开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成了“放电影”,教师成了放映员,鼠标点点,小棒指指,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多媒体课堂不能只搞形式。  相似文献   

6.
张家鸿 《考试周刊》2010,(26):224-225
在多年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最基本的“讲述法”,此法不仅方便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中间穿插着提问、讨论等其他手段,有时也用多媒体和电脑等辅助教学。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多媒体课堂不能只搞形式。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进入课堂,表现出许许多多的优越性:①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利用多媒体启迪思维,架设由“最近发展区”走向“现有发展水平”的桥梁。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尚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如学生实验、板书、板画、实物展示、教师讲解等,只有那些教师教用语言详尽描述,图片无法充分显示,实验不易观察之处,让计算机发挥作用,才能尽显其独树一帜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王宜彪 《考试周刊》2013,(68):63-63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上不断追求完美,用上一切可以运用的媒体服务于教学,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甚至是电子白板。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完美无瑕。课堂教学在现代科学媒体的衬托下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这种表面看似很完整、完美的课堂.实际上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满足于做一个“工笔画师”。拘小节而失大气,表面上似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学生成了看教师表演的观众,其主体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得到确立.创造力无法得到彻底发挥。这样的课堂只能用一个“假”字概括。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多媒体课堂不能只搞形式。  相似文献   

11.
胡晨 《学周刊C版》2019,(20):80-81
目前,不少初中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竞赛课上,出现了教师讲解太多,滥用多媒体及乱用教学手段、反复预演等弊病,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课堂秀”的误区。走出这一教学误区,要切实从教师的“导”、多媒体的适当性、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还原课堂常态等几方面着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并实现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三维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课堂上老师似乎什么都“提到”了,但并不知道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不知道什么知识应该在什么阶段教,语文课堂只是教课文、教思想,这是典型的“提到”式教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文本的文学解读出发,根据生情设计精简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一课一得甚至多课一得,读写结合,“教会”学生;同时,学生知道与熟练掌握还有很大的距离,教师要创设各种境遇,让学生反复操练,在“操千曲”中“习得”。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2013,(8):51
应用多媒体,教师不能即兴发挥,没有了生动的语言,没有了"肢体"语言,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许多学生赶不上教学的节奏,笔记无法完成。——仙桃毛嘴高中初中部陈新玉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不可完全取代板书。传统的"粉笔+黑板"有时更能展现教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多媒体地理教学中的常见误区1.滥用多媒体,弱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不管应用多媒体的效果如何,盲目、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让多媒体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成了"看戏"者,课堂成了"满堂看",教师完全被机器取代,颠倒了  相似文献   

15.
沈松明 《湖南教育》2003,(15):28-29
误区一:“媒体”渐欲迷人眼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了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有力助手。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合理使用媒体,这本无可非议。但是,一些语文课却存在一味使用媒体、用声像的欣赏来代替语言文字品味的现象。前不久,笔者观摩了《揠苗助长》一文的公开教学。教师将课文内容动画化,课文的题目、正文内容及课堂提问都被做成字幕配在画面上。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一节课下来,学生竟没有捧着书读一次。很显然,媒体已由“助手”越位成了“主教”,喧宾夺主,虚化了语文教学。模糊性是语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启发式教学认为 :在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个双边活动中 ,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强调主导服务于主体 ,教法以学法为归宿。思维则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线”中 ,我作了以下探索。一、教为主导“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 ,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的机会就会越少 ,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会越差。因此 ,要转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 ,应注意 :1 .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创设能激…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市语文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会上,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执教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春》一课。课堂上该教师为表现出春意盎然、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选取了大量有关春天美丽风景的图片,并结合一些教学问题及拓展资料设计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交流,乍看起来,图文并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兴趣也很浓厚,但在喧闹之余,细细想来,仿佛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背后,语文课堂的学科教学“味道”似乎少了点。  相似文献   

18.
尽管“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一些教师把它当作了万能工具,片面地强调多媒体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被多媒体的一些功能所取代。比如:原来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变为多媒体演示;原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语言问答变为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交流;原来解答题目由教师的讲解、引导、示例现在变为通过多媒体的浏览。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孔俊霞 《学周刊C版》2011,(7):181-181
一、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首先弄清楚,那就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可是,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采取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能听得懂,而学生的“学”也好像是为了听懂教师的“教”而拼命。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颠倒了,老师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就像一口知识的大缸,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没有一点主动的余地。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课堂,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谈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想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上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学会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变“教”为“导”,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打开心窍。  相似文献   

20.
时下,多媒体已成为课堂必备的教学手段,因其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多变的字体,从而赢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但是过犹不及,如今的公开课俨然成了执教者在多体包装下的“秀”,愈演愈烈,课堂处处可见的“光、电、声”,不断冲击学生及听课者的眼球,多媒体代替了教师板书,代替了教师提问,甚至代替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大屏幕从上课一直变幻到下课,已逐步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首席”。试问,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堂到底有多少教学效果呢?倘若脱去这层“豪华的外衣”,所余的精彩又有多少呢?笔者无意否定多媒体,也无意否定那些执教者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