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1-2-1"是体育教师最常用的口令,可它究竟属于哪类体育口令呢?体育口令又是如何分类的呢?又如何根据各类体育口令的特点,将其运用得更加合理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队列口令(一)队列口令的分类根据口令下达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短促、连续、断续和复合口令4种:1.短促口令。只有动令,发音短促有力,不论几个字,中间不拖音,  相似文献   

2.
国家体委推出“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是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这里的“一二一”是借用体育队列操练中“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形象明确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即: 一.倡导国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二.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  相似文献   

3.
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步“一二一”启动工程关系到中国全民身体健康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全民健身计划进入了启动阶段,被定名为“一二一启动工程”的方案即将由国家体委牵头推出。“一二一启动工程”是借用队列操练中“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向社会发出全民健身计划...  相似文献   

4.
国家体委推出“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是作为《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这里的“一二一”是借用体育队列操练中的“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形象明确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即:一、倡导国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二、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三、倡导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两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  相似文献   

5.
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转来了《中华武术》2002年第6期申云同志的《听口令还是听音乐?》一文,该文认为海文社出版的《中国太极拳剑音乐》口令音带中的“预备”“起势”两个口令配置有错,建议将“预备”这一口令提前到前奏音乐的最后一(小)节中呼出,而原呼“预备”口令处改呼为“起势”,细读后感到意见很好,已建议出版社在再版时予以改正。  相似文献   

6.
知识小问答     
<正> 用力做动作时为什么要憋气? 所谓憋气是在用力吸气后关闭声门,尽力作呼气动作而气又呼不出来。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在做一些用力动作时往往要憋气。例如,举重时的提铃和将杠铃举过头、投掷的最后用力,以及许多强有力的起跳等都需要憋气。实验证明当憋气时产生的力量最大,吸气时力量最小。为什么憋气时会使力量增大呢?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憋气时胸廓和骨盆得到固定,为上、下肢肌肉的活动创造了稳固的支撑点,有利于增加肌肉用力。二是,憋气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力量加大。  相似文献   

7.
在组织小朋友走和跑的教学时,我们经常爱采用一些简短有力、押韵上口和易懂好记的顺口溜穿插在口令上,他们听到后很感兴趣,也乐意跟着老师念,这样,边做边念,不仅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而且还能促进动作的正确规范,对提高教学质量相当有利。现介绍数则如下: 一、原地踏步一二一!一二一! 两臂前后摆! 大腿抬起来, 脚尖先着地, 威武又神气! 二、摆臂前摆在胸前, 后摆在腰间, 两臂弯又弯, 前后摆起来! 三、高抬腿跑身体直,  相似文献   

8.
口令的种类一般可以分成短促、断续、连续和复合等几种。短促口令的特点是只有动令,发音短促有力,不论几字,中间不拖音、不停顿。通常按字数平均分配时间,有时最后一字稍长。如“立正”、“稍息”、“报数”等。断续口令的特点是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停顿,如“第×名,出列”等。连续口令的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预令拖音稍长,动令短促有力,有时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微歇,如“立——定”“向后——转”等。复合口令兼有继续的特点,且清晰响亮,使人听了有振奋感。其基本要领有以下几点:1发音部位要准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  相似文献   

9.
<正>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对怎样争取别人的支持这个问题悟出了一些道理。一、要争取别人的支持,首先需自重支持与尊重是一对孪生兄弟、难以分开。古语道:“自重者人重,自轻者人轻”,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这个道理。旧观念下的体育教师形象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课被称为学校的小四门课程,这种情况下,谁又能支持你的工作呢?如今,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地位发生了变化,但我们有些同事却不够自重,上课时仍是“一把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恰恰应验了旧观念的“正确”性,我们自己在损害自己的形象,得到的不可能是支持,只能是轻视。自从我走上体育教师的岗位,时时刻刻都想着如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中,配以有节奏的音响喊“l、2、3”数字口令,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而且可以使“数字口令”的节拍与学生的动作建立联系,又可帮助提高肌肉感觉的准确性。一、“1、2、3”口令在队列队形游戏中的运用小学低年级“快快集合”游戏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使学生在教师发出信号后,能由散开队形变为集合站队,同时做到“快、静、齐”。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发出规定信号后喊“l、2、3”,学生齐说:“快、静、齐”,这样就可以把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l、2、3”…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口令是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口令教学是体育课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而且一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学中口令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口令喊得怎样,会直接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因此,武术的口令除了要宏亮外,还需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多种多样的口令。现谈谈几种常用的武术口令。 1.示范性口令学生初学动作时,教师应先呼动作名称,后做示范动作,随着示范动作的出现,再发口令,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正确动作。示范性口令的节奏要缓慢,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2.提示性口令这种口令是在呼号的前面加上动作名称或要领,如“弓步冲拳——l”。前面的动作名称是预令,后面的呼号是动令。预令应有拖音。提示性口令多在学生比较容易做错或遗忘的动作时运用。 3.一般性口令这种口令是一动一个呼号,如初级拳每段八个动作,口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毕业后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无论是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还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日常集体活动,都要求小学教师应具有准确运用口令,随意调动队伍的能力。因此中师的队列教学具有自身的需要和职业训练的双重意义。所以在进行中师队列教学中,应在纠正和掌握动作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呼喊口令、调动队伍的能力。我在队列教学中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做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呼口令练习:“呼口令”是基本功,口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动作质量,要想带好队必须先有准确有力的口令。开始我采用了“教歌式”的教学方法,我呼一句,学生模仿我的声调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3年第5期中的《小学体育教学中“1、2、3”口令的灵活运用》一文受益匪浅。但笔者对运用“1、2、3”口令有些不同的看法,借此文与李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朱超  刘思 《体育教学》2009,(11):57-57
一.两个案例 案例1“一二一”变“草脚草”听说过一个故事。农村偏远小学新调来一位体育老师甲,给二年级学生上队列队形练习“齐步走”。甲老师认真备好了课,事先自己也按照备课设计的程序反复演练了几遍,自认为按教学进度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成问题,并留有一节课调整。可是两节课下来,学生练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总是没走多远,节奏“一二一”、“左右左”便乱了套。  相似文献   

16.
一、进圈占位 (一)场地器材 在平整场地上按一定间隔的距离画3个直径为1米圆圈。 (二)方法 学生们成一路纵队绕场行进,按老师口令做各种走、跑、跳练习。当老师高喊“多少人进圈占位”的口令  相似文献   

17.
笑看篮球     
《篮球》2004,(4)
奥尼尔的疑问 奥尼尔中学时期的一节化学课上,当老师讲到“氧气是18世纪才发现的”时候,奥尼尔举起手来。老师感到莫名其妙:”你有什么问题?”奥尼尔站起来问道:“我想知道,在这之前人们呼吸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高壮飞 《精武》2005,(11):14-1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即向恩师武学大家、吴式太极拳传人王培生老师学拳。老师对太极推手,首先要求“轻拿轻放”,要使人“心悦诚服”。老师讲的“轻拿轻放”,也就是“不及不离,不丢不顶”。老师的手,在我一生当中接的是最轻灵的,我没见过老师用力的手,真是“轻拿轻放”,一接手就好像没接触到一样,其发放也是轻飘的:这种感受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记忆中,就好像刚刚才推过手一样,真正体验到了太极功夫的轻柔松静。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就是注重直观教学,以教师领做与学生集体演练为主,因此,口令在集体练习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分析几种武术口令的运用方法 1、通常性口令这种口令就是一动一拍,即一动一个呼号,口令的呼号是10、20、30、40……(口令“1”为第一动,后面的“0”为半拍休止符,表示口令不要拖拍),共呼八个节拍,再转为第一拍,以此循  相似文献   

20.
<正> 发“向前×步——走”和发行进中立定的口令跟队列调整本身一样,是一种知识。这个口令下达得当,队形就会整齐一致,否则就会涣散混乱。因此,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掌握。 就拿向前“一、三、五步走”和行进中“立定”来说,其口令的发法往往被忽视,有的教师甚至指挥学生向前“两步走”或“四步走”,这是缺乏或忽视这方面知识的表现。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