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瑞钦 《物理教师》2002,23(7):37-37
1 振动发声原理 :物体振动会发声 ,而通过镜面反射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方法 :我们在演示音叉振动发声时 ,只可听到声音 ,但在较远处根本看不到音叉的振动 .为此 ,我在音叉上粘上一小块平面镜 (可用VCD碟片代替 ) ,用激光小电筒发出一束很强的红光射到平面镜 ,再反射到黑板 (如图 1 ) .当音叉振动发声时 ,反射到黑板的红点也会随之上下明显晃动 ,且音叉的振幅越大 ,红点晃动幅度也越大 .图 1            图 2  2 光的折射原理 :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方法 :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时 ,我们一般用一束白色的平行光从空气射…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声音的共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 A和 B,使它们图 1的木箱开口相对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然后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振动 ,这时 ,我们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因为音叉 A振动产生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传给音叉 B,因而音叉 B共振的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 ,只有离讲台较近的学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为此 ,本人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下面的实验音叉 A和 B均应选取 440 Hz共振音叉 ) :1 .取 40 W直管日光灯金属反射罩一个 ,开口朝下放在桌上 ,将音叉 A和 B的共鸣箱开口相对 ,彼此相距 2 5cm左右置于反射罩上 ,如图 2所示 .激发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经过 1~ 2 s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发声 ,这时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音清亮缭绕 ,如果环境比较安静 ,在教室各个角落都能清晰听到 .2 .在上述实验中 ,如果周围噪音比较大 ,可用智力竞赛抢答扩音两用机 ,调节音量至适当位置 ,将话筒靠近发声的音叉 B,经...  相似文献   

3.
平常不起眼的小纸条 ,在物理实验中 ,如果能加以运用 ,可以用它演示一些物理实验 ,对说明一些物理现象有较好的效果。下面仅举几例 :例 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演示。在演示音叉振动的实验中 ,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 ,同学们对这个现象的观察不够明显。如果在音叉上加上一张小纸条 ,未敲击音叉时 ,纸条静止不动 ,当敲击音叉时 ,可以看出音叉上的纸条也在不停的振动 ,并且振动的现象明显 ,这样 ,即使是后排的同学也可以观察得很清楚了。例 2 惯性现象的演示。惯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 ,大多数同学在初次接触时 ,都不易理解。同学们可以把小纸条压在…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中,课文是通过音叉振动、喉头振动的演示实验来讲述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觉得这些实验的明显度还是不够。为此,笔者改用以下实验来说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效果很好。所需器材:音箱用6.5-8寸的大功率低音喇叭1只、学生电源1台、约10cm×30cm稍厚的纸带1条。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在阐述“声音靠介质传播”的内容时是这样处理的:在得出“发声体在振动”的结论后,即提出“振动物体靠什么把振动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感觉呢?”的问题。然后就进行如图1(课本图3—2)的两音叉传递振动的实验,进而  相似文献   

6.
一、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社 2 0 0 1年第 1版、第 31面 )演示音叉振动发声的实验方法是 :通过敲响音叉后 ,用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经课堂实践 ,感到泡沫塑料球弹开幅度小 ,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为此 ,特将实验做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是音叉 ,B是用图 1胶沾在叉股上的小平面镜 ,C是光屏 (或墙壁 ) ,D是玩具激光笔 .2 .演示方法(1)打开激光笔开关后 ,调节其角度 ,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 ,在光屏 (或墙上 )上形成一个亮光…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中做“声音靠介质传播”的空气传播实验时,教材中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32页3-2图),实验时,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尝试,如把泡沫塑料小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30分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在悬线下的轻质小球旁 ,小球多次被弹开 .在此实验中 ,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 .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 ,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通过汽化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到这种作用 ,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 ,还由于 (   )A.它的硬度大 ,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 ,…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中,音叉的共鸣实验采用了如图1所示装置,笔者在做该实验时,选用了多个标记相同频率的音叉两两进行实验,由于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共振现象不明显,效果较好的其共鸣声也远小于原音叉的发声音,敲击音叉A后即使用手将其握住,也会因原声音在教室墙壁的反射滞留现象而影响学生听到音叉B振动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原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一节,安排了这样的演示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音又,左边音叉旁挂一个塑料小球,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塑料小球弹开。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了左边的音叉。这个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事实上这个实验很难成功,因为它对音叉的频率要求很严格。现行教材将此实验删除,却没有新实验来替代。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设计了一个替代实验,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上的声音靠介质传播实验设计合理、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如图1),但在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实验成功率较低,即悬挂的小球不弹起,或弹起现象不明显,或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同时如果两个音叉放置在同一木桌上,当用槌敲击音叉时,即使悬挂的小球被弹起.学生常常提出疑问,认为小球弹起是由于木桌振动引起而不是声波传播的结果,因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普物力学教材和实验教材中,常用电动音叉与一端固定的弦来做“弦的振动实验”和“演示驻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声波的干涉”中写道:人“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实验难以奏效。甲种本中还写道:“人不动,而使音叉绕叉柄的纵轴旋转,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演示结果也不明显。有的文章介绍用话筒接收,示波器显示。由于因音叉发声时间不长效果也不佳。 为此,我对这一实验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讲到声波的干涉时 ,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让音叉振动发声 ,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 ,它们产生的两列声波会互相叠加 ,围绕正在发生的音叉走一圈 ,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 ,或者同学坐在教室不动 ,让振动着的音叉转动 ,也能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可是 ,用音叉做这个实验有两个缺点 ,一是音叉声音较小不能保证教室中的每个同学都能够听得清楚 ,二是音叉振动发声的时间较短 ,对声音忽强忽弱规律性感受还不深刻的时候 ,声音便渐渐地消失了。为了弥补这两点不足 ,笔者作了如下的改进——用录音机代替音叉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我们研制了一台“声音频率显示仪” ,其电路方框图如图 1所示。由驻极体话筒拾音 ,信号经两级三极管放大器放大后 ,用数字电路组成的频率计计数 ,最后用 7段二极管数码管显示所测声音的频率。仪器用 4节 5号电池供电 ,整台仪器安装在一个 1 7× 7× 1 1cm3的木盒中。“声音频率显示仪”可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显 ,更加生动有趣 ,且使用十分方便。图 1 显示仪电路方框图1 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a .用一组频率不同的音叉 ,分别靠近“声音频率显示仪”进行敲击。显示仪可显示各个不同频率音叉的固有频率 ,学生可耳…  相似文献   

16.
王志年 《物理教师》2003,24(3):30-30
1 传统的声音共鸣实验效果欠佳用如图 1所示装置做声音的共鸣实验时 ,两支频图 1率相同的音叉 (一般 440Hz)A、B分别固定于两只共鸣箱上 ,一般相距 1 0~ 1 5cm ,并排放于桌面上 ,敲击音叉A ,使其发声 ,过一会儿 ,用手按住A的叉股 ,使之停止发声 ,可听到B叉产生的微弱的共鸣声 ,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前排的学生才能听到 ,效果较差 .2 用单只共鸣箱做声音的共鸣实验( 1 )实验原理把 440Hz的共鸣箱内的空气柱作为研究对象 ,先使它以其“固有频率”振动起来 ,然后 ,再施以相同或不同的“受迫振动” ,如果先后两次相同的扰动使空气柱的振动加…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变化极微,难以观察,可以想一些办法,将实验现象放大,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为了使学生真懂得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可做音叉振动发声的演示实验。但音差振动振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3-1,泡沫塑料球静止悬挂着,当把一敲响的音叉与它接触时,将可发现;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 2.当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空气里就有__________传播开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声波。  相似文献   

19.
初高中物理教材都设置有声音传播的实验,实验证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提高了声音传播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声现象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面结合中考中出现的题目,作如下分析以便供同学们在学习时有的放矢.一、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例1 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