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易是最早讲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部经典。虽然它有形成、发展的过程,但是它的源头不是别的,就是伏羲画卦。在伏羲画卦的原始周易中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就是"天人"之学,更确切地说是"天人合一"之学。由"生殖崇拜"产生阴阳观念,再加以符号化,这便是伏羲画卦的基础。从"原始生殖崇拜"到"原始阴阳"观念,再到符号化,是一次抽象,是人类意识的的飞跃。从阴阳符号的组合到八卦的制造则是伏羲的一大创造;从原始八卦到周易系统的形成,是后圣的工作。从《周易》到《易传》是周易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又是顺理成章的,由此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即生命整体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论。从源头上研究周易,就有这样的作用。安志宏先生这样做了,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论证"龟甲九宫"与"八卦图"组成"九宫八卦图",进而揭示出"八卦相重(八乘八)成六十四卦"的生成原理,纠正了《易》学界流传至今的宋代邵雍、朱熹所谓"八卦变十六卦变三十二卦变六十四卦"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论证"龟甲九宫"与"八卦图"组成"九宫八卦图",进而揭示出"八卦相重(八乘八)成六十四卦"的生成原理,纠正了《易》学界流传至今的宋代邵雍、朱熹所谓"八卦变十六卦变三十二卦变六十四卦"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4.
鄙人读的有关《周易》的这本书是周振甫译注的《周易译注》。关于《周易》名称的含义,周振甫先生研究,赞同"《周易》之周是代名"之说,即西周朝代。赞同"易的取名本于变易"之说。  相似文献   

5.
首先建立了中国古代的八卦符号与现代数学中的布尔向量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布尔向量的互补律及排序原理解释了先天八卦图、中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帛《易》下体八卦图、帛《易》上体八卦图的构图原理。  相似文献   

6.
(坤下坤上)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正)吉。上面是《周易·坤卦》卦辞,从中明显地可以看到“西南”和“东北”两个对立的方位辞。它们由于方位的迥然不同,其结果也完全两样:一方是“西南得朋”,另一方是“东北丧朋”。这是为什么?历来《易》学家解说纷纭。有很多人是以《文王八卦方位图》来解释的。如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憬曰:“西方坤兑,南方巽离,二方皆阴,与坤同类,故曰:西南得朋;东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阳,与坤非类,  相似文献   

7.
毛奇龄提出易有变易、交易、转易、对易、移易,演《易》系辞用移易,并证之以经文。他从《系辞传》"乾坤成列"、"刚柔相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出发,整合了易学史上以卦变为核心的易象说,提出移易说,以此详细推演了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毛氏的移易说以全新的易学象数视域解读《周易》经文和《易传》,从中提炼和抽绎出"移易"、"聚卦"、"分卦"等概念,进而解构和重建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以此探索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与以往卦变说不同的、以移易为核心的符号系统。他以移易之象和其他象解《易》,成为清初复兴汉易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他运用考据的方法对于宋代图书之学进行全面的检讨和批判,开清初考据学之学风,对于清中后期乾嘉学派形成和汉易鼎盛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琴艺术源远流长,被视为"八音之首",在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浙派古琴是古琴诸多流派中历史悠久且极具地方特色的一支。古琴琴学理论中具有鲜明的符号性和象征色彩,反映了传统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而在易学研究中会发现,古琴的琴学文化中某些特征也与《周易》哲学中所统摄的文化符号性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周易》文化符号所指系统的建构,古琴的文化象征也被纳入到易学庞大的文化符号系统之中。也正因如此,古琴在文化上体现出了儒家哲学的精神和意蕴。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由我国上古先民的迷信占卜巫术逐步演变形成的,至夏代为《连山易》,到商代为《归藏易》。之所以称为《易》,是由于源于易水,易水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周易》的许多《卦爻辞》与易水流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是易水人文物像的综合反映,是夏商及以前时期易水先民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0.
《周易》之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体、修辞等形式层面确认了《周易》之美学价值,从《周易》内在的美学思想来看,《周易》具有生命美学之精神、中和美学之要旨以及忧患与乐观并存的伦理化人生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1.
天水三阳川的卦台山是伏羲"仰观俯察"观察天象画卦和创造原始易学的历史缩影。由于后人的不断附会,卦台山被人格化,河水被赋予了生命,三阳川卦台山下的二十四个村庄也被喻为二十四节气,从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原始天象(文)图。《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天水时空上的重合,表明《易·系辞下》记载的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画八卦的描述并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历史因子和口传史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伏羲"始作八卦"是中国文明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件事,它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后来又有历史文献的记载.从渭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大地湾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伏羲作八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信的.八卦是符号系统,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整体思维. "始作八卦"同时是文字创造的开端.源远流长的周易文化来源于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又意味着中国文字的创造,伏羲作为中国的"人文始祖".其地位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易》教作为“六经之教”之一,是孔子和其他先秦儒家王道教化的重要手段,是儒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形上根据,是儒家通过总结《周易》的政治、学术、社会功能等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先秦《易》教作为数千年《周易》教化传统的发端,在长期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不但对儒家、道家等诸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汉代及其以后的思想、学术等也有重要的范式作用,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门棒喝》说:"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周易》是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的圭臬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诸如饮食养生、补益养生、时间养生和预防养生等。《颐》卦提出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养正则吉,要节制饮食。《周易》提出同气相求的道理,启示我们可以取同一类的卦象事物(如饮食、运动等)来补益我们的身体。时间养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预防养生要做到谨慎小心,要防微杜渐。学习和实践这些思想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征美、标准答案的不在场美、内部体系的丰富美以及简单的科学美和占卜的游戏美结合起来的真假难辨美。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活美化、心灵美学、和谐与美的社会、阳刚之美的政府、刚柔兼济的管理者、阴柔之美的公民等方面的构建着手。  相似文献   

16.
《周易》卦辞“元亨利贞”有四字分读与两两合读的注疏与理解。两两合读以朱熹的发难为代表,是一种符合《周易》卦、爻辞用词实际的读解  相似文献   

17.
"京师论《易》"是张载与二程第一次学术交流的主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探析显示,《周易》在张载与二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程受王弼《易》学影响较深,都注重对《易》道的践履。作为理学的创立者,张、程早年出入佛老,后又返归六经,原因是他们需要从佛道中汲取营养,且他们有着浓厚的儒家情怀。事实上,"京师论《易》"是张、程回归儒家正统,共同致力于道学建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周易》较早提出了"一阳一阴谓之道"的著名论题,这是对《周易》这本古经中包含的阴阳哲学的高度概括,而《周易》中的婚姻思想,即是以乾坤交泰,阴阳二气相感为基础,但又参考了许多因素,比如说年龄等因素,并非止于身体本能之欲望,本文以《周易》中说阐述阴阳相辅相成思想为切入点和基础,简要分析了《周易》中体现的求婚、订亲、迎亲等场景,此外还分析了对偶婚、抢夺婚和姊妹共夫等婚姻风俗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 比,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典经学著作《周易》中,作为一种修辞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已经大量使用,对丰富浯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一册论及《周易正义》的《乾(体用之名》)时提出:“理 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直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该书P11)继而在《噬(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进一步论及“近取诸身”:“噬、嗑、亨’;《注》:‘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见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按此以噬嗑为相反成(Coincidentia oppositorum)之象。故《彖》日:“颐中有目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动  相似文献   

20.
“玄”,《说文》释之曰:“幽远也,象幽。”引伸为奥妙、微妙、深奥难识。(美)秦维聪《李耳道德补正》云:“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象”,指现象、表象、或谓象征。《周易》用卦爻等符号象征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