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西湖雪景的一篇文质优美的小品文。笔者通过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的实践和对作品的分析,认为《湖心亭看雪》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的方法深入文本,拓展文本。一.难点切入法《湖心亭看雪》是作者记西湖雪景的小品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引人玩味、耐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此小品的文跟是一个“痴”字。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张岱的“痴”和湖中人的“痴”。  相似文献   

3.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作家张岱的一篇写景短文。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今天.就让我们荡舟西湖,欣赏雪后西湖美景,触摸作者内心微妙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中的课文,笔者翻阅众多教学笔记和教学设计后发现,大部分教者往往都是抓住文中的“痴”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分析张岱对于雪景的痴迷和看雪背后的“痴情”,而略处理了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独”。笔者认为,“独”字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用笔极简却意蕴无。  相似文献   

5.
“情”是散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在解读散文时,可从多维度提供阶梯,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铺设道路,搭建桥梁,感知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精致的小散文,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一事体,在这苍茫寂寥的天地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况味,笔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探微钩沉,例举解读文本的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6.
张岱所著山水美文当中佳作甚多,其中尤以《湖心亭看雪》为其代表之作,在其文中以冬季观赏西湖雪景之美,从其所描述的西湖雪景当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并隐喻作者自身于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中,所历经的战乱离散的人生际遇,使人品读中可深切感受张岱宁静致远的审美意趣,并以山水寄情的文人情怀。张岱传承魏晋文士的雅志,逐梦山水,踏浪高歌,尤重于寄情山川水泽中,以获真情实感之所悟,其以雪寄情、以雪明志所显现之人文精神,彰显了对人生终极意义之深刻反思与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7.
你昨天说要我写一回西湖的七月半,还说,那是张宗子写过的好文字——电脑这边,我愣了,张宗子的文字?《西湖梦寻》与《陶庵梦忆》,我约略是翻过的罢,怎么竟不能够全记得呢。记得一篇写过西溪,还有《湖心亭看雪》罢?看雪,的的确确是写得好呀,不过总觉得下雪了该是三五好友共拥红泥小火炉去湖上闲望的,至于看湖本身,我向来选择独自步行。  相似文献   

8.
孙伟伟 《考试周刊》2023,(10):37-40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同时也被选入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小品圣手”之称的张岱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赋予作品以山水雅趣与故园深情,读完令人感到意蕴深长,回味无穷。文章拟从古代文学理论中审美范畴的“味”的品鉴出发,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初步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内容、情感、意境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湖心亭看雪》可谓张岱雅致小品的传世之作,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作者深挚的隐逸之思和幽深的感伤情怀。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其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是这篇短文的绝妙之处。白描原本是国画中的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述的方法。文中关于西湖的景、亭中的人,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风景”来。文章首先交代看…  相似文献   

10.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文字相对浅显的一篇古文,但是作者作为明朝遗老,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的文字狱已鸣锣开场,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文本的情感表达深沉、朦胧,给学生的情感解读带来很大障碍。另外,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擅长"细琐处见真情",这同样造成情感解读的障碍。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解读《湖心亭看雪》的情感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散文阅读,有基本的技巧,下面总结三点。一、形中求神,把握线索散文具有舒卷自如,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无论什么样的散文,总是有线索贯穿其中。散文的线索是与作者的思路紧密相联,提纲挈领,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如能揣摩文章的构思,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于看似散处的材料中求得其神,把握其线索。散文的线索,是灵活多样的。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开头以“湖中人鸟声俱绝”,显出“雪”的威严,为冒寒来看雪作铺垫。接着写夜深独往看雪之景;“上下一白”的底色上由堤“亭”“舟”人的影子构成水墨画卷。然后移步换形,写西湖…  相似文献   

12.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想去北京看雪。文中第九自然段有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激起台湾孩子们想看雪、想到祖国北京看雪的愿望。这是课文的核心语言,表面上是一句雪景的描绘,实际上却是激情的导语。句中“飘”、“铺”、“披”等动作的运用把北京雪景描绘得绚丽多姿,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时应抓住这三个词通过边读、边  相似文献   

13.
妙用量词     
吟诗作文中如果注意对量词的精心锤炼,往往可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一、巧用比喻修辞,量词可以加强对事物的描绘,使其表达更加形象生动。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这里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词再准确不过了,极有层次感和对比感地写出了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物。而“一芥”、“两三粒”,则以“小草”、“米粒”作喻体,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事物的形状、大小。2.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黛的量词“螺…  相似文献   

14.
【创意说明】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山水小品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全文不过160余字,却创造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绝唱。如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说笑,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有一点浪漫,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竞赛活动1.诵读比赛。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句末…  相似文献   

15.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山水小品代表之作,审视其西湖幽赏的反季节性及其游具配件,解读其笔下西湖雪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勾连其国破家亡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关照张岱超尘脱俗的审美趣味及其寄情明洁的文化心态。张岱深得魏晋风韵,任性重情,放浪山水,注重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其移情于雪、托志于雪所折射的文化心理,是对人生存在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明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有描写雪景之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淡淡几笔,宛若天成,如中国画  相似文献   

18.
庞芳 《快乐阅读》2012,(21):125
张岱的小品文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其有关西湖的小品文对后世的的影响也非常大。其《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佳作更是中国散文史上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专门写西湖的散文中传达出张岱个人的生命体验,其间的悲凉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种西湖情结更是"其梦也真""其梦也幻"。张岱的西湖情结是他思想和其所生命历程的一种写照。张岱的西湖情结的传达上升到的审美的高度,其艺术手法非常巧妙。  相似文献   

19.
【导入】 师:(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寄情于山水的话,那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痴情于山水。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纷纷扬扬,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思。落雪无声,雪落有意。雪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冬意,也撩拨着文人的情思。咱们一起阅读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吴淞的《南方的雪》和峻青的《第一场雪》,每个同学都画出并赏析了自己心目中的雪景。今天,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文题和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