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5月,俄罗斯海军最新的2艘暴徒级(21631型)轻型导弹护卫舰——"格拉德·斯维亚日斯克"号和"乌格里奇"号完成海试,计划于下半年部署到俄里海舰队。俄国防部总共订购了9艘该级舰,其中至少6艘部署到里海。有媒体评论称,这意味着该型舰将在里海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世界舰船市场上,轻型舰艇一直深受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的青睐。俄方目前正在向越南、伊朗推销21631型和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5日,“杜鲁门”号从美国诺福克空军基地启航,开始执行为期6个月的前沿部署。“杜鲁门”号航空母舰(CVN75)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第8艘,也是最新的一艘,于1998年7月25日服役,舰上装备的“北约海麻雀”RIM-7导弹是目前舰上唯一一种对空防御导弹,发射装置为雷声公司GMLS MK-29型8联装发射装置。  相似文献   

3.
张海 《今日科苑》2007,(5):92-93
在新中国导弹发展史中, 1966年仿制成功并定型生产的我国第一批海防导弹“上游一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犀利的舰对舰导弹对有效遏制敌对势力对我国海域的封锁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1958年谈判引进,196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暂缓上马,1963年重新上马研制,直到1966年最终仿制定型成功,海防导弹的研制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因为保密的原因,直到现在,很多当年导弹研制的过程仍鲜为人知。前不久,当年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研制工作的南昌洪都集团退休工程师彭历生老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揭开了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诞生与试射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2000年底,德、法、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发射试验,标志着该导弹即将进入最后的定型阶段。德国海军计划2004年用“独眼巨人”装备新型的K-130级导弹护卫舰和小型导弹快艇。采用了多种新技术的“独眼巨人”导弹具有一些  相似文献   

5.
华雪春 《知识窗》2007,(5):40-41
许多人没有料到,这种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近程防空系统(简称“黄蜂”)的改进型在“MAKC-2005”航空航天展上亮相,会受到参观者和国际媒体的关注。然而,了解俄美有关限制核武及常规武器谈判情况的人毫不奇怪。由于俄罗斯的防空武器技术在多个方面一直领先欧美,美国在谈判中总是想方设法迫使俄罗斯让步,要求俄方限制某些防空武器的生产及技术出口。俄罗斯没有理会美国的要求,那种参加“MAKC-2005”展的近程防空系统基本型曾列入美国的限制名单里,这使它增加了对人们的吸引力。如新“黄蜂”出世,更令美国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6.
吴健 《科学大众》2000,(5):12-13
弹炮结合系统是随防空作战发展而产生的综合防空武器系统。单纯用高精尖的防空导弹系统组成的对空防御与高射炮的结合,既形成防空导弹与高射炮混合配备部队的必要性,又启迪人们把二者结合成一个武器系统的设想和探索。两类并存,相得益彰。 1968年,瑞士率先研制“天兵”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以来,至今已历时30多年,美俄英法意等国均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种类也越来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公布了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即“本土导弹防御”,和“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并正式提出了修改美苏于70年代初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要求。1999年3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17票  相似文献   

8.
由不久前自杀身亡的美国海军参谋长杰里米·布尔达上将提出的能同时完成水面火力支援、打击和防空任务的海上浮动导弹发射平台“导弹舰”(又称“武器库舰”)的方案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各国海军的广泛关注,它确实为即将步入下个世纪的世界海军带来一股革新之风,体现了人们对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姜会兴 《百科知识》2002,(10):62-6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众多海军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水面舰艇防空系统已无法抵挡现代化反舰导弹的攻击”。于是便积极寻找更能适应独立作战及更具作战弹性的中、小型军舰。这种努力的结果,在1996年10月21~25日的欧洲海军展中初见端倪。这些军舰造型设计风格各异,在舰体造型、动力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艘“隐形”战舰——国产旅海级导弹驱逐舰“烟台”号,日前已通过试航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旅海级为中国跨世纪的最尖端战舰,服役后将大为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实力。旅海级是中国继旅沪级驱逐舰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造舰计划,虽然中国官方至今仍未公布旅海...  相似文献   

11.
“萨姆”(SA)地空导弹系统,是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至今还在装备使用的防空系统,不仅“宝刀不老”,而且“家丁兴旺”。目前,已有20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战略 小布什入主白宫不久,就指名道姓向中国“叫板”,打的是“战略博弈战”,出手的是NMD,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追根溯源,实际上是1983年里根政府抛出的“战略防御倡议(SDI)”,俗称“星球大战”计划的延伸和发展,所以美国又叫它是“星球大战之子”计划。 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美国人又  相似文献   

13.
我从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连环计中得到启示,引入西方航空母舰知识,结合当今中国国情,构思出“东方连环航父母舰”(见附图),A1=A2=A3=A4,是四艘完全相同的攻击舰,甲板形状为一边长60米的等边三角形。B1=B2=B3=B4=B5,是五艘完全相同的护卫舰,甲板形状为一菱形,由二个边长60米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相当于二艘攻击舰合成一艘护卫舰。C1=C2=C3=C4,是四艘一模一样的父母舰,甲板形状为一炮弹形,“炮头”是一边长60米的等边三角形,“炮身”长120米。三艘护卫舰与四艘父母舰连环结成一艘航空母舰(航空父舰),详见甲板平面图。与东方航母2号组成,1号…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中国     
《简氏防务周刊》最近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首艘配置先进相控阵雷达;采用隐形设计并配备有国产舰载导弹作战系统的驱逐舰下水的消息。与美国的“宙斯盾”军舰相对应,西方军事专家将这艘中国最新型驱逐舰称为“中华神盾”舰。该舰自开始建造之日起就一直被海外情报机构关注,在4月29日下水之后,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国外一些媒体开始热炒中国东风-41洲际导弹。有美国媒体称,东风-41洲际导弹具备携带10个分导式核弹头的能力,射程覆盖美国全境。其实,当今世界战略导弹发展最先进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俄等军事大国。战略导弹是当今世界最具威胁的武器从二战中德国研制和生产V-1、V-2导弹开始,导弹在战争中粉墨登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导弹已经发展成多种类、能从多种平台发射、打击各类目标的庞大家族。现在能自主研制生产导弹的国家已有27个,导弹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一直以来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国家。作为南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海军历来以"第三世界领头羊""印度洋上守护者"的形象自我定位,同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尽享西方和俄罗斯技术的国家。万国造的"第三世界第一舰"印度的海军发展一贯追求所谓"高大上":早在1977年设计建造德里级时,就已经将反舰、区域防空、基础反潜能力等理念贯彻始终,拥有6 800吨的排水量、强大的反舰防空能力的德里级,傲视第三世界国家,自称"第三世界第一舰"。在德里级上,印度几乎将全球各种先进设备囊括  相似文献   

17.
反舰导弹是从水面、水下、空中或岸上发射,用以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它具有机动性、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爆破威力大等特点,现在已成为海上作战的重要武器。 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发展反舰导弹,经历了仿制舰舰导弹,改型设计和自行设计岸舰及空舰导弹,研制第二代反舰导弹等几个阶段。在技术上从亚音速发展到了超音速,从液体发动机发展到固体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从单项制导发展到了综合制导。现在有些反舰导  相似文献   

18.
马上飞 《金秋科苑》2013,(21):27-28
台湾计划打造舰载无人隐形战机 台湾“朱雀”无人机是一款正在研发中的舰载无人战机。据外媒报道,该型无人机集侦察与攻击于一体,可在发生地区冲突或交战初期用于摧毁敌方对于的防空体系,同时还能突破敌方防空火力、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等。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月16日,以内蒙古地级市乌海市命名的新型护卫舰乌海舰入列海军,隶属北海舰队某基地,此举标志着该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乌海舰是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新一艘056型护卫舰,舷号540。具有隐身性能良好、信息化集成度高、综合作战能力强、造价成本低等优点,被誉为"海上轻骑"。乌海舰主要担负近海作战、巡逻警戒、护渔护航等任务,单独或协同其他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  相似文献   

20.
程向红 《百科知识》2000,(10):10-11
年初以来,国际社会围绕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计划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与较量。虽然NMD面临多方“围剿”,近日,美国总统又宣布推迟部署,但美国一些人仍未放弃试图利用NMD实现其称霸全球的美梦。 NMD包藏祸心 1999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法案》,不久,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该项法案,使之成为美国国策。法案规定,美国将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尽快部署NMD。美国计划在2005年前在阿拉斯加部署20枚拦截导弹,两年后增加到100枚。之后还要在北达科他州部署150枚,并在美国境内、格陵兰和英国北部建立雷达站,发射带有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