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强调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一个人的养成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相对让人满意的结果的,大量的史实证明养成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指导和训练个体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针对高职学生在个人基础、培养目标、就业定位等方面的特点,对高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有准确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初中的德育建设又有其不同于城镇初中的特点。山东省胶州市第十八中学以教育科研工作为动力,积极实施人本管理,逐渐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管理主线,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建构养成教育体系。养成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养成教育指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人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技能的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动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二、为什么在师范仍要加强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头戏,因为一个人的小学时期是一生发展的关键期,但在师范教育中仍不能忽视。生理方面:师范生的年龄一般是在14、15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青年初期,它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规范的举止行为、正确的观点态度。一旦形成 ,受用终生。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德育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的。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符合“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要求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人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实施养成教育的思考。   1 养成教育按德育目标具体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 ,提倡的是日常行为方式的良好习惯和规范化。养成教育是以教育学生言行规范化为主 ,而言…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从事学习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1.注重实践的原则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珍惜粮食、讲文明、讲卫生等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用结合,…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学校一切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李娟 《成才之路》2010,(26):6-7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对中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简要地对中职德育中忽视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模式,就如何对中职学生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晓丽 《陕西教育》2011,(11):30-31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着眼于学生基本做人的道理,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青淡举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义是一种点滴教育,它陵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只有重视习惯养成教育.从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教育开始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一生奠基.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保证.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为其终生发展、和谐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保证。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为其终生发展、和谐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6.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保证。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为其终生发展、和谐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7.
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养成教育是学风、校风形成的关键。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对教师、学生的熏陶,良好品质的养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养戍教育在校园文化的行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使得学风浓,校风正。其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管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再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家长共同管理。播种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养成教育的影响扩大到家庭、社会,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多重育人网络,从而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目的。最后,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想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我们必须加强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8.
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尤其重要。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家长的文化素质.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子女不重视教育或缺乏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就落在教师的身上。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湖北教育》2002,(11):20-21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使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加强思想修养,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都来重视养成教育平罗县城关一小王立世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