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与汉朝统治者息息相关.在汉代尊儒思想逐渐壮大的影响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亦开始承继起周秦的发展传统,以《书》为教、引《书》为用的特征愈发明显.前汉诸帝引《书》用《书》,将《书》学思想融入其治政实践中,足见《尚书》在统治阶级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诸帝为《书》学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更是促进了前汉《尚书》学的迅速发展.条列前汉帝王与《尚书》之文献,可探帝王对前汉《尚书》学发展的影响及前汉《尚书》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一、对“《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判断正确的选项有()A.《书》是古书《尚书》的简称,因此《书》的正确标点应是《“书”》。B.《书》是古书《尚书》的简称,《书》因此可以将书名号去掉。C.“满招损,谦得益”原作“满招损,谦受益”,因此可以说作者引用有误。D.“满招损,谦得益”原…  相似文献   

3.
赵氏春秋集传序东山赵子常①先生.元季师事九江黄楚望②传《春秋》之学,著《属辞》、《补注》、《师说》三书。为《三传》之学者尊称之。先生复有《集传))15,卷,则先《属辞》而成者,自序言:"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有八。"迨后《属辞》成,以《集传》义例微有未合.更须讨论。至正壬寅③,先生再著其书至昭公二十七年,以病辍笔。门人倪尚谊援先生之义续成之,即今书也。先生常谓《属辞》特推笔削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旨方完。则是书宜与'《属辞》并行也,明矣!予得千顷堂藏本,因论次…  相似文献   

4.
余嘉锡先生和张舜徽先生对《论语》、《史记》的命名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余老认为《论语》在编纂成书之时就已命名,而张老则认为《论语》之名乃汉师补题。《史记》之原名《太史公书》,张老认为是东方朔所题,而余老则认为是司马迁自名。对二老的观点作了分析比较后,认为《论语》一书应是曾参的弟子编纂而成,成书时就已命名;《太史公书》是作者自名,“太史”乃官名,“公”是对其父的尊称。  相似文献   

5.
一、《后汉书》中的歌谣范晔的《后汉书》有许多特点,如增加专传(有《党锢传》、《宦者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以及边地民族之传等);撰写长篇序、论;文辞的清新华丽;而大量的采收歌谣更是其一大特点。《后汉书》采用的歌谣,涉及面很广,大多是反映当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9,(2):101-104
《孟子》首章"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应遵从传统解释,意为从万中取得一千,从千中取得一百。"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一语,据廖平校订,当为"王者之迹熄而诗作,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语,据宋王元泽所见《孟子》古本,当作"尽信书则不如无为书"。  相似文献   

7.
任占鹏 《家教指南》2021,(6):107-115
关于敦煌写本《算经》的编撰年代,有唐代说、五代说以及唐五代说,笔者结合韩延《夏侯阳算经》,将其编撰年代推定在唐代宗建中元年之后的中晚唐或后唐.《算经》类算书的源流,前人多追溯至晋代的《孙子算经》.笔者通过对比,认为北大秦简《算书》甲篇是《孙子算经》《算经》的源头,其内容和结构对后世算书的编撰有很大影响;《算经》分门别类的编撰体式,是受北朝《算书》的影响,而北朝《算书》上承《孙子算经》.由此,《算经》类算书的源流和发展脉络愈加明晰.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学》第五期中篇有四,徐则臣的《水边书》是已发表在《大家》2005年第2期的《石码头》之续作,《石码头》的珠玉在前,不免使读者对于这篇《水边书》的期望更高。《石码头》作为一个成长小说在写到"我"愤而出逃时戛然而止、余韵深长,《水边书》则以多年后"我"  相似文献   

9.
《化书》属于"全真六经"之一,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化书》的研究,都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层面,而对于其极高的文学造诣却无人关注。这与《化书》本身的地位不符,而且《化书》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此,文章主要从简练畅达、文约意丰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象,奇幻丰富的想像力,透彻的说理等多方面详细论述了《化书》的文学成就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最早把巫咸与常熟粘连在一起,始于《越绝书》,而《越绝书》的作者袁康、吴平是东汉时人。以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进而指出:“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盖二子本吴人也。”而据《史记》、《尚书》及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园林之中,有两株相互辉映的东汉史著作的奇葩。那就是《后汉纪》与《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优秀的纪传体史书;《后汉纪》则是一部早于《后汉书》的优秀的编年体史书。《后汉书》由于被列入纪传体的二十四史之中,因此大受人们的重视而《后汉纪》的史学价值却往往受到忽视。我们应深入对《后汉纪》的研究,以使其史学价值得以正确的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山海经》性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性质的认定是《山海经》传统论题之一。20世纪《山海经》性质的讨论进一步深化,各种学说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观点有史书说、地理书说和巫术说,以及由认同史地书说而发展起来的综合书说、志书说和与巫书说有联系的神话书说。  相似文献   

14.
也说书趣     
任芳文 《老年教育》2009,(12):43-43
今年10月号的《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发表了《书趣》一文,说的是读书的乐趣。而我说的“书趣”则是书法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对"书话"的兴趣日渐浓郁,翻箱倒柜找出久违的《晦庵书话》(唐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读之痴迷,一卷在手,轻松翻览,其乐无穷,深为此等好书被我束之高阁而羞惭。《晦庵书话》包括《书话》、《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书城八记》。其中《书话》于1962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印行。内容多是谈论新文学时期的书人书事,重在对于材料的记录和掌故的追忆。唐发表书话,最早是在1945年6月号的《万象》杂志上,署名"晦庵"。之所以用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曾在上海化名"王晦庵"。李广宇先生撰文称:"如果说阿英是书话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流传广泛,颇受后世青睐。然而《史记》首载该文而未赋予题目,《文选》将其题为"上书秦始皇一首"后,其题目一直变化多样,未有定名。从汉代至清代该文一共出现了十一个题目,且在各种选本和提及到的古籍中称法混乱。可见,《谏逐客书》并非一开始就被称为"谏逐客书",而是因为"谏逐客书"这一题目在数量或质量上有其领先优势,才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定名为《谏逐客书》。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借用了许多古帝王形象,这些古帝王形象经过作者寓言式的改造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本文对《庄子》一书古帝王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从社会现状、士人风貌、文化思潮和庄子自身入手,对《庄子》一书进行深入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先秦]《孟子·尽心下》  相似文献   

19.
一位鲁迅研究者曾有言:“《两地书》是生活教科书,是很好的精神财富,作为鲁迅、许广平通信集的《两地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书,而确实够称得上一代青年的生活教科书。近期柏朝霞著《〈两地书〉论稿》(中国窗口出版社2010年11月版)出版,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20.
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被称之为"西洋三书",是作者跟随郑和下西洋亲身经历的记述。《镜花缘》作为一部涉海小说其部分内容与"西洋三书"有些相似。通过对"西洋三书"中暹罗妇女执事与《镜花缘》中女儿国"女尊男卑";"西洋三书"中天方等国"风俗好善"与《镜花缘》中君子国"惟善为宝";以及两者海盗现象,商品贸易的对比印证,可见"西洋三书"虽然记载了异国一些良好社会风俗,但仍将之归为"夫圣化所及,非前代之可比"是天朝教化所及而然,而《镜花缘》作者则将自己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投射到海外超现实的殊方异域中。《镜花缘》对社会风俗的思考显然比"西洋三书"更为深刻和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