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电解质     
谈起电解质 ,人们自然会想到 :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那么金属是电的良导体 ,都能导电 ,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不是。中学化学教材对电解质是这样定义的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电解质。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电解质 :(1 )必须是化合物 ;(2 )必须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金属是单质 ,不是化合物 ,所以金属不是电解质。有些物质如甲烷、乙烯、丙炔等大多数有机物 ,它们是化合物 ,但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它们都不导电 ,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还有些物质如CO2 、SO3 、NH…  相似文献   

2.
1.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答:方法一,从概念着手判断,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方法二:从物质的类别判断:酸、碱、盐、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非金属的氢化物(如NH_3)、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4.
中学课本中有关电解质的定义这样陈述:“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初中课本P169页)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必要条件:1.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本人通过几年来教学实践,认为此种说法漏洞很多,若按上述定义类推下去,有些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就会变成非电解质,而有些是非电解质的化合物反倒变成了电解质。结果造成了电解质概念的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局面。教师普遍反映不好教,学生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现仅举两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络合物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特别是络合物的结构比较抽象。为了加强直观教学,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Cu(NH_3)_4]SO_4的稀溶液中滴入稀Ba(OH)_2溶液(稀溶液透明度大;BaSO_4晶粒大,不透过滤纸),立即产生BaSO_4沉淀,溶液变混浊。过滤。滤纸上为BaSO_4沉淀,溶液又变成了透明的深蓝色.  相似文献   

6.
一、对概念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类属于化合物,要区别于单质、混合物.2·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不一定是电解质.NH3SO2CO2SO3→(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一些中学教材和大学试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对电解质的概念都是从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来叙述的,也就是说电解质的概念被定义成: “根据物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把物质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8.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等化合物,在水溶液里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也不能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至于单质,不论它们是否导电,由于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就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围,例如金属铜或铝等。所以,在讨论单质是不是电解质时,宜提“不是电解质”为妥。当然把蔗糖、酒精等“非电解质”叫“不是电解质”也是可以的。总之,“不是电解质”中除了“非电解质”以外,还有很多单质(导电或不导电),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现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辨析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强调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只要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2个条件中,任一条件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相似文献   

10.
电解质与电介质的区别甘肃省平川中学(730913)郝义民,贺润芳人们常常将“电解质”误写成“电介质”,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解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类、碱类及盐类等.电解质由于能离解成离子,故能导电.根据其电离度的大...  相似文献   

11.
“或”与“都”初三化学改编本169页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是这样写的: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照上述定义,电解质指的是化合物,条件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只要具备其中任一条件就可以,(二个条件都具备也可以);而非电解质指的也是化合物,但它的条件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若只具备其中任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试用本中只写“或”没有“都”字,概念是不严密的。改编本中多了一个“都”字意义就明确了。“溶液变成红色”和“使溶液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答:不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固体不导电,因在固体中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其不导电,只有在溶解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或在熔融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P13中写道:“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在教和学的实践中究竟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谈淡我们的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是中学化学里对电解质概念的描述,这一描述似乎已成为人们对电解质约定俗成的看法。然此描述却给人造成许多误解,如氨气、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也都成为电解质了,因为它们的水溶液是导电的。为此我们有必要给电解质以本质的描述,或者说给电解质下一个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样,以上所述弊端便不会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刘晓明老师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正确的,再补充几点。一、电解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是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于的性质。由于这个性质直接反映了电解质的微观结构特征,因而这个性质是电解质的本质属性。只有掌握了这个本质属性,才能从正面解释下面的问题: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非电解质为什么不能导电?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事实1.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_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但是BaSO_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工业上在用重晶石制钡的化合物时,是在BaSO_4固体中加入饱和的Na_2CO_3溶液,并不断搅拌,待达到平衡后,静置,移走上层清液;再加入饱和的Na_2CO_3溶液,重复处理多次,使绝大部分的BaSO_4转化为BaCO_3;最后加入盐酸,沉淀大部分都溶解了,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使澄清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小议     
湖南常德师专学生程友良来信认为部编初中化学课第五章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明确指出“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
磷酸三钠常被用作锅炉用水的防钙垢药剂。在锅炉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磷酸三钠溶液,保持锅炉水中有一定量的磷酸根离子,就能使锅炉水中极少量的钙离子,在水沸腾的条件下与磷酸根离子发生下列反应: 10(Ca)~(2+)+6PO_4~(3-)+2OH~-→(Ca)_(10)(OH)_2(PO_4)_6生成的碱式磷酸钙是一种松软的水  相似文献   

19.
1.概念(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如CaCO_3、BaSO_4是难溶物质,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NH_3·H_2O属于弱电解质,NH_3却是非电解质.CuSO_4·5H_2O和CuSO_4都是强电解质.  相似文献   

20.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