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孙少佩 《科教文汇》2011,(11):63-64
方鸿渐和莫尔索都是生活于荒诞世界中的人,面对荒诞,钱钟书和加缪实现了一次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们都主张直面生存困境,并付诸反抗的行动去赋予生命以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围城》与《局外人》中主人公荒诞的生存意蕴,从而进一步体会中西这两部伟大作品所体现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李海靓 《科教文汇》2008,(2):161-161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运用其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创作出这离奇荒诞的《等待戈多》。然而,他并不是为荒诞而荒诞,在荒诞背后隐藏着可以确定的深刻的真理。在荒诞派作者反传统的作品中体现艺术的本质,即它是理念及理念的物质显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运用其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创作出这离奇荒诞的《等待戈多》。然而,他并不是为荒诞而荒诞,在荒诞背后隐藏着可以确定的深刻的真理。在荒诞派作者反传统的作品中体现艺术的本质,即它是理念及理念的物质显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儿子与情人》中“矿井”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炎 《科教文汇》2009,(34):250-251
《儿子与情人》这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劳伦斯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大量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对故事情节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本文对“矿井”这一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钢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小提琴曲见长,本文通过对他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的结构、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和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介绍了苗族“飞歌”这一艺术形式与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完美的融合、创新,体现了陈钢立足本土文化,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风格,阐明了他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哈罗德·品特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他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生活的荒诞代表作《归家》。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俄狄浦斯情结角度出发去分析该戏剧,探究作家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7.
《印度之行》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征,说明福斯特成功地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创作手法,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兼具"故事"与"寓言"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之薇 《科教文汇》2007,(6S):145-146
《印度之行》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征.说明福斯特成功地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创作手法,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兼具“故事”与“寓言”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解读“法国电影新浪潮”旗手特吕弗的影片《华氏451》,这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的作品,展现出了特吕弗用反讽荒诞的手法传达的深刻思考: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处在一种无法觉察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解读“法国电影新浪潮“旗手特吕弗的影片《华氏451》,这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的作品,展现出了特吕弗用反讽荒诞的手法传达的深刻思考: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处在一种无法觉察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  相似文献   

11.
乔良 《科教文汇》2007,(1X):173-173
象征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作家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本文以默多克的《独角兽》为文本入手,分析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在此作品中的运用与体现。  相似文献   

12.
《活着》是余华先生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态度的作品。文章叙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写作背景,结合以实践为基础、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了作品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作品写作手法的解读,更加深刻地解读作品所反映出的独特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倾城之恋》这两部作品虽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但其在母题选择、艺术手法、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却表现出了诸多共同点。对二者共性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女性意识的萌芽,窥见文学作品对父权制下女性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蛙》是作家莫言倾注十年心血,苦心酝酿、多次易稿所潜心创作的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书中秉承了莫言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笔触细腻、风格魔幻却也朴实,将中国社会的现实一隅展现得淋漓透彻。不但融入了莫言对新中国农村生育史这一题材的现实思考,也用亦真亦幻的人物塑造叙事手法与九幕话剧的特殊演绎形式将荒诞癫狂的时代人性悲剧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无不引起了当今社会的严苛审视与深度反思。阐述了小说中对场景、情节与人物心理的现实魔幻共融写实手法,深度剖析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从而折射、挖掘人性,反思那个特殊时代的种种无奈。  相似文献   

15.
加缪的作品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的荒谬感.他的《局外人》偏重于揭示人与人日常生活处境的冲突,塑造了在荒诞的生活处境中痛苦挣扎的独特的莫尔索形象.莫尔索以在习以为常但又枯燥无味的日常琐事中,以一种置身事外、不屑一顾的态度反抗.进而揭示出存在主义文学中对荒诞意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美国杰出的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剧作家对美国社会荒诞现实的体验深刻表现在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中.这部人类社会的喜悲剧,以极端的手法凸显了现代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对荒诞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象征手法运用的层面对<动物园的故事>进行分析,并以此揭示其对现实荒诞性的讽喻功能.  相似文献   

17.
袁忠惠 《科教文汇》2007,(2X):180-180
加缪的作品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的荒谬感。他的《局外人》偏重于揭示人与人日常生活处境的冲突,塑造了在荒诞的生活处境中痛苦挣扎的独特的莫尔索形象。莫尔索以在习以为常但又枯燥无味的日常琐事中,以一种置身事外、不屑一顾的态度反抗。进而揭示出存在主义文学中对荒诞意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彭俊生 《科教文汇》2011,(29):70-71
本文通过对《药》与《夜》中不同层面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比较,说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是时代特征的反映。认真读名著,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色彩的运用尤为精彩。通过颜色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象征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的深刻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汉舞三首》的和声手法及风格特点的分析,充分体现了马思聪的这部钢琴作品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新颖、大胆而富有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