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图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你会听到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拨动刻度尺,观察刻度尺振动的快慢,同时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实验的结果是,刻度  相似文献   

2.
刘凤珍  吴先球 《物理教师》2010,31(10):31-32
1引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声音的特性”一节中,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的演示实验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次钢尺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器材是学生的身边之物,  相似文献   

3.
考点一、声现象研究方法的判定 例1 (2014年山东济宁中考)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1所示.改变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课,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中,将一只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如图1示),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拨动后发声的音调不同.  相似文献   

5.
项珍 《小学自然教学》2014,(6):M0003-M0003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教学进入分组实验阶段,教师请学生完成对比实验:在桌面上按住尺子的一头,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头,观察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情况下,尺子振动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6.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鉴于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边实验边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边实验边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就地取材",进行物理实验,即让学生将尺子(最好是钢尺,也可以用锯条代替,不易被折断)紧紧按在桌面上,将尺子的一端伸出桌子的边沿,然后,让学生拨动尺子,仔细聆听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尺子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教师再让学生改变(增加或者减少)尺子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让学生再次拨动尺子,且保持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聆听声音的音调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相似文献   

7.
"音调的影响因素"是初中物理声学部分内容,是教材中重点的探究性实验,所占篇幅较大,也是各省市毕业考试的"高频点",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沪科版、人教版新老教材不约而同地采用如图1所示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的变化和钢尺的振动快慢。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塑料直尺做实验,因为塑料直尺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这样便可以进行学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中探究了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书中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直尺完成这一实验,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直尺,通过比较听到声音的音调的不同,从而得出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利用了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完成实验,学生兴趣高昂,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实验中也发现利用这种方法,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小,能选择的音调范围不大,音调变化也不太明显。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这一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9.
赵龙 《科学课》2013,(6):56-57
课堂上,许多老师在引导孩子认识音高问题时,采用如下的方法:要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需要改变什么?(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2013,(6):90-91
前几天,与朋友讨论起一个有趣的课堂实验——振动频率(每秒振动次数)与音高的关系。听很多老师上课,基本上是这样做的:拿来一把不锈钢直尺,把它压在桌面上,让其伸出桌面比如10厘米,然后拨动尺子,  相似文献   

11.
1破解疑点(1)认为振动都是人的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不少同学只认识到明显的振动,即肉眼观察到的振动。如钢尺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和音箱喇叭的振动等.说这些振动明显,其实是其振幅大,易于观察.但是有很多振动,因为其振幅太小或时间短,不易用肉眼直接观察,如敲击桌面时的振动、气球爆炸时的振动等.对这些不易观察的振动可以根据其发出的声音的特点推断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黔~酬殆~豁撇摧徽姗蜡瑞端瑙踞谧粼一、填空题1一切物质都能传播声音.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声音不能在 与中传播.2.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3.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声带的,并靠作为介质将声音传播出去. 4.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可知瓶是否灌满,这是因为水灌得越多,空气柱变得越,气柱发出的音调越 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_…  相似文献   

13.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根据不同的需要刻度尺又做成多种,如木尺、钢尺、三角板、皮卷尺等.有些刻度尺,同学们虽然已经见过和用过,但是,要做到正确使用,还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认第一,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即测量的起始刻度线.一般刻度尺的零刻线位置有两种.一种在刻度尺边缘,如学生用的钢尺;另一种不在刻度尺的边缘,如三角尺.第二,观察刻度尺的员程,即从零刻线到尺子最后一条刻度线间的距离,它表示该尺能一次直接测量的最大长度.第三,识别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即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它是刻度尺准确…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我的学生在用直尺、皮筋做发声实验的过程中,不单单发现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系: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同时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也有关系!这是很令我兴奋的.备课时我不敢确定学生是否会注意这一点,学生的收获超越了教科书本!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又一轮实验:学生们在弄清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又认识到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敲击桌面,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观察桌面上物体的表现;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放一段录音,用手触摸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等等.比较这些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从而找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锣面或音叉,声音马上消失,  相似文献   

16.
妙用尺子     
一、做一个钟摆在教学探究摆长影响摆动次数内容时,遇到了问题,教材要求:两根长度分别为20cm、30cm、粗细相同的木条(或塑料棒)。可是学校缺少制作钟摆的材料,怎么办?我尝试选用钢尺。(1)用一把学生用的普通钢尺代替木条或塑料条,钢尺的一端正好有个洞,利用这个洞可以将细绳穿过,系在铁支架上,一个短的摆做好了。(2)再拿来两把钢尺,把它们按需要的长度用透明胶带粘牢,这样就接成了一把长钢尺,把有洞的一端依然用细绳固定在支架上,就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的效果,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改进实验。一、尺子振动时的音高实验尺子振动时的音高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的实验。1.实验原型。(1)学生分别弹伸出桌外不同长度的尺子。(2)用耳朵判断声音高低变化,再通过柱状图记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要点1.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主要包括正确操作和准确读数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应做到:①根据测量要求选好所用的刻度尺.测量时,先把刻度尺上零刻度线跟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刻度尺跟物体另一端相重合的刻度值就表示物体的长度;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将刻度尺的边贴近被测物体,不要歪斜.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且要读出估计值;③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不清或两端损坏时,用这把刻度尺测量物体应从零点以外的某一刻度起,用所量到的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④记录时,数字中要有估计值,…  相似文献   

19.
杨光杰 《物理教师》2006,27(8):17-17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见的物理现象。音调是声音的特性之一,频率是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振动频率的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  相似文献   

20.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根据不同的需要刻度尺又做成多种,如木尺、钢尺、三角板、皮卷尺等.那么刻度尺如何使用呢?如何使用才能够准确测出被测物体的长度呢?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也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们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归纳为五个字,即认、放、看、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