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三十个春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创造了了中国崭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人民掌握了这个理论,就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的结果。一、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理论上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关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事变。而居于祖国边陲地区的内蒙古人民也加入了革命的斗争,成为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革命堪称内蒙古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民族觉醒,拙文试图通过分析辛亥革命前夕内蒙古社会矛盾及内蒙古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辛亥的爆发后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等内容来探究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族觉醒的过程及其独特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策略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斗争的科学,也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长期实践中,在同党内“左”右倾严重错误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策略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毛泽东同志民主革命时期的战略策略思想作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次大会后的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这一形式广泛发动工农,团结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向高潮的重要起点.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孙中山、国民党左派和全国人民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是政治近代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但真正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发展又密不可分,在复习时应该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  相似文献   

7.
崔枫 《林区教学》2011,(3):48-49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紧张的革命斗争中并未停止对先进文化的思考和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其文化思想深刻地触动了中国广大农民群众,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农村的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就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完善有一个过程。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党的六大制定的民主革命十大纲领,推动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九一八事变后,民主革命纲领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具体化为抗日民主革命纲领,引领了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新民主主义主题基础上的完善和发展,揭示了中国革命经过新民主主义而达到社会主义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立足新时代,深刻总结党制定和实施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历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行中华民族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我认为,要进行中华民族有光荣革命传统教育,主要靠讲授中国古代史上的农民起义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通过讲授农民起义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使学生熟悉史实,深刻了解,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和  相似文献   

11.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的历史定位属于革命党,中心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同时,在局部执政的区域又是执政党,又必须履行执政党的相关职能。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局部执政和执政包容性思想的探索实践,尤其在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农民和农村、执政包容性等问题的认识上,有它独特的见解,为后来转到全国范围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在仍然还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人民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陕西人民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坚守西安孤城,支援北伐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迎接各路主力红军长征会师西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设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豫鄂陕根据地,保卫陕甘宁地区。勤劳、勇敢、质朴的三秦儿女,在中共陕西党组织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壮丽的篇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全心全意的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成为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和江泽民先后提出“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为人民服务”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使这一思想的政治含义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民生富裕的愿望。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然是我们艰巨的历史任务和神圣使命。三民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族际交流、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空前增多,这种现象使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通过研究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找出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采取什么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和创举,并为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解决好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南非共产党(简称南非共)是非洲第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也是非洲现存力量及影响最大的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理论是现阶段南非共指导南非工人阶级和穷人大众向社会主义过渡最重要的理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形成的指导思想,南非特殊类型殖民主义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南非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理论包含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阶级斗争、性别斗争及民族问题。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当前向社会主义过渡,应着重从经济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家族叙事为主线展示了中华民族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历史画卷,通过白鹿两家儿女们的革命斗争经历和普通农民对革命态度的转变,清晰而深刻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文本超越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党派史观和阶级史观,从民族文化史观出发,考察和反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家族"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红旗谱》是梁斌文艺创作的代表作,它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经历的长期而又艰难的革命探索,作品不但展现了朱老忠由一个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历程,而且艺术地还原了革命历史的原生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冀中人民的斗争置于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加以表现,并有意识地揭示了北方革命烽火同井冈山红旗的内在联系,因而使《红旗谱》成为表现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  相似文献   

20.
民族预科教育简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创办和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