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教育意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要求,对广西百色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方案,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并对研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成果分享,以加深学生对革命者和百色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感,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红色研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升级、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革命老区大别山六安市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地理核心素养和红色精神的培育为终极目标,确定“行走大别山,重温红色路”为研学主题,提出“认知、思维、实践、情感”四维研学目标,围绕主题对研学思路、研学路线、研学内容、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期推动地理实践教学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研学旅游市场迅猛增长,有着突出教育功能的红色研学旅游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红色文化景区作为红色研学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开发适合当前青少年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以沙家浜风景区为例,分析红色文化景区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推动青少年红色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理研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西柏坡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研学优势,科学设计西柏坡地理研学活动方案,将红色教育和地理研学相结合,组织开展鲜活生动的地理研学活动,在全面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5.
<正>“红色研学”课程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探究、体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的主题教育课程。下文,笔者主要谈谈“红色研学”课程的实施。1.创设校园红色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是“红色研学”课程的一种隐性而重要的资源。为实施好“红色研学”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以红色文化滋润童心。我们在教室里定期更换红色主题板报,各班既有弘扬红色文化的统一要求,又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红色研学旅行是以红色资源为载体,集参观、学习、研讨三者于一体的主题性旅行活动。文章依托广东潮州红色资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设计了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方案,探讨了红色研学旅行的实施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区域认知的红色研学旅行设计,能更好地让学生探究红色资源的地理成因和历史成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文章以"中原地区红色研学之旅"为例,从确定主题、选择红色资源、确立实践目标和要求、设计实践内容和行程方案等方面进行实践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和红色精...  相似文献   

8.
红色研学旅行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新产品、新业态。黑龙江省革命老区数量较多、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加快发展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目前,黑龙江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存在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主题课程研发不系统、经典线路设计不充分等问题。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需要建立宏观政策保障机制,设计红色文化研学课程,打造红色研学经典线路,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红色资源独特,具有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类型丰富、保育并举等特征,但在教育领域的利用不够充分。河北省研学旅行发展迅猛,但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不够优化。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两者之间,在价值认同、素养培育、课程设置、多元融合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据此,从优化利用红色资源入手,探讨河北省研学旅行在资源解读、内涵深挖、线路规划、课程创建上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的“育美、增智、强体、树德”目标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密切相关。文章以“荻港村文化研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为例,从荻港村农业文化背景、文化智慧、文化功能价值、文化体验4个方面挖掘研学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红色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借助区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应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邯郸地区红色资源调研并对红色研学旅行项目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探索出了地方特色红色研学旅行项目构建的指导策略,构建符合当地特色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红色研学旅行是课程思政和跨学科教学的新型德育模式,因此设计兼顾思政教育和地理教学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以"丹桂飘香"安徽金寨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为例,阐述红色旅游资源对接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困境,并据此提出展望。旨在延伸校内课堂以拓展学生学科知识,注入红色教育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进而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课程中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8):113-114
甘肃省会宁县地区红色旅行资源丰富,适合开展红色研学旅行项目。会宁县的红色研学旅行开展应因地制宜,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措施,努力打造美丽红色会宁。笔者将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经验,简略说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红色精神熏陶,并对会宁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提出意见,给广大青少年学子提供感受革命精神、聆听红色经典、增强实践能力、丰富知识的研学教育场所。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角度认识地理环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目的在于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设计以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色文化景区为研学旅行地点,在研学活动中渗透五育,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方案设计与评价,为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合的策略,促进地理研学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安旅行团是最早一批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代表,途经22个省市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是对青少年最好的教学案例。重走“新旅”之路,依托沿途省市的红色人文资源和绿色自然地理规划研学路线,指导学生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地理”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西南民族村寨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研习价值、信仰重塑价值、精神疗养价值、生态感悟价值、亲情塑造价值、感恩教育价值。然而,多数民族村寨研学旅游开发简单粗放,并未充分实现其文化价值,只有进行深度文旅融合,以文化元素挖掘拓展研学旅游价值,以文化解析创新满足研学市场需求,以文化主体培育提升研学旅游内涵,以文化氛围营造优化文旅转化方式,才能破解当前西南民族村寨研学旅游重旅轻文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其在开展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书香大陈”研学地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体验等多科目,通过充分挖掘研学资源的多重价值设计研学活动,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研学方案,采用跨学科问题探究方式开展研学活动等途径,实现研学旅行中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程标准将研学纳入,地理研学能够将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贯穿,帮助学生综合发展。地理研学需要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构建分层实施中学人文地理研学课程。研究发现,缓冲区与最邻近分析显示浙江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呈集聚模式,集聚核是梁弄镇和溪口镇,已具备建成研学基地条件。进而设计四条主题线路:走进悠悠古渡,探寻史前文化;重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承人;知味龙观,一品茶香;走进古代水利工程,感受千年匠心文化。将四明山优质人文旅游资源融入中学地理研学课程,提升四明山地理课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区,拥有410处革命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学校依托龙岩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在具体研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利用纪念馆中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进行现场教学;结合革命遗址进行历史氛围、历史情境等体验教学;在研学期间听取报告,丰富研学活动,进行头脑风暴式教学,进而探索出一条"闽西红色文化研学与提升苏区学校德育"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海岛型目的地研学价值大但实践经验少。文章甄选福建平潭岛、湄洲岛、鼓浪屿和东山岛四个兼具地域代表性与研学价值的特色海岛作为研学目的地,以“地理教学+思政教育”为主线,将“四化”(研学地点地域化、研学内容综合化、链接学科多元化、融入要点思政化)作为纲领,就研学课程地点、思路与目标、实施和评估等方面展开探究设计,以期在特色海岛研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思政认识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