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中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二是学生不想提出问题;三是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除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授人以渔,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要尊重关爱,信任问题学生;树立自信,激励问题学生;同伴合作,帮助问题学生;家校联手,培育问题学生;给予机会,改变问题学生。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制定目标,永不放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让风雨中的花朵不再飘摇无助,开得更娇艳、更旺盛。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做法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提供发现问题的条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从观察、实验、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研究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发展。问题意识是学生终生的财富,是创造发明的基础,也是新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学生外在表现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在思想、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简言之,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欠缺。从心理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创设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景,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积极体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其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彰显问题所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聚焦学生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拓展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冬玉 《考试周刊》2013,(94):186-186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在学习、思想及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作者从"问题学生"的成因、影响"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问题学生"的转化技巧三个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学生"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能主动提出问题。一、创设悬念情境促学生发问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新颖别致、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想要解决却还不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最终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郭永林 《辅导员》2014,(15):95-95
<正>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而言,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不平常的现象、引起矛盾的说法、在理论和实践中解决不了的事情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引导学生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结合各种媒体显示的信息提出问题。比如在非典型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前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可能发现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要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而言,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不平常的现象、引起矛盾的说法、在理论和实践中解决不了的事情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引导学生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结合各种媒体显示的信息提出问题。比如在非典型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分析、类比、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原则1.有效性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升  相似文献   

14.
问题教学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触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准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使学生学会提问;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问题既是学生阅读的核心,又是促进学生阅读的动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要利用趣味性问题、鼓励性问题、层次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观意愿,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主动性,使学生想读、会读、乐读,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成功开启英语阅读大门。  相似文献   

16.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验证问题。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想像,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沈洁 《海南教育》2014,(12):33-33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每一堂数学课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解决问题结束,过程便是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在整堂课中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城市学院学业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对学籍变化学生和违纪处理学生进行访谈和统计分析,并对普通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出现过学籍处理、违纪处理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学业问题学生家庭、心理、行为等特点,为避免学业问题的发生制定学风巡查制度、考勤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对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籍处理答辩制度、处分解除制度和重点学生追踪制度,以促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教师》2013,(5):54-55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以优质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纽带,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而“问题导学”是建立在问题教学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问题为纽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想问""会问",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两点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