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最早提出"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概念的人,肯定没有在全民高考的国家读过书,就算是读过书,也是个资优生。否则,他应该知道,在一个唯分数论的班级里,人和人绝对是不平等的!面对老师的惩罚、同学的欺负、父母的无视,作为一名"差生",你此刻什么心情?  相似文献   

3.
陈治平老师,已经六十一岁了,现在是华中师院一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外语教师党支部书记。他学有专长,基础雄厚,业务水平高。小时曾读过许多古书。经史子集,他都接触过。很多书如《论语》、《孟子》、《左传》、《国策》以及历代  相似文献   

4.
<正>1.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能力1.1要懂点书法,把字写好。老师要敢于说:"看我写。"书法,能表现人的修养,表现人的气质。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因为一切艺术的核心都是情。1.2要会朗读。老师要会朗读,备课要备朗读。老师要敢于说:"听我读。"教师要范读,翻开课书,让学生听到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声。很多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些呢?教师没有把课文读好,自己尚且感动不了,  相似文献   

5.
我天生就应该是教语文的 我经常自诩:我天生就应该是做语文老师的.朋友们也讲:你身上有着语文人的天赋.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语文人必备的个性品格和气韵风度,但凭直觉应该很容易判定一个老师的语文人属性.人文情怀、书生意气、书卷才华,再加上一点点清高和孤傲,是否就是语文人的味儿呢?假如是,那"书"和"文"便几乎是我与生俱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门外话     
我的父母是中学语文老师,在辽南一个县城工作了大半辈子.我也是在师范学院中文系读过书的人,但抱歉的是没有在中学任教的经验.不过,从我父母的一些故事里,知道语文教育是件不易的事,其问的规律什么的,他们好像也没有说清楚.只是觉得,教语文的人,应当会写文章,至少是写像一点模样的文章,否则就有点隔膜.雾里看花,门外闲谈,把文章八股化,那就没有出息了.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魏书生老师也说:"以育人为本,书就教好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贤者的宝贵思想,以人为本,教好语文,搞好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种子,母语是土壤,教师是阳光和水,阅读是提供优质土壤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种子在土壤中孕育,在阳光和水的滋润下成长."这是窦桂梅老师在给湖南省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讲座时的慷慨陈词,她的讲座题为<读经典书,做有根人>.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和读过的书。感谢《小学语文教师》,感谢《江苏教育》,感谢于永正老师,让我平庸的生命漾起了一丝光彩。与他们的相遇,让我成了今天的我。十年前,我任教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2004年9月11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怀着对小语教学的痴情、对于永正老师的崇拜,我和学校六位老师自费登上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在高考科目中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单科分值最高,学生重视程度却最低,就连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也认为语文不用学,中国人还能不会说中国话?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的学生却对这些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不投入,更有甚者还逃避语文学习。我不否认,没读过书的人也能说中国话,但要将中国话说得美,能让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能明确理解别人说的话,这就得需要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来装满行囊,丰满自己的羽翼。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经常会要求学生多读名著,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名著阅读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于是我们很容易看到,语文教师们津津乐道地将一部书的某一章某一回抽出来,考查学生是否读过、是否记得;也很容易看到,各种所谓的"名著精要""名著速读"如雨后春笋般在教辅书市场涌现;更会发现,评价一名语文教师的标准又多了一条——是否能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名著的重点情节和主要人物记住……  相似文献   

12.
记得,曾经有位语文老师戏言:"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教了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的确,相对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最难当,效果最不明显,工作负担最重。语文老师究竟"负"从何来?恐怕最令他们不堪负重的就是作文和日记繁重的、流程式的批阅。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教师孺子牛般的批阅,换来的只是学生麻木不仁的态度——漫不经心地改几个错别字,对于老师"概括性"的、"公式化"的评语更是懒得一瞥。事实  相似文献   

13.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的爱被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有意识和理性的,是纯洁而全面的,是普遍而持久的,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和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教师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他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像他的父母一样爱他的学生,那就比一个读过很多书却不爱他的事业或他的学生的老师更好。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师道》2009,(9):44-45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的读书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能教好书,他的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很自然地想到了怎样的一名语文老师算好的语文老师。我想到了五条很"土"的标准。第一条,要求学生背出的课文,自己都能背出来的语文老师。每一册语文书都有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片段),都有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学生拿着语文书背书给语文老师听,封面朝自己、课文朝老师,他们知道老师是背不出来的,也不用背的。一个本科毕业生来到小学当语文老师,若能将学生小学六年需要背诵的75首古诗,一口气流畅地背出来,他(她)的学生一定会  相似文献   

17.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强调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享受"读"的快乐,从而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前言]毋庸讳言,当今我们不少老师教语文、更多的学生学语文都是被动的,出于某种目的,"被语文"的现象相当严重.而我一直朝着"主动语文"的方向追寻,并想启迪我的同仁们如何走出这个被动的局面,我的做法是——从写字开始.祖国的汉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被世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国人最引以自豪和骄傲的,我们不能不把这民族的奇珍异宝"上代传下世"的事做好.当下,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目标里,不同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指标、任务都是硬的.但是,写字教学作为非考试项目而被软化了,甚至被当"晚儿子"看待,加上进入电脑时代,键盘取代了手写,我们的好多老师根本上瞧不起书法或不会写字、写不好字,不识其书法,不懂书法教育思想,是个书盲.一个书盲是不会教学生写好字的,语文教学也不会出色到哪里去.我的实践体会到,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从写字开始,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诗意地行走.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毫不谦虚地说,一直重视写字教学,书法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在积极的语文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在阅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的《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这本书,书中于老师在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时提到了"幽默"对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幽默是小学语文教师所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纵览我国小学语文界的名师,他们都不乏幽默。放眼世界,幽默的教育名师更是比比皆是。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在人群中很难脱颖而出。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很难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日本的大平正芳就这样说过:"幽默: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读书与语文素养提升的关系,早已尽人皆知:语文水平提高,读书非常重要. 常见的情况是,那些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优秀成就的教师,都是爱读书、勤钻研的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三尺讲台边,也数十年如一日地与书为友.在教授学生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和提升.张大文老师对此深有体悟,他说:"只要教师自己在进步,学生的进步就是有保证的;而且,学生的进步反过来又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见本期《在讲台边受教五十年》)司保峰老师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喜爱阅读的人,长大后能够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想法的能力."(见本期《信任,创造教育奇迹》)这让我们看到了读书之于教师、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