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实验一直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章节中典型的吸热反应实验[1-2]。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教材中该实验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药品用量较大,造成较大的浪费(违背“节约”原则)。  相似文献   

2.
易错点一忽视物质的性质、不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或不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例1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相似文献   

3.
由实验时一次药品浓度错误而想到用Fe(OH)3溶于NaOH的问题来解释为什么在诸多Fe(OH)2制备实验改进中使用高浓度或固体NaOH会出现白色沉淀更明显的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高浓度的NaOH对Fe(OH)3有溶解作用,有利于Fe(OH)2的白色呈现。  相似文献   

4.
通常认为铜离子呈蓝色,铜盐溶液也呈蓝色,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不同的铜盐溶液,在不同的浓度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下面就铜盐溶液的颜色作简单介绍。一、硫酸铜溶液颜色通常,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实际是以水合离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水合铜离子呈蓝色,所以我们常见的铜盐溶液大多呈蓝色。如,在胆矾CuSO4·5H2O中,Cu2+的配位数为4,因此,CuSO4·5H2O的化学式也可以写成[Cu(H2O)4]SO4·H2O。胆矾呈蓝色是因为[Cu(H2O)4]2+呈蓝色。CuSO4·5H2O溶于水后,  相似文献   

5.
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结合生物学知识,设计了制备Fe(OH)2的新实验:采用简易的套管装置,利用酵母菌呼吸作用去除管内的氧气,综合生物和物理知识,跨学科创造性地在无氧环境中制备Fe(OH)2。结果表明调控酵母菌量可有效避免制备的Fe(OH)2被氧化。另外通过改变反应物滴加方式和浓度的试验,解释了Fe(OH)2沉淀过程中呈浅绿色的原因。新设计的装置能成功制备白色的Fe(OH)2沉淀,现象清晰,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正>1试题呈现(连云港中考第16题)若W=5x2-4xy+y2-2y+8x+3(x,y为实数),则W的最小值为_____2解法探究思路1整体思想+配方法把2x—y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式进行配方。解法1:W=4x2-4xy+y2+4x-2y+1+x2+4x+2=(2x-y)2+2(2x-y)+1+(x+2)2-2=[(2x-y)+1]2+(x+2)2-2,显然当(x+2)2=0且[(2x-y)+1]2=0,即x=-2,y=-3时,Wmin=—2。思路2主元思想+配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1圆内接四边形中的一个恒等式在文献[1]中我们将杨学枝老师在文献[2]中得到的关于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恒等式变形为如下等价形式:定理1[1]如图1,凸四边形ABCD有外接圆, P为空间中任意一点,则:|PA|2S?BCD+|PC|2S?ABD=|PB|2S?ACD+|PD|2S?ABC.文献[1]中的证明依赖于用行列式表述的四点共圆的充要条件.本文中我们给出这个行列式的几何意义,由此可以得到关联平面内四个点的一个恒等式,这个恒等式给出了定理1的一个推广.  相似文献   

8.
(4)两个自然数公式的导出下面我们再介绍与S1相关的另外两个公式:12+22+32+…+n2=(n(n+1)(2n+1))/6 13+23+33+…+n3=[n(n+1)/2]2这就是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将它们依次记作S2,S3.  相似文献   

9.
<正>一、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例1 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参考答案:已知室温时,纯水中的[H+]=[OH+]=[OH-]=10-]=10(-7)mol·L(-7)mol·L(-1),又因水的电离(H2O幑幐H++OH-)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致使[H(-1),又因水的电离(H2O幑幐H++OH-)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致使[H+]=[OH+]=[OH-]>10-]>10(-7)mol·L(-7)mol·L(-1),即pH<7。答案是:因室温纯水的pH=7,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使[H(-1),即pH<7。答案是:因室温纯水的pH=7,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使[H+]=[OH+]=[OH-]>10-]>10(-7)mol·L(-7)mol·L(-1),则pH<7。  相似文献   

10.
超图分解在信息技术中有重要应用,λK((3))v的P((3))4-分解是最基本的3-一致超图路分解。应用3-设计的方法,通过直接构造,研究λK((3))v存在P((3))4-分解的构造和存在性,得到λK((3))v存在P((3))4-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λv(v-1)(v-2)≡0(mod 12)。  相似文献   

11.
<正>问题219[1]求点P(23(1/2),2)到椭圆x(1/2),2)到椭圆x2/3+y2/3+y2=1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文[2]指出:该问题距离的最小值存在,虽不能求出其准确值,但可求出其近似值,其近似值为2.46501,此时椭圆上的点的坐标近似于(1.563435,0.430376).事实上,这个近似值是正确的,但一定不能求出其准确值么?其实这个准确值是可以得到的,虽然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第6期《美国数学月刊》刊登了希腊人George Apostolopoulos提供的问题11868如下:问题11868[1]对非零实数a,b,c,设f(a,b,c)=(a[1]对非零实数a,b,c,设f(a,b,c)=(a2/a2/a2-ab+b2-ab+b2)2)(1/4),证明:f(a,b,c)+f(b,c,a)+f(c,a,b)≤3.文[2]给出了Leo Giuguic提供的解答.本文从  相似文献   

13.
<正>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2Cr2O7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位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中,乙醇的该性质是采用文字描述的,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实验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在2019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2]中,乙醇的该性质为实验探究,没有提供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品悟经典     
<正>[原文]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2),而好犯上者,鲜(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有若,字子有。(2)弟:即"悌"(tì),敬重兄长。(3)鲜:少。(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  相似文献   

15.
常见含钙化合物有CaO、Ca(OH)2、CaCO3,其中,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CaCO3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掌握上述三种含钙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可以探究露置在空气中的CaO、Ca(OH)2是否变质,检验Ca(OH)2、CaCO3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题目已知直线l与椭圆C:x2/3+y2/2=1交于P(x1,y1)、Q(x2,y2)两不同点,且△OPQ的面积S△OPQ=(61/2/2),其中O为坐标原点.(Ⅰ)证明:x12+22和y12+y22为定值;(Ⅱ)设线段PQ的中点为M,求|OM|·|PQ|的最大值;(Ⅲ)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D、E、G使得S△ODE=S△ODG=S△OEG=(61/2/2)?若存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次九年级数学考试中,试卷有这样一道试题:若W=2x2-4xy+5y2+4x-2y+3,且x,y为实数,则W的最小值是__.不少同学是这样解答的:W=(x2-4xy+4y2)+(x2+4x+4)+(y2-2y+1)-2=(x-2y)2+(x+2)2+(y-1)2-2.∵(x-2y)2≥0,(x+2)2≥0,(y-1)2≥0,∴W的最小值是-2.这是一道二元函数最值问题,是典型的代数推理题.解答时,  相似文献   

18.
<正>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有十大要点,简单来说就是"一色、二特、三性、四反应"。一色:注意题干对溶液颜色的要求。如果题目要求是无色溶液,则不能存在有色离子。例如:无色溶液要排除Cu(2+)(蓝色)、Fe(2+)(蓝色)、Fe(2+)(浅绿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_4(3+)(棕黄色)、MnO_4-(紫色)、[Fe(SCN)]-(紫色)、[Fe(SCN)](2+)(红色)等这些有颜色离子。二特: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不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与导数有关的直线和曲线相切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无论题目千变万化,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理解y=f(χ)在点χ处的导数f’(χ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f(χ)在点(χ0,f(χ0)))处的切线的斜率.求函数y=f(χ)在点(χ0,f(χ0)))处的切线的一般步骤是:①求出函数y=f(χ)在点χ0处的导数f’(χ0),即y=f(χ)在点(χ0,f(χ0))处的切线的斜率.②由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y-f(χ0)=f’(χ0)(χ-χ0),但要注意函数的导数不存在处的切线是与χ轴垂直的直线.例1已知函数f(χ)=χ3+bχ2+cχ+d的图象过点P(0,2),且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为6χ-y+7=0,求函数y=f(χ)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