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有胜  郑国璋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173-174,179
书法地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该学科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学科定义、书法与地理关系研究、书法文化生态研究、书法文化源地及书法文化圈研究、书法传播与扩散研究、书法文化区研究、空间、地域与书法研究、书法景观研究等方面。文章从学科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书法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并分析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该学科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鹤 《科教文汇》2014,(20):122-124
书法教育既可以对学生进行书写技能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书法艺术欣赏能力,这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从事书法教学多年,所在的单位安徽省阜南县苗集中心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在开展书法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书法教学上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普及书法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莹 《科教文汇》2014,(10):146-147
在当今国家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非书法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书法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明确当今高师书法教育现状的前提下,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探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且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学策略,开展卓有成效的书法特色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国家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非书法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书法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明确当今高师书法教育现状的前提下,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探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且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学策略,开展卓有成效的书法特色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书法是一门艺术。它是以文字为素材,以线条为内容,以技巧为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书法艺术是与每个中国人最亲近也最温暖的艺术。书法练习活动既是书法技能的训练、提高过程,又是锤炼一个人的意志、心境的方法。一、书法教育的现状目前,全国各地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平衡。北京、上海、山东、河南以及发达地区对书法教育相当重视,而我们江西省对书法教育就没有他们那样有激情。即使是今年(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  相似文献   

6.
王贤昌  王霞 《科教文汇》2024,(3):143-146
汉字、书法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汉字承载着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基因,是书法和语文教育的基础;其次,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书法美与韵的载体;最后,书法与文学相互映衬,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最佳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重要意义:感受书法的形体美,有效加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学习;鉴赏书法的内蕴美,有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书法的结构美,有效培养学生对书写习惯的掌握。鉴于书法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中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合理融入: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书法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学生书法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用书法艺术的空间形式美、依物象形美、情感意境美,自身教学美来熏陶学生的心灵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书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形成人文素养,同其他教育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书法进入当代,因为学院教育模式与理念的改变,也因为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的不同,已经较之三十年前发生了近乎彻底的颠覆与改变。书法变成了一个专业,书法也成为了一种商品。这个专业解决了很多人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问题。想来百年前的老祖宗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那时整日操作的一种生活必备品,今日竟成了如此这般景象。历史终归是发展的,今日之书法盛世虽然导致书法割裂了承载传统文化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种纯艺术的专业创作。但并非完全是坏事。书法在融入其他类型文化与艺术理念的基础上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多地接受与认可了书法。这样,不只是从事书法的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1995年对发明有了浓厚的兴趣,前后取得了“一种工艺小剪刀”、“一种多功能旅行牙刷”等5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不过,我以前是喜爱书法的。从书法跨入发明领域,可以说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圈子。以我的体会,两者对比非常强烈。目前书法已达到群众性的普及。现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书法学习,可以品味汉字结构之美,感受汉字内涵之奥,对于中职学生能书写一手好字,可以显品位、提修养、增自信,为以后的毕业就业、成长成才带来巨大的帮助。然而,当前的中职学校对书法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开设书法教育课程,中职学校选择性课程改革的的实施和推进,使书法教育这门课程有了展示其"才华"的舞台。笔者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实际和自身书法教育经历,谈谈书法教育选修课在中职学校开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志梅 《知识窗》2011,(4X):50-50
<正>小学教学过程中总伴随着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汉字的情感、指导学生写好字并写规范字是教学目的之一。如果能让小学生懂得书法艺术的美,从小培养爱书法、品书法、学书法的兴趣,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多年来都担任学校学生书法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先师古人,授之以法书法和写字,正如声响与乐曲,并不是所有的声响都能成为乐曲,只有经过了艺术创造后才能成为乐曲。中国古代书法之"法",有隶书之钟繇之法、行书之王羲之之法、智永禅师的永字八法、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等。书法指以手笔为主要工具书写汉字的  相似文献   

12.
胡耀东 《科教文汇》2009,(7):90-90,99
大学书法教育应体现教育宗旨,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从而促进大学生知识丰富、心理健康、品德修养提升。大学书法教育内容、手段、评价等可以多样化,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大学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大学书法教师需要德才兼备,有成为大师的心向或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3.
书法能鲜明地体现文化精神和继承传统文化,而今高职的书法教育大多是流于形式,致使书法教育出现断层,但是书法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兴衰成败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密切联系。提高学生书写技能,要从高职书法教育内容上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学生自身素质,掌握学生学习书法动机、自身发展需求和工作生活的需求,因材施教,寻找适合高职实情的书法教学模式,发展书法教育,深化书法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4.
魏茂军 《科教文汇》2008,(30):262-262
王羲之与王献之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其二人书风的区别在于王献之书法中篆隶古法的不传,并由此带来的二人书法风格的巨大不同。一道媚劲健,骨力追风。一潇洒飘逸,不衫不履。书法作品一神品、一逸品,分别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最高审美理想,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二者又不存在可比性。但在文学上人们似乎更强调风骨,这或许对我们来比较二王的书风问题是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韩玮 《科学中国人》2014,(4S):170-170
纵观书法教育史,在追求教与学方式的过程中,古人最大的贡献就是传承,在临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不断创新,期间他们彰显出了无穷的智慧。时至今日书法又回归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教育一线工作者传承书法艺术是我们光荣的使命,我们有责任对书法教学更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并对书法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同时为其传承发展鼓与呼。  相似文献   

16.
马雪飞 《科教文汇》2012,(35):142-143
作者通过此文试图从欣赏评价书法的一般标准、特定标准和最终标准这三个层次来阐述人们对书法欣赏的三种标准.这也是人们对书法由浅入深的三种不同层次阶段的认识欣赏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7.
贾强飞 《大众科技》2008,(12):202-204
从国内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学的背景出发,探讨作为非专业教学的高校学生书法社团教学书法指导,针对其中涉及的问题,结合作者几年来的一些经验,简要分析非专业教学的高校书法社团指导走向及其与专业书法院系教学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书法之初探     
在绘画、音乐、戏剧、诗词、书法、剪纸、雕刻等艺术中,书法艺术是一种最简易、最能渗透自我、表现自我的高层次的艺术。它以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出个性的美。直如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尹默先生所说:“书法是中国民族特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它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科教文汇》2011,(15):I0003-I0006
李克舜,号黄山樵夫,1956年出生,安徽五河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书画学校。历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师,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安徽新安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安徽铁军书画社秘书长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属于一门"显学"。可是,在改革教育教学与日益改变的文学语境影响之下,该学科的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教学中的难题依旧面临。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