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创新人才涌现和引领全球科技前沿发展的核心举措。该文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作用,探索面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思路,进而阐述以跨学科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措施,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给出了以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若干措施,建立了一个"两跨界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对进一步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凸显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实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质量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求2020级人培方案设计要符合OBE理念,并在理念、改变、融合三个方面做好工作,基于此,本文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实际,践行创新型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此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未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机器人学科的特点与优势,从研究生导师、学生、政策以及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着手,对研究生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高校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哲  伍世英  许昌 《科技风》2023,(13):62-64+113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实践能力,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对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进行改进,定位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需求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如何全面融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环节,凸显轨道交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为例,就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也能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传统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不足的缺陷使人才产出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新文科建设适应全球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要求,重视文理学科交叉和融合,契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在自主学科体系、学科交叉、维护国家利益和结合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应与新文科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当前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体系、专业师资、专业和新技术的融合等方面与新文科的要求存在差距。在新文科背景下,知识产权专业应探索学科交叉路径,课程设置应体现时代性和国际性,以培养企业管理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方法,梳理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跨学科数字学术服务的实践探索,同时在资源保障优化、知识服务精准化、人才培养全面化、智慧型机构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协作推动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对于新时期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强化课程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有效出路。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如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并探究思政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基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现有的生产环境,让技术人才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使高校实践教学具有综合实践性强、渐进性突出的教学特点.近年来,高校在努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自身教学体系和教学人员的结构因素限制,无法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普遍存在应用型高校应届毕业生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双方都不满意的窘境.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和人员的综合优势,以高校为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出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基于我国高质量应用人才培养的方向,分析当前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善岭  姜婧  高庆 《科技风》2023,(31):89-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高校在专创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该文以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为例,动态整合自动化企业对创新创业发展的相关需求,校企共同开发专创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专创能力评价等模块,打造基于“三线融合、分层递进”的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许壮  吴子怡  王锦帆 《科技风》2023,(31):40-4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对推进新一轮教育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对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招生选拔、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导师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8)
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对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了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改革路径,探索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地方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土地资源管理和测绘工程专业融合为例,从管工课程融合、管工课程综合、校企联合培养三个方面,论述"管工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议,旨在为地方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打造更适合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高校应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当前岗位需求的人才。因此,本文基于当下高校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型教师资源匮乏、课程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打造"课证融合"计算机软件专业师资队伍、更新教学内容、建设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等可行性措施。期望对"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为出发点,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现状,从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推动社会化服务方面着手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以及质量,力争为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科技的时代背景,本文概述了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总结了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本文认为,提升课程的与时俱进性和实践性特征、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金融学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提升当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贾海发 《科技风》2023,(35):20-22
规划相关专业涉及地理科学、地质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日益密切。本文以青海省高校为例,通过不同高校规划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比和对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青海省规划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但仍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强化错位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科核心优势,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结合社会需求推动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8.
刘阳  杜松华  禤欣 《科技风》2023,(24):120-122
新文科建设及数智时代的背景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适合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在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为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清晰、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总结TRIZ理论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借助TRIZ理论建立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学科竞赛全面融合的桥梁,探讨“+TRIZ”混合式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指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理论-应用-实践”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进高校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在竞赛活动与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以期为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游佳 《知识窗》2023,(11):66-68
“建筑工程+法语”结合了国际工程市场实践与法语教学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建筑工程+法语”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文章基于产教融合视角,针对山西高校工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路径,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