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汽车智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重视,随着嵌入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汽车智能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不断加深,相关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研究智能小车的开发设计,基于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研究和设计是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行驶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主要采用单片机装置、红外传感器及超声波传感器装置等,较好地实现自主避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智能机器人自主行走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能实现智能循迹避障的机器人小车系统设计。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反射式红外线光电传感器ST178传感器来识别路径,采用L298N驱动小车直流电机,采用智能循迹算法,最终实现了智能循迹的机器人小车系统。完成在已有路径标识下自主循迹避障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7)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对无人机控制、自主着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巨大成果。考虑到无人机作业时常会遇到复杂的地形,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无人机如何实现智能避障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门课题。本项目将光流避障算法理论应用于视觉避障的研究,既弥补了GPS全球定位导航局部失效的缺点(如室内作业或者建筑物密集地带),也代替了INS惯性导航系统漂移误差的影响,实现了无人机精确、稳定的避障目标,这将是未来无人机导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ROS为开发环境,以Pixhawk和OdroidXU4构成的飞行电脑为硬件平台,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四旋翼无人直升机。该无人机通过MAVLink和MAVROS实现无人机控制电脑和ROS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配置GPS和3D传感器后,该无人机可进行户外自主导航和3D空间避障。测试结果表明,该无人机完全支持MAVLink和MAVROS,能够通过ROS实现预期的自主导航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机器人与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如煤矿开采现场复杂且危险,开采设备的实时检测是开采正常作业的重要保障。而自主避障是保证巡检机器人在煤矿复杂生产环境中安全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基于激光、超声、红外等多传感器的避障技术成为研究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重要内容。移动机器人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制造业、医疗福利服务、商场超市服务、餐厅旅馆服务、维修清洗服务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生产等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视觉系统是全自主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精确高效地处理视觉信息是视觉系统的关键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的目标识别与定位及避障方法,对全自主机器人感知环节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并借助碰撞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方法确定目标。所提出的算法已在国内及国际比赛中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多旋翼无人机在低空安全飞行,搭载自动避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无人机避障技术包含感知障碍物、绕过障碍物、场景建模和路径搜索等三个阶段。避障系统检测障碍物方法主要有红外/激光TOF测距、超声波测距、双目视觉测距、电子地图测距等。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8)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电力巡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而且在安全、快捷、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复杂的巡线工作环境中,实时避障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探究电力巡线无人机实时避障方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无人机实时避障技术方案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未知障碍物的避障,利用模糊控制方法来产生避障决策,进而实现电力巡线无人机的实时避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革新,快递配送行业飞速发展,快递的数量激增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配送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本文从实际生活应用背景出发,对配送无人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摆脱了传统无人机人为控制的操作方式,实现了无人机的自主起飞、运动、避障、降落,符合配送无人机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智能小车综合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体系结构设计等多项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也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该智能小车以STM3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采用红外对管和超声波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使小车能按预定的轨道稳定行驶,能正确地识别路径、避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进入人们的视野,盲人因生理上的缺陷成为了典型的弱势群体。而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安全的出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无人机导盲系统,将蓝牙通信技术、机械视觉技术等兼容到无人机上,实现路径规划、语音控制、智能避障、听声辨位、手机app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武装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避障规划问题,利用双超声波传感器对凹形障碍物进行探测识别和分析研究,并提出交叉探测的识别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能较快对机器人面临的凹形障碍物进行检测并执行相应的规避动作,能够实现实时、稳定地避障。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性能对于无人机飞行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飞行控制软件具有开发周期短、应用品质高等特点。本文首先对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主要特点作出简要概述,然后对一种基于Vx Works的无人机自主避障飞行控制软件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业内可以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便捷与可控等特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自主探测跟踪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该系统采用tm4c123gh6pm作为飞行控制的主控芯片。对九轴运动处理传感器MPU9250的数据进行了姿态融合和计算。将脉冲宽度调制(pwm)波形输出和电气调节相结合,控制飞机的稳定飞行,实现姿态稳定。利用激光传感器与气压计互补融合检测飞行器和地面的相对高度,实现高度控制。利用光学流量传感器获取飞机和地面的相对速度,实现位置控制。使用OpenMV进行图像处理,与控制系统通讯,达到自主探测跟踪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运用广泛,操作灵活,可垂直升降的空中机器人。为了实现室内定位与物体自主识别跟踪功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的多旋翼无人机。该种空中机器人通过OpenMV获取视觉信息,并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进一步获取实时的数据信息,从而准确定位空间位置并明确循迹任务。通过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优化设计,对实时位置数据、姿态数据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多旋翼无人机室内视觉循迹的目的。本文分别对其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和循迹导航系统等进行了具体介绍,实验表明该种无人机能更好的完成室内循迹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系统采用STM32F427VIT6作为主飞行控制芯片,外部器件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作为飞行姿态测量传感器。利用超声波跟气压计获取高度信息。使用高精度扫描激光雷达进行定位,并实现智能避障功能,采用Wi Fi芯片ESP8285实现无人机与遥控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该方案飞行的控制更加稳定,提高了操作的容错率。  相似文献   

17.
<正>该无线充电智能循迹小车作为一款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自主行驶小车,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维护和升级简便快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小车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实现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和创新应用,为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变革和进步。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这些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中,智造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满足汽车智能化发展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无线充电智能循迹小车,该小车可以通过按键选择单片机内的相应控制程序,实现循迹、避障和红外遥控等功能。整个硬件系统包括小车主控板、驱动板、电池组、电机和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慧鱼组件中的机械构件、电气构件以及传感器按照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的步骤设计了基于慧鱼技术的一种避障机器人,并采用ROBpro编写了控制程序实现前进、后退、转弯,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萌 《科技风》2011,(21):36
智能灭火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到机械、自动控制、通信、传感器信息融合、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本文设计了一种沿墙行走并自动避障的智能灭火机器人,该机器人的硬件采用89C4051单片机、红外避障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灰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而软件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该机器人具有自动检测障碍,并绕过障碍物,准确定位,完成灭火任务等特征,结构较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0.
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可以用于航空探测、农药喷洒、地面拍摄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无人机自主控制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和自身重量因素的影响在低空低速飞行中容易出现抖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测量或者拍摄的准确性,为此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的,对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无人机设备硬件、传感器、通信串口、电机驱动等进软件设计,实现无人机低空低速稳定自主飞行,并能够与地面通信站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通信。在使用Mission Planner为地面站进行试验飞行时,其接收到的关于无人机滚转角、俯仰角、偏航角的角度变化范围都控制在1°之间,上下抖动范围不超过0.2m,飞行曲线结果证明了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和自主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