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主义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关键一环,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有助于构建超越狭隘个体的价值追寻与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与情感源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在家国情怀教育上下功夫。本文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与当前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对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选调生工作为主要切入点,浅析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现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作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扪心自问的话题。本文以该话题为线索,在拜读了林崇德先生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之后,就历史学科特点,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教育应是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本文立足于历史情境的设置,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学生素养提升,力图将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3):129-130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软实力。在我国高校引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有:加大宣传力度,区域内结合地方高校开展相关课程、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以及"引进来,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学生初中学习阶段是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开设历史课程、开展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跨越时空维度进行独立思考与培养人文情怀,还要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价值在新一代人身上传递。历史教学培养爱国的人,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也关注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本文主要阐述在新时代教育下以"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那么怎么样完成教学目标,贯彻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呢?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家国情怀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武肃王钱镠留给后世子孙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涵养着家国情怀,具有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文章尝试探索《钱氏家训》引领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6)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具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的人所进行的在职业活动方面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是中国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本文将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引导学生重塑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思政课学习传承工匠精神,希望对中职思政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笔,该文从初中古诗词教学出发,明确了中学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例,提出了诵读感悟,走进作者的豪情壮志;挖掘文本,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创设情境,同感国事凋零的悲怆之情;链接生活,体会家国的息息相关等四点具体策略,期望能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真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由此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时,必须要融合当下文化特征,以文化视野对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加以进一步创新,在尊重学生文化传承主要载体地位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以通过对文化的深刻认知,以文化为隐性教育基础,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今主流文化观念,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加以不断创新,以此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用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在民族百年复兴路上,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形成了与西方科学家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塑造出宝贵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冯玉华 《科教文汇》2021,(11):159-160
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个人对家庭、国家等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个体要实现家国情怀,需要做好正心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三个层面。在新时代,家国情怀对儿童发展具有新的意义,对儿童的家国情怀教育应结合其年龄特点,以心中有爱为起点,逐步培养儿童的爱家之心、爱园之情、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意识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众所周知,历史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较为丰富,并且也包含许多民族情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文章以十二平均律、《纪元历》中的太阳坐标换算、刘徽对圆面积公式的证明为例,探讨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和运用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黄晶 《科教文汇》2023,(6):129-132
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该文以安徽财经大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思政实践为例,探讨了契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思政融合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家国情怀、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业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从重构课程内容、深挖思政案例、创新授课方式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人们较多重视西方文化的引入与移植,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适度引入中国文化元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单元,具有鉴往开来的思想引领功能。高校开设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是坚持政治建校的根本要求,办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课程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历史,领悟党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干事创业热情,砥砺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新华 《科技风》2014,(10):191-191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世界绘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近年来,受西方素描、色彩等美术绘画的影响,国画教学慢慢边缘化,初中生对其所知甚少,这对于弘扬中国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都是非常不利的。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初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郑哲敏院士的鲜明精神特质,贯穿其一生。文章不仅阐述了郑哲敏院士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并且探源其深厚基础,挖掘其影响与启示。研究认为中国文化的浸润、危亡时代的奋发、科学家师友的激励是形成郑哲敏院士家国情怀的动力源泉,巨大的科学成就与家国情怀的传承是郑哲敏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这些对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处于保守、封建的应试教育观,认为只要可以使学生卷面分值获得提升即可,由此而带来的单一、枯燥的英语课堂使高中生饱受学习痛苦,因此,施行英语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让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