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锐 《内江科技》2009,30(12):96-96,169
八面河油田主要受断层和岩性控制,发育有多种油气藏类型,油气运聚成藏的模式一般为:沙河街组提供油源,油气以断层、储层和不整合面为主要运移通道,油气做侧向或垂向运移形成油气藏。八面河油田地层纵向上发育有多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古生界的奥陶系、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和新近系馆陶组,其中沙河街组油气资源量丰富,为该区的主要目的层,总结沙河街组的成藏规律对本区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研究了孤东地区沙河街组沉积演化过程中各沉积体系的发育规律及展布特征,分析和预测沙河街组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对指导孤东地区中深层油气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樊庆华 《今日科苑》2009,(22):292-292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埕东北坡沙河街组发育了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四种沉积体系,不同沉积体系所沉积的地层物性差别较大。指出该区发育的主要以岩性、断块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为主,总结了油气藏分布规律,指出鼻状构造带、不整合面是寻找沙河街组油藏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罗家鼻状构造沙河街组不同层位进行连片成图,重点开展了低序级断层的描述、沉积相研究、相控储层预测,按照隐蔽油藏研究的思路进行研究,获得了成功。在老区周边探明储量500万t,说明勘探开发多年的老区通过精细研究,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滚动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6.
埕东断裂带西部沙河街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埕东断裂带作为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气向埕东凸起运移的必由之路,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近年来在该区沙河街组勘探均获得高产,展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以摸清储层展布规律为目的。针对沙河街组展开了沉积体系研究:在区域构造背景下.通过单井相分析和剖面相的建立,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两类沉积体系。在沙二段沉积时期受到大的沉积旋回的影响,零星发育部分滨浅湖滩坝砂沉积,分析了各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1.沉积相类型与沉积体系分布 在沙河街组沉积之前,桩海地区古地貌形态表现为“三高、三凹”、三组断裂体系的构造格局,包括潜山带(埕岛潜山、埕东潜山、长堤潜山)、断阶带(埕北断裂带的东南端)和洼陷区(埕北凹陷、桩126小凹及埕北断层西凹)。沙河街组地层沉积时,埕岛潜山、埕东、桩西潜山、长堤潜山以及埕北15、桩海102水下低凸起对沉积影响很大。埕岛潜山为该区沙河街组的沉积提供了物源,边界断层和凸起边缘控制了水下冲积扇的发育,沟谷地形为缓坡扇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生物灰岩的形成则在安静平缓的水体环境。本区沙一沙四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类型:滩坝、水下扇、湖泊相。  相似文献   

8.
鲁召丽 《内江科技》2010,30(1):102-103
本文对孤东油田北部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本区受孤东断层和五号桩断层影响,发育多条北东向及近东西向雁列式断层向北东方向延伸到桩东凹陷,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尹书岑 《内江科技》2015,(3):86-87,85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G892区块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作为胜利油田的主要的钻探目的层段,以其复杂的地质特征给油气发现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运用构造、沉积、地层层序等知识,结合G892区块内钻井岩屑、岩心等资料,对本区该套油藏地质进行浅析,发现其具有"层薄量多"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地质录井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提高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吕少军 《内江科技》2012,(12):153-154
从构造背景、源岩与疏导体系、热演化、砂体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文东斜坡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分析该区油气富集平面上受生油洼陷的控制程度:在主生油洼陷周边富集;纵向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沙三段,油气聚集受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主要聚集在大断层的两侧;滚动背斜、反向屋脊构造带、鼻状构造、断块为油气成藏的主要单元。  相似文献   

11.
孤东南部地区是孤南洼陷的油气向红柳地区运移的必经之路,断裂体系及馆陶组的河道砂体都比较发育,具有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但是其形成的油藏类型均为隐蔽性的岩性油藏,勘探难度较大,因此本次采取了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针对不同频段提取振幅、能谱等多种地震属性对河道砂体进行准确识别,进一步提高勘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喻雅敏  文志刚 《科技通报》2019,35(1):37-41,48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什社地区长3各小层在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平面上连片性不好,其中长3_1油藏相对最为发育;研究区长3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综合分析可知,什社地区长3油藏受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古地貌、沉积相带、储层和小型鼻隆构造的控制,还与不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不整合既是油气快速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遮挡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13.
周维博 《内江科技》2012,(1):149+204
利用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结合岩芯观察,明确了富林洼陷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演化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富林洼陷沙河街组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及湖泊四种沉积体系,经历了沙四期-沙一期四个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了斜坡带控制、洼陷间凸起控制、断裂带控制三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明华 《内江科技》2013,34(3):147-148
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地层和岩性复合油气藏,具有陡坡带和缓坡带成藏体系的油藏类型,其主控因素主要决定于砂体物性,烃源岩分布及热演化程度,地质结构和沉积体系展布,断层相互交切作用及相互关系。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段发育的油气藏主要与圈闭类型的分布密切相关,依照圈闭发育模式建立了不同的油藏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顾琳 《内江科技》2013,(2):141-142
孤南洼陷沙三段具有特殊的层序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文章剖析了孤南洼陷沙三段的层序特征、成藏规律以及下步该地区的勘探方向。在孤南洼陷中,油气勘探的主要指导思想应该是寻找岩性油藏。勘探实践表明,SQ32层序高位体系域和SQ31层序低位体系域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最佳层位。  相似文献   

17.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藏勘探表明,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即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因此,应用测井、岩石破裂压力实验、测井多属性反演、迭前反演等技术方法对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变质岩岩性、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基岩油藏富集区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孤东18-7沙河街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构造复杂,含油小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经过27年开发,呈现"低液、中含水、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的开发特征。目前单元储量控制程度低仅22.7%,有37%的储量需要进一步动用,有38.2%的储量需要恢复控制。本文探讨立体开发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应用,为复杂断块油藏提供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收集该层段不同岩性资料,主要从岩性、烃源岩、构造、沉积、储层及油气水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稠油热采采出污水主要依靠平方王、滨338块、单十块等3个边外注水区块进行回注,后续几年边外注水量无法持续保持。根据"滨南-单家寺沙河街组油藏及注水工艺方案"的部署,对污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