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闵宪梅 《科技风》2014,(21):185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的灵魂,而校园植物景观文化是文化的延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有熔炉作用、激励作用。本文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以调查我院绿化植物树种为着手点,通过植物景观配置表现学院特色,而校园植物文化能深层影响师生道德品格,帮助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主要讨论校园绿地中植物配置的作用,综述了在园林植物配植中形成的理论基础即:s群落理论、心理力理论和空间理论。试图通过对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分析和配置方式的探索、比较,为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和造景提供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校园郁郁葱葱,有很多种类的花草树木。但当我们询问其他同学是否认识这些植物时,没几个人能说出来。怎样让大家认识这些植物?校园中的植物种类有多少?学校的绿化设计是否合理?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对校园的植物及校园绿化设计进行研究。一、辨认植物我们和老师一起走访了南北校区,认识了学校的主要植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一系列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详细解析了校园绿化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与功能性,可为以后的校园绿化植物配置作借鉴之用,也可为今后的校园绿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有意识建造一种文化传递场所,棱园时有人工与自然生态环境复合而成,校园景观绿化设计以植物造景为基本手段,人的行为和行为心理则为它提供了最好的参照,本文将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结合华中农业大学设计案例阐释如何发挥植物视觉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坐落在美丽的九龙湖畔,校园内长满了各种植物。经初步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身边的植物了解甚少,于是想把校园中的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了解校园的植物及分类。考虑到目前手机已经普及,利用小程序"拍照识物"功能能迅速查找到想要查询的植物简介,在学校生物组教师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7.
植物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与植物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针对植物文化形态意识的形成历程做了简单分析,然后通过对植物本身文化内涵、植物造景内涵、艺术形式等分析了植物文化的表达形式,进而简单阐述了它在园林造景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高校环境建设和规划设计提出了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指导思想的景观空间总体布局构思。整个校园景观规划突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遵循适地适树的配置原则,明确校园绿化的主要树种,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生态型、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较系统地叙述了本校园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植物配置,就其绿化美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商讨;并认为:应将校园绿化美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作为园林、林学、生物等专业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对武汉大学珞珈山全面勘查,将该区域内的藤蔓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和统计,初步确认的藤蔓植物有37科86种(品种).同时对藤蔓植物在校园绿化中的使用形式作了简要论述,由此发现藤蔓植物在环境绿化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何建农 《科教文汇》2007,(7X):200-200,212
对武汉大学珞珈山全面勘查,将该区域内的藤蔓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和统计,初步确认的藤蔓植物有37科86种(品种)。同时对藤蔓植物在校园绿化中的使用形式作了简要论述,由此发现藤蔓植物在环境绿化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陈振芹 《今日科苑》2009,(21):128-12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折射出其文化背景。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而植物词语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多彩。但由于民族差异、语言与思维模式差异,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喻义也不同。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喻义,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对植物词语的运用,并加深其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李海琴 《科教文汇》2013,(16):130-130,13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及传播媒介,并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词语的文化内涵就是典型的体现。人类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植物词汇。英汉语中很多植物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汉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以及语义空缺的角度解读这些词文化内涵的差异,并说明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审美观、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为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及传播媒介,并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词语的文化内涵就是典型的体现。人类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植物词汇。英汉语中很多植物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汉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以及语义空缺的角度解读这些词文化内涵的差异,并说明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审美观、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为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的重要作用与基本要求,并从校园交通线路和休憩空间的整体设计、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校园雕塑等小品设计、校园景观中实训元素的设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营造基于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的途径。最后,对高职校园景观空间的营造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植物名称的综合研究,探讨植物命名的方法及植物名称的由来,从认识植物名称入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理特点,对于人文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得到对植物更好的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校园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反映着该校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展示了该院校的文化特色,也是景观中具独树一帜的一类。本文主要对贵州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中的道路景观、植物景观、建筑小品及配景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得出该校区校园景观的优与劣。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延续     
梁燕君 《科学中国》2005,(10):15-15
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外表不那么起眼的三层楼房,它是世界上价值连城的宝库之一。楼房内有十间温控的房间,里面保存的既非黄金宝事也非一般的珍品,相反,这里的藏品是一笔有生命的财富,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的20多万种植物的种子或种植。这就是美国国家种子保存实验所所在之地。这个实验所旨在保存许多非常珍贵的植物遗传物质,否则不出几代它们就可能在世界上绝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高校校园环境地形、绿化植物、雕塑、水等构成的要素以及环境个性特征,提出高校校园环境应以文化内含为环境主题,创建特色的校园空间;以使用功能为目的,创造校园各类活动空间;以环境要素为题材,对其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植物利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制造食物,而细菌、真菌、各种动物等则通过分解植物的纤维素等来获取食物。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然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却说,植物也会分解另一种植物的纤维素来获取食物!不相信吗?他们连这样的植物都找出来了。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一种绿藻不仅会通过光合作用来养活自己,而且在恶劣情况下,也会偷取别的植物的能量来养活自己。研究者把绿藻放入二氧化碳浓度很低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