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梦云 《高教论坛》2023,(11):74-77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个人隐私泄漏风险日益凸显,法律法规虽对隐私权有一定保护,但仍然存在针对性较弱等问题。为此,厘清隐私权受侵犯的形式是对大学生隐私保护的必要前提,既能明确高校的管理界限,也能提高大学生隐私权自我保护意识。为了给大学生个人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护,应当要推进个人隐私立法、提高高校管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学生维权渠道、增强学生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2.
论隐私权     
隐私权就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进行控制、支配和利用并禁止他人非法察知、涉入、公开和利用的权利。隐私权是自然人的一项独立人格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个人私生活的安宁。隐私权的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隐私权的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其中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受到特别关注。隐私权的主体也可能为二人以上,从而形成共有隐私权。隐私权客体是隐私,包括私人活动、私人信息和个私人空间。隐私权的内容包括隐私控制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及获酬权。我国宪法和许多其他法律、法规都有保护隐私权的内容,但在立法上仍有许多缺漏。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这是文明社会的要求。为隐私权立法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日常生活中隐私也成为一个常用的词语。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个人的独立自由、人格尊严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隐私权具有人格权、隐秘性以及受公共利益的限制等特征。对隐私权受到侵害后的司法救济包括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等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地社会和生活之中,私人的隐私的保护一直都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由于个人的疏忽,经常都发生隐私泄露的情况,这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在我国现行的立法体系当中,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这极大不利于对公民隐私权全面、充分的保护。国家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来维护国民的隐私权不受损害,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隐私权地相关概念做出诠释,并结合目前私人隐私权地法律保护所存在地问题,对于如何用法律来保护隐私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隐私是反映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的个人权力。我国的隐私权研究起步较晚,《民法》中至今没有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对隐私权的保护涵盖在名誉权中,这种间接的保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事件和以侵犯学生隐私权为由的诉讼却时常发生。学生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较集中地记录在教育档案上,因此,在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学校要正确使用教育档案,避免侵犯学生隐私。目前,我国对学生隐私权的研究还十分不成熟,对学生教育档案隐私的研究也十分欠缺,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隐私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实现个人自主的一种人格权,网络技术的进步加快了隐私权的演变。网络在给社会带来资源共享的同时,也给个人隐私的保护带来极大威胁,保护网络隐私权迫在眉睫。实现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加强网民隐私保护意识;其次,加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力度;最后,可以借鉴域外经验,加强行业自律,给隐私的保护提供一个更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但个人印鉴、在逃人员登记表不属于该范围。雇员和患者隐私权的扩张是隐私权发展的一个趋势,父母子女关系是否属于隐私权应分情况对待。违反道德的隐私、不受法律保护的观点并未获得相关法律的支持。隐私不一定为真,只要向特定的第三人披露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抗辩事由包括公权力部门依法行使权力、公共利益、隐私权人同意、公开判决书、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具有优位的权利及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8.
《中学文科》2008,(1):51-54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②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③隐私权的真谛或本质。④公民对个人隐私的支配权。⑤尊重他人隐私应该具备的意识。⑥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⑦侵犯公民隐私权要受法律追究。⑧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种原因,公民在网络空间的隐私权常被侵害,个人信息被他人不法搜集、传播、处理和利用,公民网络隐私权应受到法律和技术手段的保护。网络曝光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信息有效推进了执政行为监督和对公权力约束,从而有效预防、遏制腐败行为,而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隐私权保护却被忽视。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立法规范涉及国家公职人员网络隐私信息的管理,既要保护国家公职人员属于私人领域的隐私,又要公开他们涉及公共利益的隐私,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空间虽然不是私人空间,但也有隐私诉求。确立、尊重和维护教学空间隐私权是保护师生尊严、维护教学自由、促进师生卓越成长和保障教学组织正常运行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空间的隐私信息很容易被采集和传播,也更容易被再利用,从而造成不可预料的隐私侵权。甚至,“告知与许可”的法律方式和匿名化的技术处理都无法有效降低教学空间隐私风险。在信息技术时代,完全消除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几乎不太可能,但可以尽可能降低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为此,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隐私伦理观,重构科技伦理,立法确立教学空间隐私权,明确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加强师生隐私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隐私利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隐私权是大学生应当享有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然而目前面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权,大学生的隐私利益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保护。因此,在正视本国传统、借鉴他国经验和立足法律的基础上,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是保护大学生隐私权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2.
何冰洁 《海外英语》2014,(11):271-274
长久以来,英国法律并未将隐私权列为法定权利,对隐私的保护零散而有限。直至2000年10月,《欧洲人权公约》被纳入英国法律,才有了对私人生活、家庭、通信等隐私的明确保护。自此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如名模纳奥米·坎贝尔起诉《镜报》发布其离开戒毒所的照片、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诉《世界新闻报》曝光其不雅照、《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起诉媒体侵犯其幼子隐私等。英国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因而不断拓展完善,如在裁决中考虑披露的信息是否具有公共利益、私人场所与公共场合的划分、私人生活的界定、对儿童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平衡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等。但直至今日,英国仍未制定专门的隐私保护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隐私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对隐私权造成前所未有的侵害。面对各种侵害网络隐私权的行为,我们应从发展教育、开发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和加强政府立法入手,切实地保护网民的隐私。  相似文献   

14.
隐私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概念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隐私的认识也是不相同的。隐私和隐私权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隐私包括比较广泛的内容,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个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公民隐私权是多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本人试图从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概念和内容着手,来谈一谈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体感官的能力和范围,突破了传统物理性侵扰的界限。个人在私人住宅邻近的对合法进入者有限定的半公共场所,亦存在追求法律保护的隐私、安全、尊严等价值的权利。在智能家居时代隐私侵权构成要件的加害行为和损害后果中,侵权行为的样态并非仅限于公开行为,监视和记录本身即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智能家居时代对损害结果的认定需适应风险社会的发展,强调损害结果的客观化和潜在化,逐步认可风险是损害,焦虑或恐惧亦为损害的形式之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与各种权利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在隐私侵权的构成要件中,权利的行使并不能排除侵害行为的违法性,需要引入比例原则进一步衡量行使权利、维护公共利益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由于某些网络主体在“网络社会”中的地位或职能比较特殊,使得他们的行为与公民的网络隐私权息息相关。这类主体常见的主要有:某些政府机关、ISP、某些硬件或软件开发商、其他组织以及网络黑客等。因此我们要明确各类网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更好的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尽可能的避免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高校管理中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严重,文章从高校学生隐私权等相关概念入手,通过解释、分析、说明找出对高校学生隐私权侵权行为,其本质是高校行政管理权与知情权的扩张对学生隐私权造成了侵犯,提出加强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仍然很淡薄,现行法律对隐私权保护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法律并未规定侵犯隐私权犯罪的罪名,没有把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权来规定。对此,笔者建议我国应尽快健全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完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加强公民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中涉及大量的公民隐私权问题,文章论述了档案工作中的隐私权内容范围,分析了档案工作中隐私权的具体情形,提出了加强档案工作隐私保护的对策措施。对提高档案工作中隐私保护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国家公职人员涉及公共利益的相关信息公开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网络时代,网络曝光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信息促进了执政行为监督和对公权力约束,但国家公职人员也拥有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正当权力,而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隐私权保护却被混淆和忽视.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网络隐私的管理,兼顾保护国家公职人员属于私人领域的隐私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公开,使公权力在阳光下得到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